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96514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2020-2021学年历史部编版(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1简述二战后苏联发展的成就和弊端。2简述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和评价。3简述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和评价。4简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和评价。5简述南斯拉夫改革的内容和评价。6简述东欧剧变的背景和表现。7简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历程与成就。一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苏联的发展(1)成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取得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巨大成就,相继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也有很大提高。(2)弊端: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农业、轻工业落后的局面没有改观。2苏联的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政治和经济领域A内容: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

2、;加大农业投入、将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B评价:这些改革注入了某些市场经济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推进了农业的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有所增加,但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思想领域A内容:1956年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上所作的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B评价: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没有对斯大林的功过作出全面科学的分析,造成严重的后遗症。(2)勃列日涅夫改革内容: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奖金等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评价: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热衷于树立个

3、人迷信,专断作风日趋严重;各项工作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3)戈尔巴乔夫改革经济改革A内容: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B结果:经济改革成效甚微。政治改革A内容: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B结果:造成思想混乱,民族分离主义随之兴起。3苏联的解体:1991年8月19日,几位苏联领导人发动政变,试图阻止苏联分裂,很快失败。同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二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1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人民经过艰苦斗争,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

4、东欧各国着手恢复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但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1)南斯拉夫的改革内容: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评价: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改革也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后来国家的分裂埋下了隐患。(2)其他国家:东欧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改革也曾取得显著成效,但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3东欧剧变(1)背景20世纪80年代,一些东欧国家经济陷入严重困境,政局剧烈动荡。苏联鼓励东欧改革和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2)表现:东欧执政的共产党或工人党领导人迷失了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否定

5、马克思主义指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抛弃共产党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19891992年,东欧各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急剧变化。三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1发展历程(1)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1949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随后,中国进入全面的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时期。(2)改革开放: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成就

6、(1)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政治、经济制度。(2)取得了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各个方面的巨大成就。(3)2010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居世界第二位。到2018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位。(4)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5)基础设施建设快速突进。(6)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7)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激发着人们的活力和创造力。主题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内容及影响材料一赫鲁晓夫不顾苏联气候条件的具体特点和已形成的农作物播种格局,要求在全苏各地区,在每一个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都普遍种植玉米玉米在很多地方因生长条件欠佳和管理不善,产量并不理想,作为饲料的青玉米营养价值也没有预期

7、那样高。摘编自赫鲁晓夫执政史材料二时间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19711975年7.1%0.8%19761980年4.5%1.9%19811982年2.8%1%材料三西方学者把戈尔巴乔夫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纳为三点其二,他在经济改革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决策失误。其三根本没有跨越体制转换的门槛。思考(1)造成材料一中这一状况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位苏联领导人执政时的经济状况?这说明苏联当时的工业发展呈现出什么趋势?(3)根据材料三指出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答案:(1)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改革违背了农业种植规律,决策具有盲目性。从更深层次上来看,主要是延续了苏联模式下的命

8、令式经济管理方式,说明赫鲁晓夫改革还没有真正突破苏联模式。(2)勃列日涅夫。趋势:工业增长率不断下降,趋于停滞。(3)经济改革存在严重的决策失误;没有根本改变苏联模式。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异同2.二战后苏联改革的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要处理好政策、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改革必须走改革开放和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社会主义改革必须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为宗旨。1苏联的对外战争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数百万穿着军装的苏联工人和农民随着战线推进走出国门后才发现,他们生活的“社会主义天堂”简直无法同“资本主义地狱”相比,甚至战败的德国人的生活水平也要高于战胜的苏联人的生活水平。

9、苏联人民的这一发现说明了(D)A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于社会主义制度B新经济政策未能恢复国民经济C战争使苏联损失惨重D苏联模式弊端逐渐暴露出来解析:材料只是对比苏联和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活水平,A项说法错误,排除;结合“走出国门”“战败的德国”等可知,当时苏联参加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此时早已停止实行新经济政策,排除B项;结合“天堂”“地狱”“生活水平”等信息可知,此时通过与外界的比较,苏联人民认识到苏联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差距,而这一差距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苏联模式,排除C项,答案为D项。2二战结束之后,首先在苏联进行改革的领导人是(B)A列宁 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解析:列宁于19

10、24年逝世,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改革,是二战后首先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故B项正确;勃列日涅夫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改革,是继赫鲁晓夫之后进行改革的苏联领导人,故C项错误;戈尔巴乔夫20世纪80年代进行改革,其改革导致了苏联的解体,故D项错误。3一位乡村女教师写信给赫鲁晓夫:“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常供应的只有莫斯科。瞧瞧集体农庄的庄园、各个集体农庄的庄员的庭院吧一无所有。”材料反映了赫鲁晓夫改革的直接原因是(D)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农民反对苏维埃的起义C重工业发展过快D粮食短缺,人们生活困难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全国都感到粮

11、食很紧张”可知,促使赫鲁晓夫改革的直接原因是粮食短缺,故D项正确。A、B、C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4从1965年到1979年,苏联政府先后七次大范围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价格指数提高60%以上,同时规定对产品“固定收购,超售奖励”。这表明(B)A赫鲁晓夫以农业为改革重点B政府重视农业管理体制改革C苏联农业落后的局面得到有效解决D从根本上突破了苏联模式解析:从材料中“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固定收购,超售奖励”可知,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改革了苏联模式义务交售制的农业管理体制,故B项正确。5为了解决苏联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

12、同点是(D)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C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D力图解决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解析:本题要求回答三者的共同点,A仅适合于赫鲁晓夫;B仅适合于戈尔巴乔夫;C仅适合于勃列日涅夫;D属于三者推行改革的背景,故属于三者共性。6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东欧和苏联普遍进行了改革,但最终却出现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结局。从根本上说,这些国家的改革都没有解决(A)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B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C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问题D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欧和苏联普遍实行改革,但是没有根本上破除苏联模式的框架,僵化的经济体制严重束缚了生

13、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改善,致使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滋生和积累,最终导致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计划和市场都只是调节经济的手段,这些国家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僵化的经济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C选项错误,这些国家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自身的因素,不是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问题;D选项错误,这些国家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僵化的经济体制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不是没有解决政治与经济的关系问题。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7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

14、资。这一措施旨在(A)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解析: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是分配制度的改革不是管理制度的改革,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城乡的社会状况,排除C;D发生在斯大林时期,排除;苏联农业集体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赫鲁晓夫农业改革就是要激发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A正确。81959年,苏共二十一大讨论通过了七年经济计划,规定七年内工业生产总值提高80%,其中发电量、钢铁产量都要求成倍增长。这反映出七年经济计划(A)A未能摆脱苏联模式B是应对马歇尔计划的举措C是新经济政策的延续D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解析:A对:根据材料中苏共二十一大的决议,可知仍将重点放在工业化发展方面,尤其注重重工业的发展,且仍是通过行政命令发展经济,说明七年计划并未摆脱苏联模式。B错:马歇尔计划是1947年提出的,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应对举措是1949年建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C错:新经济政策是强调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与题干中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不符。D错:材料仅提到了七年计划的内容,不能反映出这种计划的结果,所以据材料不能判断出是否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