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23.带刺的朋友 人教.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81492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23.带刺的朋友 人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23.带刺的朋友 人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三年级上语文教案23.带刺的朋友 人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3.带刺的朋友教学目标1.会认“枣、馋”等11个生字,会写“枣、忽”等13个生字,结合语境确定多音字“扎”的读音。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3.从刺猬偷枣这件事中朗读体会刺猬的高明,体会“我”对刺猬的喜爱与钦佩,并能细心感悟文字中流露的“我”对刺猬的朋友之情。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学难点感悟文字中流露的“我”对刺猬的朋友之情。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创设情景师:今天,我们随作者一起来认识一位朋友,它浑身长满刺,是一位带刺的朋友。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理清脉络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教师抽查生字认读。2.请

2、大家听读课文,认真思考并完成填空。(板书:喜爱)出示:作者通过讲述刺猬事件写出对它的喜爱之情。(提示: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概括地说一说)三、读读议议,体验感悟(一)学习第1段过渡:那刺猬偷的到底是怎样的枣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段文字,想一想这段文字是如何描写枣子的。出示PPT: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看着就让人眼馋。哪一句的描写更诱人?学生交流。(二)学习211段“刺猬偷枣”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211段,找找哪一句话写出了作者对刺猬偷枣这件事做出了评价,并用直线画出来。出示:我暗暗钦佩: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

3、本事可真高明啊!(板书:钦佩 高明)学生交流、板书偷枣过程。作者亲眼目睹了刺猬的偷枣过程,他是怎么写的呢?其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它的高明?指名交流:读读句子,体会。学生边看动画边复述刺猬偷枣的经过。小结:这一连串可爱、调皮、聪明的举动都没有逃脱作者的眼睛,难怪小作者会说:“聪明的小东西,偷枣的本事可真高明啊!”作者通过仔细的观察,生动地记叙了刺猬偷枣的过程,写出了自己对刺猬的喜爱之情。试着根据板书,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先说清写了什么事,再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作业布置“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

4、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1.书写生字

5、。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阅读:宗介华的带刺的朋友。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板书设计带刺的朋友偷枣(喜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