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设计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 一、教学目的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
2、、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 1、认读生字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
3、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2、图文结合、了解词句意思,了解课文内容。3、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4、在读中感悟毛主席是怎样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解决困难,造福人类的初步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二、教学重点难点:1会认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学习,认识毛主席关心人民群众疾苦的高贵品质。三、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朗读课题。1、今天我们就学习22课吃水不忘挖井人,板书课题。2、读课题。3、解题、质疑(二)、初读课文,1、提出自读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对照生字表圈出生字读一读;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思考问题:挖井人是谁?是谁吃水不忘挖井人2按要求自读课文3检查自读情
4、况认读生字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正音:“吃水”“瑞金”“沙洲坝”等)4齐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三)学习课文1)、老师讲背景,学生细听。毛主席在江西瑞金,发动和依靠群众,建立红色根据地,领导人民闹翻身,求解放,为劳苦大众谋幸福,在这期间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下面讲的故事就是毛主席在江西领导革命时候发生的事。2)、细读课文,思考课前质疑的问题(1) 挖井人是谁?(毛主席)(2)是谁吃水不忘挖井人引导学习、理解第一自然段。指名读,有几句话?师简介毛主席的生平及事迹(3)为什么要挖井?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从文中找出答案引导理解第二自然段毛主席在那儿住的时候看到什么?哪句写着呢?再细读
5、这两句话思考这个问题。(1)从“很远”这个词看出什么?(画出这个词)(2)想象,没有水吃,会有哪些困难?结合这两句话来想象。(3)毛主席会怎么想呢?2、那么毛主席是怎么做的?读第三句讲一讲。(1)“带领”是怎么做?画上这个词。(2)想象挖井时会受哪些累?3、为什么毛主席要带领战士和乡亲们挖井?(处处为人民着想,为人民群众解除疾苦)小结:这一自然段有二句话,前一句写毛主席挖井的原因是沙洲坝没有井,吃水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后一句写毛主席带领战士和乡亲挖了一口井。朗读这句时,要读好刚才画出的词,体会这两句的顺序。过渡:毛主席这样关心人民,那么沙洲坝的乡亲又是怎么做的?3)学习第三自然段。1、看图,讲讲
6、图上画的是什么?2、书上是怎么写的?读第三自然段,用几句来写的?(1)“立”是怎么回事?“时刻”怎么讲?(2)讲讲“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毛主席”这句话的意思。(3)把这句话画下来,想乡亲们为什么要立这块碑?为什么要在解放后立碑?3、教师讲解小结: “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着毛主席”就有一语双关的意思。也就更生动表达了人民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感激毛主席的深厚感情。这就是饮水思源。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共和国的创始人和他从事的伟大事业,树立为人民谋幸福的远大志向。永远记住那些为了我们的幸福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也不要忘记对自己关心、帮助过的人。所以说课题的这句话,“吃水不忘挖井人”已经被广泛运用为不要忘记对自己关怀、帮助过的人。吃水的时候,我们要不忘“挖井人”。那么,我们在享受其他东西的时候,又应该不忘哪些人呢?比如,我们穿衣服的时候,“穿衣不忘”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巩固练习。2.给生字组词: 井( )刻( )外( )开( )该( )处( )挖( )念( )乡( )忘( )立( )主( )(五)书写练习1、说说这几个字在字型上有什么特点。 2、重点指导:“面” 3、学生独立写其余5个字,不会写的个别进行指导。板书:22、吃水不忘挖井人沙洲坝的人民 毛主席第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