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苏北四市高三上期末试题)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抚养比是指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读“韩国历年生育率和抚养比示意图”(图11),回答2122题21.为了减缓老年抚养比的提高,韩国政府可能釆取的有效措施是(问题、主题明确,答题要围绕主题,不可偏题的)A.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B.出台鼓励生育的政策C.组织大规模劳务输出D.放宽引进海外劳工的限制(2012届苏锡常镇高三3月一模卷)图8是某流域等流时线图(等流时线是流域内的降雨汇流到河口所用时间相等的点的连线。此图以小时为单位)及两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2、即时学习材料要读到位、读透彻)9图示流域内,下列结论可以确定的是A地形起伏越大,等流时线数值越小 B.f1地段水能资源最丰富Cf3地段植被覆盖最好 Df4地段流速最快10有关该流域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河流参与的水循环是abcda B人类对环节b影响很小C人类对环节c影响最大 D.d的数量大小与a无关(扬州大市5月底三模试卷)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的重要举措。图7为“自然界碳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图713关于碳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反映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中的碳循环过程B控制环节的数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体现C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
3、放的速度D环节表示可再生资源的形成过程14图示碳循环过程启示我们应该把“节能减排”的重点放在(答题角度有限制)A农村更多使用沼气获得绿色能源 B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率C大力开发水能和核电 D大规模发展第三产业(扬州大市5月底三模试卷)图11为“某产业在不同年代的区域分布图”,图中实线表示产业转移方向,虚线表示产品输出方向,据此完成21-22题。图1121图示信息说明产业转移的规律有 A从劳动力价格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向劳动力价格较低的国家或地区转移B从技术力量较弱的国家或地区向技术力量较强的国家或地区转移C从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向经济欠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转移 D从土地租金低的国家或地区迁往土地
4、租金高的国家或地区 2290年代后,产业转移对c区域的影响有(有时空限制条件)A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B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C就业人口不断增加 D环境压力逐渐减少(扬州大市5月底三模试卷)图13为“某旅游爱好者设计的国庆假期自驾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25-26题。自驾线路图1325.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只有B选修确定对,A选修确定错,CD都不太好时,选择最优答案)A从处可以瞭望到处 B 至段地势较平坦C该地区多山地、高原和盆地地形 D自驾线路全程相对高差约为1000米26. 沿线路旅行可能看到的景观有 A 地以北的山峰冰雪覆盖 B 地附近的葡萄园林立C 地附近的棉花地广布 D 地附近河流暴
5、涨(时间有限制)(2012苏北四市3月一模卷)读“某日我国部分地区气象干旱监测图”(图9),回答1920题。19图中重旱区分布在A滇 B桂C蜀 D黔20缓解当前旱情的合理措施有(时间有限制)A调整农业结构B打井抽取地下水C修建跨流域调水工程D适时实施人工降水读循环经济案例示意图,定位准确循环经济(2012苏北四市3月一模卷)读“某区域工业产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图”,回答1718题。17该地的主导产业最有可能是A电力工业 B 采掘工业 C冶金工业 D建材工业18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主要目的是A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B解决就业问题,提高社会效益C实现废弃物的零排放 D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图8(扬
6、州大市5月底三模试卷)图8为“我国某工业地域生产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15.该工业地域A因生产联系而集聚 B工业布局接近市场C硫酸厂为主导企业 D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16.该工业地域的生态效益是A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B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产品竞争力C吸纳劳动力就业,提高城市化水平 D节能减排,减少环境污染(2012届高三扬泰、南通3月一模卷)图7为江苏南部某镇一家炼铜厂的生产和销售流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415题。14这家炼铜厂的工业布局属于A.劳力指向型 B. 动力指向型 C. 市场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15铜材加工厂的相对集中分布可以A.密切加工厂间联系,共同发展 B.减少废弃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C.降低劳动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D.靠近炼铜厂,降低原料运输成本(2012届高三苏锡常镇3月一模卷)图3为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F地的盛行风向如图所示,图4为该区域P地的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有关图3区域说法正确的是A该区域位于北半球 B图中河流正处于枯水期C.A地降水量大于B地 D.P 地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4如在P地发现海洋生物化石,则A此化石存在于a类岩石中 B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与作用无关C石油、天然气的形成与作用有关 D. P地曾发生大规模的地壳抬升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