收藏 分享(赏)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桂花雨_人教新课标.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97183 上传时间:2025-11-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桂花雨_人教新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桂花雨_人教新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桂花雨_人教新课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桂花雨_人教新课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桂花雨_人教新课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桂花雨_人教新课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 桂花雨_人教新课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7.桂花雨 教学设计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目标确定的依据】 要练说,得

2、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课标要求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二、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以“桂花雨”为题,以“桂花香”为线索,写了“我”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表达了对家乡亲人和美好生活的眷恋。阅读散文,关键是能从文中读出“情”来,在本文中,就是从缤纷、芳香的桂花雨中读出浓浓的思乡情来。 散文的精髓是“形散而神不散”,爱花香、摇花乐、忆花雨,写的始终是“桂花”, “香”则是串起这些内容的一条主线。这“香”贯穿文本,从“香”中透露出的情思,若是一个场景,一个片断的教学,则教学

4、过程支离破碎,会破坏文章的美感。因此本课应由“香”字入手,引导学生寻“香”悟“情”,开展自读自悟。 在教学中,体会作者运用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反映思想感情的写作手法,并运用到习作中。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知识和经验,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也能写出记实的文章,但是苍白无力,没有细节描写(如动作、语言、心理等),以致情感表达不到位。第三自然段体验“摇花乐”部分,“摇花乐”的体验是可以传染给正在学习着的孩子的,因为这种快乐的方式在孩子们的身上都有过体验,学生预习时很容易找到这种“快乐”。本文教学的重、难点在于理解第五自然段“摇花乐”的细节描写,引导学生用细节描写自己的生

5、活经历,表达出真情实感。 【教学目标】 1.通过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读书形式,练习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及情感。 2.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通过小练笔,运用细节描写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出真情实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典型事例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典型事例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评价任务】 1.以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读书形式,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检测目标1的达成) 2.能找到表

6、达作者思恋家乡感情的句段,通过这些句段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检测目标2的达成) 3.能运用细节描写,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出真情实感。(检测目标3的达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评价任务 导入环节(2分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导入语:(出示图片)同学们,你看到这张图片,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纷纷飘落的花瓣。 想到了下雪的场景。 想到了小姑娘很开心. 师:同学们的联想真丰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作者琦君回忆了童年的美好生活,描绘了这一景象,作者觉得它像下雨。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学习桂花雨。(板书课题)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请看

7、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我能通过个别读、分组读、齐读等多种读书形式,练习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及情感。 2.我能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3.我能通过小练笔,运用细节描写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表达出真情实感。 过渡语:同学们,有了目标就有了努力的方向,让我们朝着目标出发吧。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的要求,逐步完成。 明确学习目标,明白本节课的任务。 先学环节:通读文本(15分钟) (二)自学指导 1.借助文中的拼音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8、3.找出桂花给“我”带来快乐的句段,并试着有感情的朗读。 (三)自学检测反馈 过渡语:同学们,老师看到你们自学得都很认真,但效果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检测一下吧!(3分钟) 1.根据提示说一说: 作者围绕“香”这个字,先写了自己最喜欢(),接着写了( )的事情,最后写了离开家乡后( ),给母亲带桂花,却时时想起童年时代的( )和( ),表达了作者( )。 2.读一读你找到的句段,运用一定语气、语调等,读出你的感受。 (四)我的疑惑 现在小组内交流不会的问题,小组中整理出组内疑难问题。 1.读准字音,不添字、不丢字、读流利、带着理解读出感情。 2.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加2分。 3.找出

9、桂花给“我”带来快乐的句段,读出感情加2分。 (评价目标1) 后教环节:赏析感悟(10分钟) (一)内容 自读第五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如何表现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的? (二)学法指导 1.从第五自然段找出相关的语句,画出重点词语,标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反复读几遍,体会其中包含的感情,然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内讨论交流,每组派一名代表准备全班交流。 2.发言时请用“我们小组从 (词语/句子)中体会到 。” 预设生成和点拨 品读段落: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

10、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摇花乐,这是重点,作者描写摇桂花的场面是紧张而欢乐的,读者仿佛看见了大人们和孩子们一起开心地摇着桂花树,看见了那一阵阵金色的桂花雨纷纷飘落,也仿佛听见了孩子们那欢乐的叫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动作、语言创设想象人物的内心,体会“我”童年的摇花乐。其中描写作者动作的词语有“抱、摇、喊”,从这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摇桂花时的欢乐和兴奋。“啊!真像下雨,好想的雨啊!”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紧扣课题“桂花雨”,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完全

11、沉浸在桂花的香气中。教师点击课件演示摇花乐的情景,把学生带进花香飘溢的桂花雨之中,体会课题的含义。指导朗读,通过读让学生体会“我”童年的摇花乐。 上述点拨内容,如果学生能够说出,教师不必一一讲解,引导学生说出即可。 1.能找出重点词、句并谈体会,加2分。 2.能找出作者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表达情感的加2分。 (评价目标3-评价目标2) 当堂训练:定点训练(10分钟) 过渡语:同学们,学完课文,我们知道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叙述了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几件事,表达了作者淡淡的思想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怀念。那接下来,请你完成下面的小练笔。 小练笔:记一次有趣的课间游

12、戏。 要求: 写作中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运用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加2分。 (评价目标3) 反思与 收获(3分钟) 1.学生们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和还需要努力的方面。 2.教师总结: 同学们,浸在桂花香气里的故乡,像一幅水墨画,宁静淡雅;桂花雨装点的童年,像一曲动听的歌,余韵悠长。回首许多的文学作品,我们记忆最深的也无非是一两处的细节描写,可见好的细节描写无疑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只有平时深入细致地去观察生活,关注生活的细枝末节,才能在作文时以小写大,见微而知著,给自己的文章添色生辉。这节课到这。下课! 学生能梳理自己的收获或反思自己的不足。 板书设计 7.桂花雨 桂花香 语言 摇桂花 动作 欢乐、兴奋 思乡 心理 思桂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