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但生命的意义不止停留在“活着”。当面临生与死的抉择时,你能否牢记心中的“义”呢?今天我们听一听孟子的言论,找到“生”与“义”的真谛。助读资料字词精讲初读感知当堂检测舍生取义27第 一 课 时1.会写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重点)孟子(前372 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城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提出“民贵君轻”“仁政”的思想。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走近作者孟我会写“皿”略扁,底部的横长而有力,托住上面。mn孟子
2、得兼欲mng jin易读错字 y可k(可歌可泣)k(可汗)得d(得到)di(得亏)多音字舍sh(舍得)sh(宿舍)所欲:熊掌:得兼:亦:舍生而取义:者也:理解词语所想要的。熊的脚掌,脂肪多,味美,是极珍贵的食材。兼得,同时得到。舍弃生命而获取道义。“者”和“也”都是文言文的虚词,没有实际意义。舍生取义,不仅是英雄壮举,也是平凡人的责任,在生与死之间,见利忘义这种行为是一种作茧自缚的做法,无异于在伤害自己。说一说这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了什么?课文论证了“生命”与“道义”之间的关系,指出“生命”虽然是宝贵的,是每个人都热爱的,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又绝不仅仅是“活着”,因为当“生命”与“道义”放在一起面临取舍的时候,对“道义”的追求才应当是“生命”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