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年上海市各地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华东师大版):思想潮流的演进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91860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上海市各地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华东师大版):思想潮流的演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年上海市各地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华东师大版):思想潮流的演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年上海市各地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华东师大版):思想潮流的演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年上海市各地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华东师大版):思想潮流的演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年上海市各地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华东师大版):思想潮流的演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13年上海市各地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华东师大版):思想潮流的演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013年上海市各地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华东师大版):思想潮流的演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013年上海市各地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华东师大版):思想潮流的演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013年上海市各地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华东师大版):思想潮流的演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013年上海市各地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华东师大版):思想潮流的演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013年上海市各地历史模拟试题分类汇编(华东师大版):思想潮流的演进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思想潮流的演进1(2013上海闸北一模6)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民族主义论说:“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 派系斗争十分尖锐 B. 政权更替相当频繁 C. 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 民主革命进程加速【答案】C2(2013上海杨浦一模25)1897年,一代经学大师俞樾慨叹:“最近三年中,时局一变,风气大开,人人争言西学。”此时“人人争言西学”的核心是()A学习科学技术 B倡导实业救国 C仿行西方制度 D创办新式教育【答案】C3(2013上海杨浦一模18)在下列自然科学成就中,其影响远远超越其学科范围,扩展到社会和经济思想领域,并对中国近代

2、民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是()A经典力学 B进化论 C相对论 D量子论【答案】B4(2013上海松江一模26)右图漫画寓指()A师夷长技以制夷B洋务派“中体西用”C康有为的维新思想D清末预备立宪【答案】B5(2013上海青浦一模22)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 万有引力论 B. 进化论 C. 量子论 D. 相对论【答案】B6(2013上海普陀一模25)一位清朝官员用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西方先进技术”)粘在墙上。下列表述内容与该漫画的讽喻意义一致的是()A“以忠信为甲

3、胄,以礼义为干橹”B“然欲自强必先理财”C“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D“遗其体而求其用”【答案】D7(2013上海闵行一模25)右图是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在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后画的一幅漫画。你认为该小组所画漫画反映的历史时代应该是()A鸦片战争前B19世纪40年代C19世纪60、70年代D19世纪90年代【答案】B8(2013上海徐汇二模20)清朝中叶至民国初年的中国知识分子,对于西方文化的挑战,各有不同的回应,下列哪个立场与孙中山先生的理念相符()A以中学为体,以西学为用 B外国之长,皆源自中国C扬弃中国陋习,全盘西化 D整理国故,求两者调和【答案】D9(2013上海虹口二模24)孙

4、中山在1906年12月说:“社会问题在欧美是积重难返,在中国却还在幼稚时代,但是将来总会发生的。到那时候收拾不来,又要弄成大革命了。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这是在解释()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答案】C10(2013上海奉贤二模12)“西方的战争和国内革命使这个僵化的帝国终于出现一丝松动的迹象。帝国地方实力派认为,西方的优势是建立在军事基础之上的,一旦这种优势消失,则外患可消,内乱可弥”。文中的“地方实力派”当指()A保守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保皇派【答案】B11.(2013上海松江三模

5、34)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李鸿章说:“自来备边双夷,将才、使才二者不可偏废。各国互市遣使所以联外交,亦可以窥敌情”,“当能预为辨阻,密速商办。否则,亦可于发兵之后,与该国君臣面折廷争,较在京议办更为得力”。材料中李鸿章对派遣驻外使节的认识是()A. 改变闭关自守,了解各国情况 B. 办理对外交涉,形成外交制度C. 了解各国情况,办理对外交涉 D. 巩固朝贡体制,加强对外交往【答案】C项3分,A、B项1分,D项0分12(2013上海松江三模25)孙中山将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四字概括,其核心内容为“民有、民治、民享”,这一思想() A与儒家大同思想并无二致 B深受霍布斯思想影响 C与儒家民本思想

6、内容一致 D深受卢梭思想影响【答案】D13(2013上海虹口三模23)“除化学家制造家考有新物新法,因创为新字,自应各从其本字外,凡通用名词自不宜剿袭搀杂。近日少年习气,每喜于文字间袭用外国名词谚语。如:组织、冲突、运动等字迂曲难晓中国自有通用名词,何必拾人牙慧。”以上言论应该出自()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答案】B14.(2013上海闸北一模37)新陈代谢 40年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物,在民族战争失败后提出“ ”的命题。在这个命题里,反抗西方的侵略与学习西方先进事物是统一的。这种统一,以其所包含的时代内容而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方向。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社会的艰难变革。40

