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近代史通史整合一、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西方时段特征从新航路的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资产阶级逐渐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资产阶级将自己的活动范围向世界拓展,开辟了新航路,并向世界各殖民地进行殖民扩张活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推动了欧洲近代社会的发展。考点时空定位时间政治经济文化1418世纪英美率先确立民主政治制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权利法案、1832年议会改革;美国1787年宪法、联邦政府建立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三角
2、贸易、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圈地运动、重商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人文主义的发展)影响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发展的经济、思想因素(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壮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力,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政体。(2)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扫清了思想障碍,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构筑了理想的蓝图。1英国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曾写道:“据他们(指英国民众)看,历史对他们来说已经结束。在外交事务方面,历史已于1815年随着滑铁卢战役的结束而告终;在国内事务方面,历史已于1832年随着改革法案的产生而完
3、结;在帝国事务方面,历史已于1859年随着印度兵变的被镇压而终止。他们有一切理由为历史的这种结束所赐予他们的永久幸福而庆贺。”当时的英国民众产生这种“永久幸福”感的主要原因是()A外交:推行“独立主义”,开始确立欧洲霸权B国内:议会改革,顺应了工业资本主义发展C帝国:逮捕甘地,对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D思想:启蒙思想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影响巨大答案B解析英国在近代实施的外交政策是“大陆均衡”政策,故A项错误;1832年的改革法案扩大了工业资产阶级参加选举的权利,顺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项正确;甘地20世纪初领导了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题干中1859年印度兵变无关,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并
4、未引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爆发,故D项错误。2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将公元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转折点。以下哪一史实可以作为这种历史分期的依据()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B新航路的开辟C圈地运动的发生D宗教改革的发端答案B解析文艺复兴运动兴起于13世纪末的意大利,与本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圈地运动发生于农奴制的解体过程中,其虽然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但是并不能作为历史的分期依据,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世界的相对孤立状态,将世界连成为一个整体,是真正意义上全球史的开端,而全球通史就是以全球史观为范式进行创作的,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与此题时
5、间不符,故D项错误。3由于保守拒变的自缚式心理定势,构成强大的社会压力,也钳制着先进知识分子的变革探索,致使他们处于两难的选择:既要因应时代,又要因循传统;既要因应世界潮流,又要顾及本国社会。下列史实符合这一特征的是()文艺复兴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A BC D答案A解析文艺复兴运动既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神学的追求,同时又打着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旗号,因此它既要因应时代,又要因循传统,故正确;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体现了既要因应世界潮流,又要顾及本国社会,故正确;戊戌变法的过程中既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同时又没有开议员、设国会,也没有定宪法,体现了钳制着先进知
6、识分子的变革探索,致使他们处于两难的选择,故正确;新文化运动是对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完全推崇西方文化,不能体现两难选择,故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4启蒙运动时期,欧洲一些启蒙思想家竭力推崇儒家学说,并加以借鉴;1840年以来,启蒙思想逐渐传入中国,最初却受到了儒学思想家的抵制。材料反映了欧洲、中国对外来文化态度不同,其主要原因是()A学说体系不同 B阶级基础不同C政治诉求不同 D文明开化程度不同答案B解析欧洲启蒙思想家代表的是资产阶级,而材料中的儒学思想家代表的是地主阶级,欧洲启蒙思想家利用儒家思想来反封建,而材料中的儒学思想家属于顽固派代表,反对西方民主政治,故B项正确;政治诉求不同是由阶级
7、基础不同决定的,故C项错误;启蒙思想、儒家学说同属于思想体系,故A项错误;文明开化程度不同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二、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时段特征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初步确立;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大大推动了人类的民主化进程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完善。两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将人类历史推进到“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考点时空定位时间政治经济文化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欧洲三大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德国统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法国共和制度的确立和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
8、法、巴黎公社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蒸汽机、火车、轮船马克思主义、达尔文进化论、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现实主义文学艺术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十月革命、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世界市场完全形成、汽车、电影列宁主义、量子力学、相对论、印象主义画派、现代立体画派1工业革命对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科技发展的影响(1)政治方面: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健全,法德崛起。(2)思想方面:19世纪初,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西欧社会贫富分化日益明显,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潮。19世纪三四十年代随着
9、工业革命的扩展,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马克思主义诞生;资本主义发展中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3)科学技术:工业革命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作用日益重要,科学和理性日益主宰人类的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2近代以来文学艺术发展与工业革命的关系(1)工业革命的进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尖锐,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文学、美术出现。(2)工业革命的进行,科技的发展,反映在绘画艺术方面,出现反映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和借助工业革命的光与色成果的印象派。(3)工业革命的进行,促使借助工业革命成果的浪漫主义音乐盛行,出现了阵容庞大的交响乐团和气势恢
