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 请欣赏课本上毛泽东手书的沁园春长沙,并与同学交流欣赏手迹感受。请欣赏毛泽东的其它狂草书法作品,体会这位诗人兼书法家的风采。他是领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是书法家,一手狂草征服天下;他更是诗人,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中,用平平仄仄的诗词彰显自己的革命豪情。展示:请背诵自己最喜欢的毛泽东的诗词。请同学们结合初中所学过的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分组说说诗词的总体特点和阅读、鉴赏诗词的方法以及词的相关知识(比如:词的别称、词在形式上的特点、词的分类以及“沁园春”词牌名的格律等),并就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进行分析。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
2、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词牌名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词牌由此得名。沁园春的格律:双调,114字,上阙13句,四平韵,下阙12句,五平韵,本词为长调。此调一般用较多的对仗句。预习检测给下列彩色字注音:沁园春()百舸()峥嵘()寥廓()挥斥方遒()浪遏飞舟()qngzhng rnglio kuqi 二释词:怅:沉浮:峥嵘:指点:粪土:遏:表达
3、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指盛衰。不平凡,不平常。评论的意思。用做动词,以为粪土,意动用法。阻止。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盛。峥嵘岁月:不平凡的日子。南朝宋鲍照舞鹤赋:“岁峥嵘而愁暮。”宋陆游十二月二十九日夜半雨雪作披衣起听诗:“岁月惊峥嵘。”皆为感叹流年之辞,毛泽东同志转用以指不平常的斗争岁月。峥嵘,本形容山势高峻,引申则有特殊义。意气风发:精神振奋,气概昂扬。中流击水: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名词。此处象征了作者在新时代的大潮中,乘风破浪,立志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激励了革命青年要做革命的中流砥柱,发扬革命精神。中流:此指湘江江
4、心。江河中央往往水深流急。击水:毛泽东1958年12月21日在文物出版社同年9月版大字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书眉上批注道:“击水:游泳。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一篇诗,都忘记了,只记得两句:自信人生二百年(是言勤奋,珍惜时光,夜晚也当白昼使用,这样就会拥有两次人生的时间),会当水击三千里(典故出自庄子,是说定能施展鲲鹏之志)。(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独立寒秋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l独立寒秋,l湘江北去,l橘子洲头。时间地点人物豪迈同学背诵唐朝柳宗元的江雪,并就柳诗“独钓寒江”与毛词“独立寒秋”所表现的诗人的胸襟境界进
5、行比较鉴赏。柳宗元是“独钓寒江”,毛泽东是“独立寒秋”,意境相似。当然封建士大夫与革命伟人的胸襟境界又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柳诗表达的是诗人身处逆境决不向恶势力妥协的“穷则独善其身”的封建士大夫的心志;毛词则表达了词人身处险境、坦荡磊落、砥柱中流的革命伟人的气度。两者不可同日而语。请同学们找出“看”“忆”领起的句子,并抓住“看”和“忆”这两个贯穿全词两条主线的词语,以及穿引全文的“立”,“看”,“怅”,“问”,“忆”,“记”等关键动词和意象,分析全词。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万类霜天竞自由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v看万山红遍,v层林尽染;v漫江碧透,v百舸争流。v鹰击长空,v鱼翔浅底,v万类霜天
6、竞自由。自然景物角度 景 状态山红水绿舸争鹰击鱼翔静动远近仰俯点面秋色绚丽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看-怅-问写景抒情 看写景|忆记事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革命青年年轻有才华奔放热情强劲有力关心国家命运敢于斗争蔑视反动军阀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革命青年壮志凌云,以天下为己任,当主宰宇宙!巧妙回答了前面的问题。沁园春长沙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远望层层叠叠地枫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红火;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在争相行驶。雄鹰在高空展
7、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间地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地大千世界,怎能不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回忆往昔,曾经同许多同志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那时候,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同学们意气奔放,正显得遒劲有力,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时间、地点、人物见景生机勃勃之景生情
8、济世沧桑之情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追忆当年革命盛景感怀往昔壮志豪情过渡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下阕: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也形象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谁主沉浮?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中心思想: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感知进行个性化诵读。可采用个别读、合作读或小组读,用普通话读或用方言读,男生读或女生读,派代
9、表读或集体诵读,自谱自唱读等方式进行激情诵读,再次感受课文内容及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记诵小学、初中学过的毛泽东诗词以及评论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毛);卜算子咏梅(毛);七律长征(毛);长征组歌两首(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萧华);诗人领袖(任先青),并交流听读感受。结合本词,谈谈印象中的毛泽东是怎么样的。今朝我“执鞭”:请同学拓展阅读欣赏毛泽东的诗词采桑子重阳和浪淘沙北戴河。尝试进行诗词创作,用自己喜欢的诗词形式表达自己追求理想的激情。1词如画,描绘了几幅图景,如“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等。2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回顾总结全文:3对比手法的运用。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4.极富表现力的语言。(1)数词运用,富于力学美感。(2)动词使用,出神入化。(3)形容词的使用,渲染色彩。5.对颜色非常敏感。6.夸张、拟人、借代等修辞手法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