7、年代、60年代、90年代因之前后相接,成为新陈代谢的三个历史环节。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请为文中空格处填上合适的内容。(1分)(2)你认为“近代中国的历史方向”是什么?(2分)(3)为什么说40年代、60年代、90年代“成为新陈代谢的三个历史环节”? 请以史实说明。(6分)(4)经过半个世纪的新陈代谢,19世纪末的中国社会与19世纪40年代相比有哪些不同?(5分)【答案】(1)师夷长技以制夷(1分)(2)反抗西方的侵略与学习西方先进事物,从中世纪向现代(或近代)社会的艰难变革(或转型)(2分)(或者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等,也可得分)(3)19世纪40年代,

8、中国在鸦片战争中败于英国,开始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林则徐、魏源等先进分子开始开眼看世界。(2分) 60年代,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设立总理衙门,开展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大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2分) 90年代,甲午战败后,维新派开展戊戌变法,宣传进化论,积极倡导西方社会政治学说。(2分)(4)政治:从单纯学习西方技术(或盲目自大)到学习西方社会政治制度。(1分)经济:从自然经济遭到冲击(或农业经济)到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工业经济)初步发展。(1分)思想:从夷夏观念(或中体西用)(或家国观念)到进化论、三民主义(或人权思想)的传播。(1分)文化:从儒家文化占统治地位到西书的大量翻

9、译出版和近代报刊业的繁荣。(1分) 社会生活:从尊卑有别到人格平等;从落后到进步;从单一到丰富等。(任写一种即得1分)15(2013上海青浦一模40)中国的“世界观”(27分) 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问题:(2)概括材料二中中国人对世界的新认识。(2分)【答案】(2)放弃了以自我为中心;对西方从鄙视到平等对待再到尊崇;从传统的“天下观”到近代的“世界

10、观”。(2分)16(2013上海闵行一模37)词义释史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材料二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

11、”,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摘自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问题:(3)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2分)【答案】(3)变化:由器物技术层面到政治制度再到文化思想层面的变化;(3分)原因:可以具体展开,如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辛亥革命后民主政体有名无实,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也可以概要回答,如西力东侵下的民族危机加深与西学东渐下的主动求变等(2分)17(2013上海浦东二模40)李鸿章的信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士

12、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学非所用。无事则斥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夫今之日本即明之倭寇也,距西国远而距中国近。我有以自立,则将附丽于我,窥伺西人之短长;我无以自强,则并效尤于彼,分西人之利薮。日本以海外区区小国,尚能及时改辙,知所取法。然则我中国深维穷极而通之故,夫亦可以皇然变计矣。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摘自1863年李鸿章给奕的信(1)从该信中可以

13、透视出李鸿章怎样的思想主张? (6分)(2)李鸿章及其洋务派是怎样践行“制器之器”和培育“制器之人”的?(4分)(3)怎样看待李鸿章的洋务思想和实践?(15分)【答案】(1)6分第一、是历史的眼光,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学非所用的弊端;(2分)第二、是世界的视野,提出日本学习西方方面领先中国(或认为日本对中国的威胁);(2分)第三、提出了“穷则变,变则通”的变革思想和学习西方的基本策略(教育科举人才利器)(2分)(2)(4分)制器之器:兴办军用工业:李鸿章创建江南制造总局(曾国藩建立安庆军械所)等创建民用工业:李鸿章兴办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局、唐胥铁路。(类别、史实齐全任2

14、最高2分; 仅有史实或分类1分)培育“制器之人”:兴办洋务学堂:李鸿章创办广方言馆(奕创办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曾国藩、李鸿章派遣容闳率领30多名幼童留学美国。(类别、史实齐全任2 最高2分; 仅有史实或分类1分)(3)15分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3分) 水平l:能够将李鸿章的所思所为作为解读的对象,提出观点较深入。(3分) 如:李鸿章的所思所为,是因中国面临强烈的内外冲击(千年变局),其力图维护国家统治,成为王朝中兴的名臣。通过与西方列强广泛交往接触,主张学习西方,其努力顺应中国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步

