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高效精练: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82606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93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高效精练: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高效精练: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高效精练: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高效精练: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高效精练: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新教材》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高效精练: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效作业27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见学生用书P165)A级新教材落实与巩固一、选择题1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这次会议(A)A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B为取得“银元之战”奠定基础C标志着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D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21958年筹划第二个五年计划时,人们认为:重工业不应受到那么大的重视,而农业和轻工业应该得到较多的投资;改善农村情况,对于城市的长期发展是很必要的。这表明当时(B)A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B主动探索符合国情的建设道路C消除了“左”倾错误的影响D吸取苏联建设的经验教训【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人们认识到农业和轻工业对于经济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强调的

2、是对符合国情建设道路的探索,B符合题意;当时仍然是以重工业为主,A项排除;当时因为“左”倾思想引发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项排除;D项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31962年1月至2月,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著名的“七千人大会”,指出了几年来工作的缺点错误,总结了16条基本经验。同时又强调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三面红旗”不能动。这次会议(D)A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B根源于中苏之间关系的恶化C有利于“左”倾错误的彻底纠正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恢复【解析】据材料“1962年1月至2月,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即著名的七千人大会,指出了几年来工作的

3、缺点错误,总结了16条基本经验。同时又强调了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三面红旗不能动”,可知中央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故选D项;材料强调“左”倾错误的三面红旗不能动,这不属于实事求是,排除A项;材料说的是国民经济的调整,根源是“左”倾错误,排除B项;材料提到“三面红旗不能动”,说明“左”倾错误还存在,排除C项。4下图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某一个时期连续十年内国内工农业总产值变化情况。对图中“C”点(某年代)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正确的是(B)A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经济发展B经济发展违背了客观规律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基本完成D“一五”计划重工业取得成就【解析】该点体现重工业产值处于峰值,而农业和轻工业

4、相对落后,体现了“大跃进”时期“以钢为纲”的特点,它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故选B项;经济体制改革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的,体现农业、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排除A项;国民经济调整是在1960年冬开始的,强调按比例协调发展,降低重工业比重,排除C项;“一五”计划是在19531957年,轻工业和农业也有所发展,排除D项。 5右图为中国现代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的漫画,其画上题字是“迎春爆竹响千家,共祝新春百物华。五谷丰登蔬果熟,枣如瓜与瓜如车。辛丑春节,子恺画并题”,该画从侧面反映出(D)A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明显B中国的温饱问题已解决C农民生产积极性被调动D“大跃进”运动下的浮夸风【解析】漫画中的南瓜比人还

5、高大,这明显属于“大跃进”运动下的浮夸风,故选D项;材料中的现象不是农业科技进步的体现,排除A项;“大跃进”时期,中国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排除B项;浮夸风严重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C项。61962年下半年到 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这反映出当时(A)A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B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全面铺开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成就巨大D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实现突破【解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左”倾错误,导致我国经济发生严重困难。1960年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调整经济,“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6、”可见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显著成效,故A项正确;1953年“一五”计划正式实施,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工业化成就的信息,故C项错误;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实现突破是从2000年开始的,故D项错误。7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指(B)A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B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C要及时调整生产关系D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析】“文化大革命”是一次大规模的政治运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文化大革命”对党、政、军、司法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是对民主

7、与法制的野蛮践踏,是民主政治的严重倒退,因此,新时期提出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故B项正确;同理,调整生产关系属于经济领域,故C项错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于1992年提出,故D项错误。8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1970年,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是(C)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解析】A发生于1964年,B发生于1967年,C发生于1970年,D发生于2003年。故选C。9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真理报曾发表权威评论员奥尔基拉季阿尼的署名文章,称几天前的“中美最高级会晤具有反苏

8、特征”,指责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同北京成交”而牺牲了“越南人民”。中美这次“最高级会晤”(C)A确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C推动中日关系的正常化D标志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解析】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毛泽东会见尼克松,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成中日建交,与材料中“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最高级会晤”“同北京成交”相符,故选C项。10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同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国防部宣布停止炮击金门。据此可知(A)A中美关系改善有利于中国和平统一B中美达成了解决台湾问题的共识C中国运用“一国两制”推进祖

