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 程 标 准素 养 解 读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时空观念:明确明清时期重大政治制度设立的时间,勾勒时间线索,强化时空观念,初步形成宏观认识。2史料实证:通过学习明朝废丞相、设内阁以及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的相关史料,培养从史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一、内阁制度的形成1背景明太祖朱元璋罢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丞相制度被永远废弃。2设立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3特点(1)内阁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2)始终没有取得法定的地位,
2、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3)内阁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4评价(1)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受司礼监的太监牵制,是导致明代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宰相的权力是由政治制度赋予的,拥有决策权,一定程度上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而内阁的权力则建立在皇帝个人授权的基础上,以侍从咨询为主,无决策权,实质上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二、军机处1军机处(1)目的:为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而设立。(2)地位: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3)职责最先是协办军务,后由单纯处理军务逐步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4)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较高。外界干
3、扰少,政治决策封闭性的特征明显。(5)意义: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2密折制(1)目的: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2)作用:使中央的政治权力更为集中。3军机处和密折制设立的影响(1)明显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2)中央集权逐步加强,而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则越来越受到压抑。丞相、内阁、军机处的区别丞相位高权重,其存在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侍从机构,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旨意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三、清朝的边疆政策1目的: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基本原则(1)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
4、子。(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3主要措施(1)设立理藩院。地位:与六部相同。职责:起初只是管理蒙古事务,后来也负责新疆和西藏的事务。(2)加强边疆地区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3)实行“改土归流”背景:明代出现废除土司改为流官统治的做法。实行:雍正、乾隆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影响: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4疆域(1)四至:西跨葱岭,西北到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的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2)特征:成为亚洲东部最大的国家。5历史功绩稳定和巩固了国家疆域,近代中国的版图基本奠定
5、。废宰相,设内阁1.废宰相史料“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会典解读“旋踵”意指调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思考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理由是什么?“朝廷总之”的确切含义是什么?【提示】理由:朱元璋认为丞相专权乱政,导致政局不稳。含义:皇帝总揽大权。2设内阁史料见其(内阁)所拟,帝一一省览审定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皇明大政记解读“谯让”译为责问。思考明朝内阁是何时出现的?为什么阁臣拟旨“无不惴惴惧者”?【提示】明成祖时出现的。原因:阁臣拟旨,皇帝亲
6、自批改,唯恐不符皇帝的意旨。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项目宰相内阁权力来源宰相制度皇帝的信任职责参与决策国家大事皇帝的侍从顾问任免经过皇帝及大臣商议,由皇帝决定直接由皇帝决定权力决策权,参与政治权;权力来自于制度有票拟权,但票拟后须呈给皇帝决定;权力来自皇帝的支持对皇权的影响制约皇权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军机处的设立1.军机处的职能史料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解读反映了军机大臣没有决策权。思考根据史料概括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能,它反映了清朝皇权的什么特点?【提示】职能:传达皇帝旨意。特点:君主专制空前
7、强化。2军机处的作用史料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清史稿解读认为军机处掌握了行政的决策权。思考军机处的设置有何影响?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的评价?为什么?【提示】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不同意。因为军机大臣必须完全执行皇帝的旨意,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顶峰1军机处的设置,既绕过了内阁,又架空了议政王大臣会议,总揽了中央机构的大权。而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传达诏令”,承旨办事而已,并无实权,权力都集中
8、到皇帝手中。2军机大臣的任命也无制度上的规定可供遵循,完全出于皇帝的个人意志,最终一切军国大事只凭皇帝一人决断,皇帝总揽了军政大权,拥有绝对的权力。3军机处设立后,也没有再出现过更进一步加强皇权的制度创新。因此,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顶峰。内阁与军机处的比较比较项内阁军机处不同点设立朝代明朝清朝设置原因皇帝政务负担沉重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皇权;处理西北军务权限明成祖时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明宣宗时拥有了票拟权按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再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特点皇帝的最高幕僚、内侍机构人员简单(简);行事快捷(速);外界干扰少(密)共同点由皇帝较亲近的人员组成;协助皇帝处
9、理政务;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课堂小结时 空 坐 标答 题 术 语1.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为皇帝提供咨询服务的内侍机构即内阁,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局面也得到巩固和发展。3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专制时代晚期政治形态的新变化,体现了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1史料记载,公元1384年9月1421日皇宫收到各机关奏事文书多达1 660件。“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于是()A立左右丞相辅佐全国政务B建中朝参与军国要务C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D由议政王大臣会
10、议共议C1384年为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期,根据材料中政务繁多的情形,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故选C项。2某学者说,中国古代某朝代某机构的官员,上面要受皇帝的气,中间要受司礼监的气,下面要受六部的气。这个机构是()A汉代的中朝B唐代的三省C明代的内阁 D清朝的军机处C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皇帝设司礼监牵制内阁权力,内阁为非正式行政机构,六部掌实权,故C项正确。3某史书记载:“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材料所说的“盖隐然执政之府”指的是()A中书省 B中书门下C内阁 D军机处D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各种诏令由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递给中
11、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因此,军机处成为隐形的政府,故选D项。4清代西南地区局势复杂,土司与高级僧侣当政,威胁中央,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土司制度 B实行改土归流C设立军机处 D建立行省B清政府为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理,收缴土司印信,委派有任期的朝廷官员进行地方管理,即“改土归流”,故选B项。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于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时期职位所享有权力范围明代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丞相,地位常受到挑战清代军机大臣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1)用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请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变化。(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解析:第(1)问结合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作答即可。第(2)问结合材料“内阁首辅”“不是合法的丞相”“顾问、秘书班子”作答即可。第(3)问结合古代中国君与相关系演变的趋势作答。答案:(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2)明朝废除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设立内阁,成为皇帝的内侍机构;清增设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充任。(3)相权逐渐削弱,君权逐步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