15、。但作为传统体制下的官僚,无视民众需求;新政欲强国而不欲富民;因身处统治集团,不敢挑战自身,能走出朝贡体制,却走不出专制体制:皇权只把洋务当作是巩固自身统治的筹码;洋务派非不知道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非不知道落后的制度会怎样的阻碍改革的前进,但是却终究没有在这一方面有所作为。同时传统社会的旧观念与旧习气,很难积极接受李鸿章现代化努力,因而其失败终不可免。水平2:能够跳出文本,将文本的内容与社会背景简单联系起来提出观点。(2分) 李鸿章的洋务努力是基于中国社会转型期国家统治危机的变革思考。水平3:就文本本身的内容提出观点(1分) 李鸿章的思想和实践顺应历史潮流发展,但也有局限水平4:无观点或观点与

16、情景无关(0分) 李鸿章见识有限,或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成就卓越。评分项二:史实(6分) 水平1:能提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文本解读者所处的背景、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6分) 水平2: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与间接的信息(4分) 水平3: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的信息(2分)水平4:没有使用文本信息(0分)评分项三:论述(3分) 水平l:能够进行由表及里的论述(3分) 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2分) 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 (1分) 水平4:回避问题。(0分)评分项四:组织(3分) 水平1:叙述成结构(3分) 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2分)水平

17、3:仅能罗列史实(0分)注:有观点而无史实者,不给分。18(2013上海黄浦二模38)请结合所学知识,就晚明开始至近代以来(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有识之士对西方科学技术的认识与追求的过程做一综述与评价。(14分)【答案】过程与评价:中国的有识之士对于西方科学技术的认识与追求大致可以追溯到晚明时期,随着西方传教士的进入,徐光启等人开始接触和研究西方自然科学,他们在继承中国古典科学的同时,大量翻译和介绍西方的应用科学,如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撰写的农政全书等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清代的禁教与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这种研究很快就复归沉寂。(4分)大约200年后,中国人在西方的火炮的震撼下开始重

18、新认识西方的科学技术,从鸦片战争的林则徐和魏源的“师夷长技”论到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虽然仍是局限于技艺方面的仿效,止于器物层面,但对科学的追求已露端倪,洋务派所做的一切,不仅促进了科学新知的传播和社会观念的变革,也使中国在现代化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维新派在大力推行“变政改制”的同时,也汲取和借用西方的科学学说作为思想武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进化论。1897年,严复在报纸上发表天演论,将进化论系统地介绍到中国,并运用这一理论阐明自己的维新变法的主张。从20世纪初年开始,几乎所有的新式学校都把科学作为必修课。辛亥革命后,一大批留学生学成归国,他们注意到科学

19、与工业文明之间的密切关系,更加注重传播科学技术。在晚清中国,正是通过科学所带来的实际效益来理解科学的重要性,是把它当作富国强兵的手段来理解和接受的。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倡导者们高举“科学”与“民主”的大旗,唤起“多数国民的自觉与自动”,启蒙大众,在这里科学与民主结合在了一起,作为衡量一切社会现象的价值原则,他们的认识开始由制度层面楔入到文化心理层面,新文化运动所高扬的科学和民主的精神深刻地影响和激励了“五四”一代和此后数代的中国人。(10分)19.(2013上海松江三模40)“西洋文明”(25分)材料一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所谓格致之有益于人而可施

20、诸实用者,如天文、地理、算数、几何、力艺、制器、化学、地学、金矿、武备等,此大宗也。”徐寿:格致汇编序“(西学)学问之种类极繁,要可分为二端。其一,形而上学,即政治学、生计学、群学等是也;其二,形而下学,即质学、化学、天文学、地质学、全体学、动物学、植物学等是也。吾因近人通行名义,举凡属于形而下学皆谓之格致。”梁启超:格致学沿革考略(西学)是“以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严复原强“西方之言曰:人人有自主之权。何谓自立之权?各尽其所当为之事。各得其所应有之利,公莫大焉,如此则天下平矣。”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材料二 “夫四民之中,农居大半,男耕女织,各职其业,治安之本,不外乎此机器渐行,则失业者众,

21、胥天下为游民,其害不能言矣”。清朝湖南巡抚王文韶“晚近更有一种自居名流,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实窃我中国古圣之绪余”之类的说法,令人呕哕”。严复救亡决论材料三 “吾人倘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则不得不以旧有之孔教为非;倘以旧有之礼教为非,则不得不以新输入之欧化为是,新旧之间绝无调和两存之余地。”陈独秀答佩剑青年 “拿西洋的文明来扩充我的文明,又拿我的文明去补助西洋的文明,叫他化合起来成一种新文明”梁启超欧游心影录。问题(1)根据材料一,概述近代中国对西学认识的演进历程。(8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陈独秀与梁启超对中西文明态度的差异。(2分)(3)基于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近代中国对西洋文明的认识?(1

