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22 《礼记》二则 教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95891 上传时间:2025-11-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22 《礼记》二则 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22 《礼记》二则 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22 《礼记》二则 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22 《礼记》二则 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22 《礼记》二则 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017部编)22 《礼记》二则 教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2 大道之行也【预习提示】自主阅读,背诵课文;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和有关“理想”的名言;完成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相关课程标准】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大道之行也是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本单元的课文,大多讲述了博大的情怀、积极向上的情操,编者将它安排于此类文章中,使读者能够体会其中的不同之处。这篇文章描述了理想社会,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为人类造福的人。【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

2、文章,理清文章脉络。2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3背诵全文。4联系实际,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评价任务】1通过诵读课文,能疏通文意。2品读课文,把握“大同”社会的特征。3合作探究,掌握结构严谨、说理透彻的方法。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对大同社会的认识。【教学过程】一、激活思维,导读文本(导入新课)学习任务:齐背桃花源记,谈谈对世外桃源的认识和感想。(全班同学齐背桃花源记)那个美、乐、奇的世界大家还记得吧?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也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让我们一同去感受吧。(板书文题)板书课题:大道之行也。展示学习目标。二、展示预习成果,梳理基础知识(预习检测)学习任务:结合“预习

3、提示”,梳理基础知识。1生字词。2作家作品。3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理想”的名言佳句。三、概述文本内容,了解主题(自主学习)学习任务:诵读课文,疏通文意,概括文本内容。1诵读课文,注意节奏。2根据注释,疏通文意。3概括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和同学互评相结合。四、细读课文,分析具体内容(合作学习)学习任务:分析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教师指导语:通过疏通文意,我们了解了本文的基本内容,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大同社会的特征。1文章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理清文章结构。(温馨提示:找多名学生诵读文章,注意节奏。)师生共同评价。可分为三层:第一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概述大

4、同社会的根本特征。第二层:“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第三层:“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总结全文。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温馨提示:课文第二层有两句话,这两句话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1)满足生存的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2)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五、品读课文学技法(合作探究)学习任务:感悟写作技巧。教师指导语:作者运用严谨的结构、透彻的说理,给我们展现了一幅“世外桃源”式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图景。下面我们一起分析本文的写作技法。出示探究问题:1文章在句式上的特点是什

5、么?明确:文章大多运用排偶句式,在第二层共有四组排偶句:第一组以“人”统领以下两句,谈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第二组以“使”统领以下四句,谈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最后两组谈“货”“力”的观念,指出“货尽其用”“人尽其力”。排偶句使句式整齐,节奏分明而又变化有致,不拘一格,读起来抑扬顿挫,毫无呆板之感。2文章说理透彻,其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明确:全文分三个层次,先总论“大同”社会的纲领,再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最后总结全文,提出“大同”社会的美好图景,结构严谨。文章第二层从三个方面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首先说的是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然后说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最后说货尽其用,人尽其

6、力。三个特征中前两个方面是就物质生活说的,最后一个特征是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说理很透彻。(温馨提示: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通过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各抒己见,谈谈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最后统一归纳。然后,举手回答,教师或同学给予评价。)学生活动:精读课文,圈阅、批注、思考、归纳、回答、评价。六、布置作业学习任务:综合实践,巩固练习。1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不少于500字。2完成相关练习。【板书设计】 虽有嘉肴【教学目标】同教学案例一。【教学重点】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并联系实际,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自己的学习。【教学过

7、程】一、导入新课由论语十二章中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论述引出礼记中“教学相长”的论述。二、了解礼记三、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要求:注意文中生字词的读音、朗读的停顿。(1)需注意的字音:嘉肴(yo)自强(qing)兑命(yu)学学半(xio)(2)需注意的停顿、节奏: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2学生朗读课文,把握节奏和停顿,体会古汉语特有的韵律美。3师生配乐朗读,读出最佳效果。四、疏通文意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下注释,讨论并疏通文意。2小组长将疏通文意过程中出现的疑难汇总,组内不能解决的提至班级共同解决。3教师用多

8、媒体出示本课重点句子。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别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兑命中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五、探究主旨1这篇短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明确:教学相长。人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别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2“教学相长”的原则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自己的学习体验,谈谈你的看法。示例:“教学相长”的原则阐述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不可能高效地获取知识;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便不得施展。六、熟读成诵【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