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南京长江大桥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15 个生字和多音字“扁”。掌握29 个词语。2 能用查字典据词定义的方法理解“明媚”,“挺立”“顶端”,“检阅“,等词语的意思。3 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背诵2,3,两段;能按提示与说出大桥各部分是怎样的,从而明白本文是作者观察点的转移,有条理有层次的描写景物的。4 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能与作者一起为祖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而自豪。教学重点:学会本课15 个生字和多音字“扁”。掌握29 个词语。能用查字典据词定义的方法理解“明媚”,“挺立”“顶端”,“检阅“,等词语的意思。教学难点: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能与作者一起为祖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而自豪
2、。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教学目标:1 能通顺地朗读全文。2 学会本课15个生字和第1段的新词。3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第1自然段,指导作者的观察点在引桥始端;能按提示说出大桥分哪几部分,每部分各是怎样的,理出写作思路。教学重点:学会本课15 个生字和多音字“扁”。掌握29 个词语。能用查字典据词定义的方法理解“明媚”,“挺立”“顶端”,“检阅“,等词语的意思。教学难点: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能与作者一起为祖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而自豪。教学过程:1 谈话激情,引导学生入文。(1)说说中国最长的江叫什么名称。(2)简介:中国长江(3)揭题入文。2 自读课文,重温预习内容,提出学习交流的意见。3
3、学况交流,巩固预习成果。(1)识字:指名读生字,带词读,说说同学提出的疑难词的意思,说出你是怎样学懂得。 齐读生字。(2)朗读课文,以“正确,通顺”作评价并矫正。(3)用“题目”加“读书时获得的感觉”说说课文主要些什么,而表达“感觉”的词可取之处于课文,如:壮丽,巨大,高大,宽阔等等。再读课文,提出课文中写作者看大桥的自然段。4 阅读思考,理解第1段。(1)自读第1段,用课后问题和自题问题思考课文意思。读或反馈自题的问题。(2)提取重要问题开展学习交流:这一段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大桥?8 个句子中几句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简答38句各写了大桥哪些部分,说说大桥各部分是怎样的。朗读有关句子,谈谈自己的感
4、觉。理解:1“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的意思和这样比方的作用。 2公路两侧,宽阔,穿梭似的,双轨等词的意思。思考:正桥接引桥,上层到下层,分别说明作者是怎样观看大桥的。要学生据此划出本段写作思路示意图。读38句,说出第3句和后5句的关系。(3)小结概括:说出这段课文内容概要:介绍作者在引桥上看见的大桥全貌。说说读了这段课文,你觉得南京长江大桥怎样的? 第2 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复述第1 段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内容。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第2 段,理解这一段写的是作者在正桥看到的和感觉到的。3 能查字典辨别“两侧,侧耳”中的“侧”的不同意思,理解“挺立”与“耸立”的差别。教学重点:学会本
5、课15 个生字和多音字“扁”。掌握29 个词语。能用查字典据词定义的方法理解“明媚”,“挺立”“顶端”,“检阅“,等词语的意思。教学难点: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能与作者一起为祖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而自豪。教学过程:1谈话入境,复习联络前后阅读。(1)谈话:一天清晨,作者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作者来到南京长江大桥。他走在引桥上,远望整座长江上的大桥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壮丽,“壮”是“雄壮”的意思,作者介绍了哪些方面,使我们觉得大桥十分雄壮?(2)复述:第1段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内容。2积极阅读,自学第2自然段。3学情反馈,交流学习信息:(1)交流提出的问题和疑难,分析问题,编排学习交流程序。(2)开展
6、学习交流活动:这一段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大桥?在正桥上作者先看到些什么?训练:找出写塑像,桥头堡,玉兰花灯的句子,读一读:说出巍峨,顶端,鲜艳夺目,检阅等词语的意思,比较“挺立耸立”的不同意思;再说句子,想象它们所描写的事物和样子,看图找出它们在桥上的具体对象;熟读这3个句子,并背诵。(3)作者为什么要写“眺望江面”和“倾听火车鸣笛”的事?(4)部分学生不懂的疑难词语,要学生用查字典据词定义的方法自己去理解。如:桥头堡,汽笛,呼啸而过,仪仗队,等等。4收束交流活动,概括学习成果:收束训练:齐读第2段,背诵第2段。复述第1段内容概要,说出第2段内容概要。5做作业,巩固知识。第3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复
7、述第2段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内容。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第3 段课文,体会出作者在第一段里表达的赞美之情,能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3 理解并说出“征服,通途”的意思,能听写本课生字新词,能查字典区别“宽阔”和“广阔”的意思差异。教学重点:学会本课15 个生字和多音字“扁”。掌握29 个词语。能用查字典据词定义的方法理解“明媚”,“挺立”“顶端”,“检阅“,等词语的意思。教学难点:了解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壮丽,能与作者一起为祖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力而自豪。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朗读第1.2.两段课文。2接着老师提示的话,复述介绍南京长江大桥的内容。提示:作者来到南京长江上,走在引桥上看见,
8、走在正桥上他看见二谈话激情,诵读第3段。1谈话:在滔滔奔流的长江上,自古以来没有人造过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脱离了苦难的中国人民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亲手建造了长江上的第一大桥南京长江大桥,它像一条巨龙飞越江面,连接大江南北。望着这座大桥,作者说了什么2自读第3 段,回答提问:作者说什么?引导理解:江水滔滔,奔向大海说明长江和过去一样,阻隔着祖国的南北,所以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天堑”。查字典理解“天堑”。自古被称作天堑的长江,被我们征服了。查字典理解“征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说出句子意思:一座大桥高高的架在长江上,连接了长江南北,阻隔南北交通的天堑变成四通八达的通路。单靠“死”记还不行
9、,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2)细细品读,作者说这些话时,心里充满了怎样的感情。三总结反思,提高学习质量。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
10、,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1复读全文2反思交流:学本课后有什么收获?3巩固重点训练。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按课后第3 题要求训练;4复习,检查字词知识。四课外作业:完成作业本第5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