22、5分)【答案】(1)8分 水平l:基于有效的证据进行准确推断和概括 魏源基于鸦片战争中西方的船坚炮利,开始关注西方的“战舰、火器、练兵”等军事技术。伴随着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洋务运动的开展,以徐寿为代表中国人开始关注西方的“格致”之学即自然科学,不仅仅局限于军事方面。甲午战争的失败,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中国人在关注西方格致之学外,还关注西方的“形而上学,即政治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并重的局面开始出现;随着维新变法的宣传,严复等人意识到“(西学)是以自由为体,民主为用”这表明对西学的认识已经上升到政治制度的层面。综上所述,近代中国人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从单纯的军事技术到自然科学;再到自然科学与人文科

23、学并重,再到政治制度层面,这体现出中国人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 其他答案:错误的推断,或结论与证据不一致,或只有结论没有理由。(2)2分 水平l:能全面地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运用核心知识概括陈独秀:主张以新易旧,以西方文化全盘取代中国固有文化,二者不可以调和; 梁启超:主张“新旧调和论”与中西文化“化合“说。 水平2:从材料中提取的信息不充分 其他答案(3)本大题采用分项评分方法。评分观察的要素是:观点、史实、论述、组织。 评分项一:观点 水平l:能够将诸多史料进行关联,针对近代中国对西洋文明的认识提出观点近代中国人们对于“西洋文明”的认识和对西方文化的吸收,

24、是经历着一个不断探索和认识深化的过程。这一复杂而又多元的认知变化,既体现了由囿于华夷之辨到认同西方文明的观念转变,也反映了近代中国在社会转型下的逐步融入西方世界体系的过程。 水平2:能够跳出文本,将文本的内容与社会背景联系起来提出观点。 近代中国对西洋文明的认识是在面对着西力东侵而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也浸润着西学东渐的思想冲击下而做出的应有回应。 水平3:就文本本身的内容提出观点近代中国对西洋文明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和充满着观念冲撞的过程。 水平4:无观点或观点与情景无关评分项二:史实 水平1:能提取文本所提供的信息,并能将其与文本解读者所处的背景、立场等史实建立联系。 水平2:能从本文中提取

25、直接与间接的信息 水平3:能从文本中提取直接的信息 水平4:没有使用文本信息 评分项三:论述 水平l:能够进行由表及里的论述 水平2: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能做到一致,逻辑完整。 水平3:史实、观点与论证三者不一致,逻辑混乱、跳跃。水平4:回避问题 评分项四:组织 水平1:叙述成结构 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 水平3:仅能罗列史实注:有观点而无史实者,不给分。20(2013上海浦东三模37)文化的三种层次(14分)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的吸收或排斥,其内在的逻辑在于对真善美的认识和追求。这也是西学东渐的内在逻辑。不同文化的对比与交流,同时也是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比较过程。属于物质层次的文化较易判别优劣,容

26、易吸收;属于制度层次的文化则需要较长的比较与认识过程;至于精神层次的文化所需比较与认识的时间就更长。由于三种层次的文化可比性依次降低。因此也就产生了吸收西学的时间先后,吸收程度的西化与化西的不同。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问题(1)概述近代中国是如何接受西学 “三种层次”的?(6分)(2)依据材料,分析导致近代中国“吸收西学的时间先后,吸收程度的西化与化西的不同”的原因有哪些?(8分)【答案】(1)19世纪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为“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运动主要是吸收西学中物质层面(器物救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甲午战争失败,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为拯救民族,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主要吸收西学中的制度层面(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民国初年,辛亥革命的希望与社会现实落差太大,为实现真正共和,新文化运动主要吸收西方精神层次的文化。(6分)(2)从材料中提炼出文化本身具有层次性,并能结合所学进行分析论证。如:追求真善美是文化的发展的天性;接受异质文化会经历一个排斥和选择的过程;文化交流总是会促进交流双方淘汰各自假丑恶的部分;对文化的选择与淘汰,一般会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西化)到理性(化西)过程;近代东西不同文明的碰撞,折射出中国曲折近代化历程(或由传统向现代的社会转型,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任四,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