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页第2课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第2页1关于卓有成效的新制。要掌握的是孝文帝前期的改革措施: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和租调制的原因、内容和作用。2关于设巧计迁都洛阳。要掌握的是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时间和作用。3关于移风易俗。要掌握的是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措施:改服饰、讲汉话、“改姓氏,定门第等级”、确定选官标准、通婚姻、改籍贯等,以及作用。第3页教 材 知 识 自 学 梳 理 第4页一、卓有成效的新制1前期改革的特点(1)主持者:_。(2)重点:建立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治经济制度,以取代不适应_的旧制度。2措施(1)整顿吏治:a背景:_,贪污成风。第5页b内容:484 年,实行_,俸禄由_筹集
2、,按_发给官吏。c作用:吏治有所好转。(2)推行均田制:a背景:_控制着大量的_。b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_耕种,土地不得买卖。c作用:使无地农民获得了荒地,提高了_,推动了北方地区_的恢复和发展。第6页【解读】井田制:目的是巩固奴隶制统治,性质是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均田制的实施,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权和占有权,使农民摆脱豪强大族的控制成为国家编户齐民,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唐中叶以后,人口增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实行的基础土地国有被破坏。第7页(3)设立三长制:a目的:为配合_的推行,强化对_的控制。b职责:检查_,征收_,征发徭役和兵役,推行均田
3、制。c作用:使国家从_的行政体制得以完善,取代了为豪强地主把持的_制,保证了国家对人民有效的控制。第8页(4)推行新的租调制:a内容:一对夫妇每年向_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b作用:改变了原先赋税征收上的混乱现象,使农民的负担_,国家的租调收入大为增加。3意义(1)促进了北方经济恢复和发展。(2)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加强了国家管理,巩固了统治。(3)为后来孝文帝改革奠定了基础。第9页二、设巧计迁都洛阳1原因(1)政 治:都 城 _不适 应 社会 发展需 要,且 21_势力强大。(2)经济:平城22 _落后,23 _供给困难。(3)军事:与24 _相邻,时受骚扰。(4)地理位置:平城位置偏北,不利于对
4、25 _的统治。第10页2过程孝文帝设计以26“_”为名,准备迁都。27 _年北魏正式将都城迁到28 _。【学思之窗】想一想,魏孝文帝为迁都洛阳提出了哪些理由?你认为,这些理由是否可以成立?第11页【答案提示】北魏虽然实现了统一(局部),但民族之间存在着严重隔阂,文化冲突剧烈;平城偏居塞上,民风强悍,崇尚武力,难以文治;洛阳等地曾是多个汉族王朝建都之地,迁都洛阳就可以在政治上取得正统地位。第12页三、移风易俗1特点29 _亲自主持,重点是改变30 _原有的风俗习惯,学习和采纳汉族的31 _和生活方式,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2内容(1)易服装:32 _一律改穿33 _。(2)讲汉话:官员必
5、须讲34 _。(3)改汉姓,定35 _:鲜卑人原有姓氏改为汉姓,参照汉族门阀制度的做法,确定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第13页(4)通婚姻:提倡鲜卑人与36 _通婚,以加强民族联系,巩固统治。(5)改籍贯:已迁到洛阳的鲜卑人,一律以37 _为原籍。3影响促进了鲜卑人对38 _的认同,争取到39 _对北魏朝廷的支持,推动了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转化。【解读】孝文帝改革第一阶段改革的重点是创建新制,主要措施有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第二阶段改革重点是汉化政策,主要措施是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第14页自我校对冯太后 统治需要 吏治黑暗 俸禄制 国家统一级别高低 政府 无主荒地 农民 10生产积极性社
6、会经济 均田制 地方 户口 租赋 中央到基层 宗主督护 政府 大为减轻 平城 21 保守 22 经济 23 粮食 24 柔然 25 中原地区 26 南伐 27 495 28 洛阳 29 孝文帝 30 鲜卑族 31 典章制度 32 鲜卑贵族 33 汉装 34 汉语35 门第等级 36 汉人 37 洛阳 38 汉族文化 39 汉族地主第15页第16页1全面认识北魏均田制(1)原因:为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赋税收入。(2)实施:485 年,冯太后、孝文帝颁布均田令。(3)内容: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土地不得买卖。(4)实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第17页(5)影响
7、: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根本上巩固了北魏的统治。推动了北方内迁各族向封建制的转化和北方民族大融合高潮的出现。对后代田制也有很大影响,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第18页(6)均田制和与之相适应的租调制度一起构成了北魏政权的经济基础,从经济上保证了俸禄制的继续推行,同时也为三长制的实行提供了客观条件,而三长制的实行又保证了均田制和租调制的推行。第19页2如何正确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政策主要表现为实行均田制、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和礼仪制度、尊儒崇经以及移风易俗等方面的措施。(1)从根本上看,汉
8、化政策的本质是鲜卑族的封建化。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推行,使鲜卑族逐步接受汉族的农耕生产方式、封建统治制度与文化、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这一汉化过程实质上是封建化过程。第20页(2)从作用上看,汉化政策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推行,使中原的鲜卑族劳动者成为农民,他们经营土地,生产方式由游牧过渡到农耕,且汉族的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鲜卑族的文化精华也融入汉族文化之中,特别是其畜牧生产的经验和技能在北方汉人之中得到传播。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为隋唐大一统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第21页课 后 问 题 解 答 第22页本课测评1北魏孝文帝改革分前后两个阶段,两个阶段的各自改革重点是什么?孝文帝推行的改革措施主要有哪些?第23页【答案提示】第一阶段改革的重点是创建新制,主要措施有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租调制。第二阶段改革重点是汉化政策,主要措施是迁都洛阳和移风易俗。第24页2从严格意义上讲,迁都洛阳事件并不是孝文帝改革的本身内容,然而,人们大多都把它看作是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这是为什么?第25页【答案提示】洛阳是历代帝王建都立业之所,也是汉文化积淀深厚之地,迁都洛阳首先有利于巩固前期改革的成果,其次有利于进一步推行深层次的改革。迁都洛阳是整个改革的关键和后期改革的前提,此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请做:课时作业(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