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想别人没想到的教案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教学目标】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知识与技能一般说来,“教
2、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1认识文中的7个生字,正确读写重点词语。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过程与方法在有感情地朗读中,了解故事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
3、解课文的道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课文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1.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2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想别人没想到的”的创新意识。【教学难点】理解画师最后说的那段话。【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点拨法。【课前准备】布置学生自主学习课文,自学生字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字词。搜集有关骆驼的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我们先来听一听。有位禅师为了测试他的三个弟子哪一个最聪明,就给了他们每人十文银子,让他们用十文银子买来的东西想办法装满一个巨大的房
4、间。第一位弟子买了很多棉花,只将房间装了一半多一点。第二位弟子挑选了最便宜的稻草,但是十文银子也只能将房间填满三分之二。最后一位弟子,仅花了两文钱买了火柴和蜡烛。他用火柴点燃了蜡烛,结果烛光将房间都装满了。请大家谈一谈你的启发。是的,做事情不能拘泥于常规,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相信大家会通过本文获得很大启发。板书课题想别人没想到的。二、检查自学,展示我的成果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搜集的资料。骆驼名片骆驼,头较小,颈粗长,弯曲如鹅颈。躯体高大,体毛褐色。一般骆驼的速度 14.516公里/小时 。背有肉峰,内蓄脂肪,胃有三室,第一胃室有2030个水脬,可以贮水,红血球
5、可以大幅膨胀吸水来贮水,所以耐饥渴,可以多日不吃不喝,一旦遇到水草,可以大量饮水贮存。骆驼可以在没有水的条件下生存3周,没有食物可生存一个月之久。三、倾听故事,学会生字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录音,圈画出不会的字音、难懂的词语,然后完成下面的问题:(1)、结合课文的注音和字典,弄明白字词的读音和意思。(2)、同桌相互检查文中带拼音字的读音。(3)、说一说你如何记住这些生字词。提示:运用增加或者减少偏旁的办法认记生字,熟字加偏旁的方法。马+各骆人+犬伏(4)、开火车反复朗读生字,看谁读的最准确。召(zho)集 骆(lu)驼(tuo) 连绵(min)起伏(f) 恰(qi)好 两幅( f)若(ru)隐若现
6、 恍然大悟(hung)(5)、生字组词大挑战。召(召集) 骆(骆驼) 绵(连绵)伏(起伏) 恰(恰好) 幅(两幅)若(若有) 恍(恍然)四、大声朗读,理解故事内容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课文,然后自主探究以下问题,看谁回答的又快又正确。(1)我用自己的话,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点拨:注意人物、事件,事情的原因,经过,结果。起因:画师要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最多的骆驼。 经过:大徒弟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 二徒弟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 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 结果:小徒弟的画得到了画师的称赞。讲述的是一位
7、画师考查三个徒弟,看谁能在一张同样大小的纸上,画出的骆驼最多。大徒弟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二徒弟画的是许许多多骆驼的头,小徒弟虽然只画了两只骆驼,一只完整,一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但画面却营造出数不尽的骆驼的情境,让人拍案叫绝。(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点拨:我们要想别人没想到的事情,做别人没做到的。五、快速朗读,理解故事的起因现在,请大家快速朗读第13自然段,探究这个故事的起因是怎样的,思考下面的问题。1、画师把他的三个徒弟召集在一起目的是什么?点拨:画师把三个徒弟召集在一起,目的是要考考他们。2、画师给他的三个徒弟出了一个怎样的题目?点拨:他给每个徒弟一张同样大小的纸,让他们画骆
8、驼,看谁画的骆驼最多。3、他的徒弟是如何做的?想象一下徒弟们心里会怎样想?点拨:徒弟们想了一会儿,便拿起笔画了起来。徒弟们心里会想:“这个问题太简单了,我赶紧画争取取得胜利。”六、仔细阅读,理解不同表现请大家仔细阅读第4-6自然段,初步探究三个徒弟分别是怎样画的?回答下面问题,根据答题情况评选出答题小能手。1、三个徒弟是怎么画的呢?倒底是谁画的多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并完成这个表格。徒 弟画了什么自我感觉画师评价大徒弟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他很得意,以为自己画得最多。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二徒弟他画了许许多多骆驼的头。他画的果然比大徒弟多。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