9、国统一D美国外交政策决定两岸关系走向【解析】材料强调了中美建交和台湾问题之间的关联,中美建交的前提是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据此可知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故选A项;中美建交只是让美国公开承认只有一个中国,但并不意味着美国完全放弃支持台湾,也不可能与中国达成解决台湾问题的共识,排除B项;“一国两制”政策尚未形成,排除C项;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国的政策,美国的外交政策仅是外部因素,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长期坚持的基本外交政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 分)材料一20世纪五十年

10、代初,整个世界处在两大阵营对峙的状态中。随着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亚洲和非洲出现一大批获得独立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捍卫国家独立和主权,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民族经济。在这个背景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周恩来于 1953 年底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刘畅全球化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挑战和发展材料二更加有趣的是在此时期美国为何会就中国明确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保持着极其相似的态度。1972年 2 月 28 日,上海联合公报发表,提出了双方解决“根本性分歧”的方案。 国际争端的解决都要基于这一基础,不得诉诸武力解决和威胁。美国和中国同意将这些原则应用于共同关系。加拿大罗伯特基斯周恩

11、来和平共处外交的当代意义(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所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进行了哪些外交实践。(11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美联合公报的内容及其发表的历史意义。(7分)【答案】(1)国际:两极对峙;亚非出现了一批民族独立国家;朝鲜停战,国际局势趋于缓和;国内:即将展开大规模经济建设。(8分)外交实践: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3 分)(2)内容:要实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反对霸权主义的威胁;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4 分)意义:两国结束长期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3 分)B级素养养成

12、与评价一、选择题1下图为19571960年经济建设中的相关数据。其中的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C)A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B国民经济形势根本好转C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了问题D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解析】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是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起步,故A项错误;19571960年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国民经济形势根本好转是在1952年,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1958年通过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即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与题意相符,故C项正确;经济体制改革开始是在1978年,与题目中时间不相符,故D项错误。21953196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年份

13、粮食总产量年份粮食总产量1953166.831958197.651954166.521959169.681955183.941960143.851956192.751961136.501957195.051962154.41对表中关于中国粮食生产发展变化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C)A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粮食生产持续增长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是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C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文化大革命”的爆发导致了粮食产量急剧下降【解析】19531962年中国粮食产量的升降变化反映出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C项正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

14、978年,A项错误;自然灾害不是全国粮食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 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不是19531962年粮食产量急剧下降的原因,D项错误。320世纪70年代,中国之所以能够摆脱某些大国的孤立,有效地遏制和对付苏联,部分原因就是在意识形态上冲破了与西方交往的障碍,抛弃了非敌即友的陈腐观念。但是,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却认为中国是在“向快要淹死的尼克松扔救生圈”。这表明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D)A摆脱了苏联的威胁B延续意识形态外交C拯救了美国的衰落D奉行国家利益至上【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突破意识形态,实现了与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日本等国家关系的正常化,是奉行国家利益至上,故D

15、项正确。二、非选择题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19521957年我国工业比重图材料二下表反映的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195319571958196219631965流入重工业的资金(%)38.754.948流入农业的资金(%)7.611.418.4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53.733.733.6(1)根据材料一,说明19521957年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经济的重大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与前一个阶段相比,19581962年和19631965年我国资金在重工业和农业领域流动的变化及其原因。(12分)【答案】(1)变化:轻工业比重下降,重工业比重上升。(2分)原因:“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影响: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2分)(2)19581962年变化:流入重工业和农业的资金都增加了。原因:“大跃进”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人民公社化运动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6分)19631965年变化:流入重工业的资金减少,流入农业的资金增加。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经济困难;党和政府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投入比例进行调整,适当减少对重工业的投资,加强发展农业。(6分)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