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得分_卷后分_评价_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曹刿(gu)期年(q)又何间焉(jin)B.谤讥(bng) 昳丽(y) 牺牲玉帛(b)C.间进(jin) 孰美(sh) 小信未孚(f)D.朝服(zho) 窥镜(ku) 望其旗靡(m)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既克,公问其故 既:既然B.一鼓作气 作:鼓起C.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长,这里指身高D.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3分)A.今/齐地/方千里B肉食者/谋之C.吾妻/之/美我者 D登轼而望/之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
2、旦日,客从外来 明日徐公来B.又何间焉 时时而间进C.公与之乘 小大之狱D.能谤讥于市朝 皆以美于徐公5.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公将战,曹刿请见 D可以一战6.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A.朝服衣冠 B神弗福也C.惧有伏焉 D能面刺寡人之过者7.(2019宿迁)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7分)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选自习近平与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9年12月21日)材料二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目前中小学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了,这很必要。诗歌朗朗上口,又有节律,读起来能调节身体,还能调节心情,孩子们会很喜欢。”(选自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好三件事,2019年3月20日教育部网站)材料三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量统计版本总数(篇)年平均数(篇)增长率小学初中小学初中小学初中2019版696411.521.32019版12412420.741.379.7%93.8%(注)小学学制为六年,初中学制为三年。(1)阅读材料三,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2分)(2)小明拿到语文书说:“我很想学好古诗文,但它太
4、难了,学不进去。”请你联系上述材料,给他写几句鼓励的话。(2分)(3)西楚中学将聘请丁立梅老师担任校“经典咏流传”大赛评委,聘期三年。请你今天以该校名义拟写一份聘请书。(3分)二、文言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
5、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王曰:“善。
6、”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
7、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叫作)B.臣之妻私臣(偏爱)C.皆以美于徐公(认为)D.令初下(初步)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10.齐王被邹忌说服,欣然纳谏。请简要分析邹忌讽谏的高明之处
8、。(2分)(二)(2019聊城)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114题。(13分)【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
9、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节选自曾国藩挺经)【注释】荀罃(yng):春秋时晋国大将。拔:攻克,攻取。逼阳:姓,古夷族一支。遽:迅速。11.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1)公将驰之()(2)彼竭我盈()(3)皆初气过锐()(4)渐就衰竭之故()12.翻译句子。(4分)(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此善于用气者也。13.对选文理解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两个“未可”,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了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B.甲文“将鼓”“将驰”说明鲁庄公是军事上无知的昏君。C.乙文“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
10、”引出下文作者对“气”的思考。D.甲文用对话的方式说出观点,乙文则用举例和对比的方式证明观点。14.在对战争取胜原因的认识上,甲乙两文有何不同?(2分)(三)(2019江西)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8题。(13分)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趋之方。二子以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
11、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诸鲁。既反,孟氏之父子叩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节选自列子说符)【注释】干:这里是劝说的意思。宫:酷刑的一种。下文的“刖”也是酷刑的一种。让:责问,责备。1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羡/施氏之有B孟氏/之一子之秦C.当今/诸侯力争 D遂/宫而放之16.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1)抚() (2)反()(3)愠()17.翻译文中画线句子。(4分)(1)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2)今之所弃,后或用之。18.选文告诉我们哪些道理?请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