9、小徒弟只画了几条弯弯曲曲的线,表示连绵不断的山峰,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禁不住点头称赞。2、大徒弟想怎样表现骆驼数量多?从哪里看出来?点拨:他想通过画很小的骆驼,增加骆驼的数量。他用(细)笔(密密麻麻)地在纸上画满了(很小很小)的骆驼。3、二徒弟是怎样想的?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特点?点拨:二徒弟想:纸只有这么大,要画出最多的骆驼,该怎么办呢?可以看出他善于思考,想办法。4、画师看了大徒弟、二徒弟的画,为什么没有露出满意的神情?点拨:因为大徒弟想到的办法最简单,也是常人一般的画法,那就是把骆驼画小。二徒弟的方法与大徒弟相比,有一定的进步,他用骆驼的头来代表整个骆驼,
10、这样,他画出的骆驼数就比大徒弟多了。不过,无论是大徒弟还是二徒弟,他们画出的骆驼数毕竟都是有限的,都没脱出俗套。5、从表面上看,你认为谁画的骆驼最多,谁画的骆驼最少?为什么?点拨:从表面上看,二徒弟画的骆驼最多,小徒弟画的骆驼最少。因为二徒弟用骆驼的头来代表整个骆驼,这样,他画出的骆驼数就比大徒弟多了。而小徒弟画的是一只骆驼从山中走出来,另一只骆驼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表面上看数量最少。6、看到画师称赞小徒弟的画,大徒弟和二徒弟为什么感到很奇怪?点拨:因为他两个不明白为什么画师认为小徒弟的画好。根据答题情况评选出答题小能手。七、合作交流,理解故事的道理同学们,现在我们齐声朗读最后两段,然后以小
11、组为单位合作交流下面的问题:1、老师如何解释小徒弟的画最好?点拨:画师说:“你们看这幅画,画上虽然只有两只骆驼,但它们在连绵起伏的群山里走着,若隐若现,谁也说不清会从山谷里走出多少只骆驼,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2、连绵起伏是什么意思?若隐若现是什么意思?点拨:连绵起伏是高低不一的群山连接不断。 若隐若现:好像隐没,看不见,又好像显露,看得见。形容模糊不清。3、小徒弟的画中,哪只骆驼是若隐若现的?那只若隐若现的骆驼有什么作用?点拨:只露出脑袋和半截脖子的骆驼是若隐若现的,那只若隐若现的骆驼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4、“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这句话有什么特点?要表达什么意思?点拨:
12、这句话是反问句。要突出强调“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5、“恍然大悟”是什么意思?表现了两个徒弟怎样的心理?点拨:“恍然大悟”形容人对某事情一下子明白过来、突然醒悟,豁然开朗。这句话表现了两个徒弟突然明白了画师的话,明白了小徒弟的画是最好的。6、为什么小徒弟的画最好?点拨:因为与两个徒弟相比,小徒弟的办法之所以最好,是因为他用有限的两只骆驼代表了无限的可能,谁也说不清究竟会有多少只骆驼,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因此,他的画最好。八、拓展延伸,谈谈启发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理解故事表现的道理,然后结合生活实际,回答下面问题:1、你能不能想出其他的办法画出更多的骆驼?点拨:在蜿蜒不断的路上画
13、出许许多多的骆驼脚印。画一队在山间行走的骆驼。画带领小骆驼在地上吃草的骆驼。2、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点拨:在日常生活中,想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没做到的。3、说一说,我们读过的故事中有哪些是“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点拨: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聪明的华佗、爱迪生救妈妈的故事。4、说一说,我做过的“想别人没想到的”例子?点拨:如,我用包装纸做小制作送给朋友。九、当堂练习、及时巩固1、给加点字注音。召(zho)集 骆(lu)驼(tuo) 连绵(min)起伏(f) 恰(qi)好 两幅( f)2、我会将词语补充完整。密( )麻 许许( ) ( )曲曲( )不断 若隐( ) ( )大悟3、我会
14、仿写句子。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仿写: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十一、课堂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限的,而小徒弟想到别人没想到的方法,获得了老师的称赞。所以,我们只要肯动脑筋,大胆创新,就会有很多新发现,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希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多动脑筋,做一个有创新精神的孩子。【板书设计】12、想别人没想到的大徒弟 许多小骆驼 不满意 二徒弟 许多骆驼头 不满意 小徒弟 两只在山谷中走 称 赞【教学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我始终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首先由一个小故事导入新课,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资料,自学课文,课上让学生展示课前能自学会的知识、展示搜集到的资料,养成了学生独立自学的习惯。在课文学习中,我通过多种朗读形式,组织学生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进行合作学习,并围绕着理解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这一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逐步理解了文章内容,设计了新颖有趣的问题,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内容。在拓展环节,我把教学创新点放在以教材为基点,向生活、向课外延伸,为学生提供大量的阅读内容,开阅学生的朗读视野。最后提供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所学,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