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说会写1“说说童年趣事”时间:教学目标:1把自己亲历的真实趣事作简单描述,使听着清楚 明白 增进互相之间的了解。2让学生乐于交际,在实践中学习交际。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拓宽口语交际层面。课时:1课时教学流程: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童年这首歌吧?是的,我们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今天,就让我们回忆一下童年那些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用语言把它表达出来。(情感渲染法导入,利用美妙的歌曲唤起学生情感。把教学本质定位在师生交往上,确立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将思绪引向深深的回忆
2、中。)二、说话指导。1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讲讲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其他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品,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可以同桌互相交流)2教师简要提示。(1)要突出“趣”字。(要有稚趣,要有意思,要有发现,要有反思)(2)要根据特点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教学反思:课题:能说会写1我的课余爱好时间:教学目标:1能够把表现自己某一爱好的事例 乐趣等写清楚。2先说后写,再将修改后的习作誊写在习作本上。教学重难点:写清具体事例和从中获得的乐趣。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一、引入生活。同学们,三年的校园生活一定让你们感受到了幸福与快乐,相信你们的课余生活一定也是丰富多彩的。不知道你们在课余常参
3、加哪些活动,有哪些课余爱好?今天就借这个机会来介绍一下你的课余爱好,好吗?( 板书:我的课余爱好 )(谈生活引入,激起内心情感体验,构建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二、习作指导。1什么叫课余?课余就是指在学校学习以外的时间,如每天放学以后、双休日及其他节假日。2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的课余生活。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准备一些自己的课余生活照片,带来了吗?现在请你拿出来,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小结:看来,同学们的课余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有的喜欢下棋、打乒乓球,这是体育活动;有的喜欢集邮、唱歌,这是文娱活动;还有的喜欢游山玩水、养鱼种花等活动。3展示生活。(1)片段细说。刚才你们用一句话总体介绍了自己的课余
4、爱好,但我的印象不深刻。你们能不能把某个生活过程说得详细一点,譬如动作过程、语言心理过程。请大家想一想再说。学生细说片段( 可先小组讨论再指名说)。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2)评议指点。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
5、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4学习“习作要求”及“提示”。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自读、思考: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