10、弘的歌剧等。(4)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促使电影和电视艺术产生与发展。1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指出:“有件事看起来使人惊讶:大革命的特殊目的是要到处消灭中世纪残余的制度,但是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恰恰相反,革命是在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的。”托克维尔的这一看法()A反映封建统治垮台的必然性B不符合历史史实,观点错误C说明了法国大革命的特殊性D反映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大革命”指的是发生于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从材料“革命并不是在那些中世纪制度保留得最多、人民受其苛政折磨最深的地方爆发”可知,作者认为大革命爆
11、发的原因并不是封建统治的压迫,故A项错误;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是一本探究18世纪法国大革命起源及特点的著作,基本符合历史史实,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主要讲述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地方,并没有提及其特殊性,故C项错误;材料中“那些人民对此感受最轻的地方”说的是资本主义发展较好的地方,作者认为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故D项正确。2有历史学家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A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B制度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
12、C西方文明比伊斯兰文明更容易接受工业化D自然条件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答案B解析要实现工业化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表述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从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是封建国家没有实现工业化,而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可知导致该现象的原因是国家制度的不同,故B项正确;西方文明比伊斯兰文明更具开放性,但不是导致材料内容的原因,故C项错误;自然条件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有一定道理,但不是对材料内容的很好说明,故D项错误。319世纪最后3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社会立法的方式对社会领域进行调整,英国1874年颁布法律禁止10岁以下儿童在纺织厂工作,1878年的整顿法案确立了工
13、厂卫生的监察制度等;德国1890年出台了“青工保护法”等。这反映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A社会危机的空前严重 B工人运动推动社会立法C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 D已过渡到国家垄断阶段答案B解析材料涉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社会立法的方式对社会领域进行调整,并不能说明社会危机的空前严重,故A项错误;据材料“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取社会立法的方式对社会领域进行调整,英国1874年颁布法律禁止10岁以下儿童在纺织厂工作,1878年的整顿法案确立了工厂卫生的监察制度等;德国1890年出台了青工保护法等”可知工人运动推动社会立法,故B项正确;材料涉及对社会领域的调整而非经济生活进行干预,故C项错误;19世纪最
14、后30年正处于私人垄断阶段,还未过渡到国家垄断阶段,故D项错误。4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现象一文官制度随着社会化大工业及城市的发展,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国家事务千头万绪,必须加强政治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担任官吏;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程西筠从恩赐官职到择优录取(1)概述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合理性。现象二劳工福利1878年英国实行“工厂与工
15、场法”,限定了工人的最高工作时间。1897年英国制定工人赔偿法。1908年英国制定关于老年津贴的法律。1911年英国制定了“国民保险法”。丹尼斯谢尔曼等西方文明史(2)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劳工福利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现象三帝国主义右图是欧洲人对帝国主义的一个幻象,它揭示了西方人对于帝国主义的理想化看法。图中一位白人修女教乌干达女孩怎样使用缝纫机。画面明确地将虔诚的、美丽的欧洲妇女和谦卑、举止端方的孩子们进行对比。(3)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答案(1)合理性: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了文官素质和工作效率,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文官超然于党派斗争之外,保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与稳定性;推动
16、了文官的知识化、专业化和政府管理的科学化。(2)特点:国家立法;覆盖面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体系。(答出任两点即可)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后来福利政策的调整提供了借鉴。(3)评述:只强调帝国主义将西方文明带给非洲的观点是片面的。它掩盖了帝国主义对非洲的掠夺和奴役。虽然帝国主义侵略客观上给非洲带来先进的西方文明,但实质上给非洲带来的是灾难、贫困和落后。解析(1)根据现象一“必须加强政治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担任官吏”可以归纳为推动了文官的知识化、专业化和政府管理的科学化;“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
17、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可以归纳为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了文官素质和工作效率,调动了工作的积极性;“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可以归纳为文官超然于党派斗争之外,保证政府工作的连续性与稳定性。(2)第一小问特点,根据现象二从劳工福利政策制定的方式、范围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所学知识,从缓和矛盾、促进经济发展以及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福利政策实施等角度回答。(3)图片只强调西方殖民扩张的进步性,却忽视了其消极性。三、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时段特征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农耕文明时代开始向工业文明时代演进。这一时期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开始形成,而半殖民地特征体现最明显。考点时空定位时间政治经济文化19世纪中后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三元里人民抗英;太平天国运动;左宗棠收复新疆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输出;洋务企业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西式服装、餐饮、住宅传入抵抗派:“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两次鸦片战争对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影响(1)政治上:一方面中国主权日益遭到破坏,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中国人民开始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农民阶级首先站在历史前沿,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2)经济上:一方面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输出资本,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另一方面瓦解了
19、中国的自然经济,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诱导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3)思想上: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另一方面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1南京条约签订后,由于不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之后,清政府在改订关税税率的谈判中,坚持要求“进口税重,出口税轻”。直到1902年,中外商约谈判,进口税由5%增至12.5%。对材料的正确解读是()A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是为保护民族工业B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属于国际惯例C清政府降低出口税是为抵制外资侵略D改订税率后清政府掌握关税主动权答案A解析清政府提高进口税,有利于阻挡外国的商品输入,保护了民族工业,故A项正确;清政府“由于不
20、了解国际惯例,中国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可见进出口实行同一税率不属于国际惯例,故B项错误;清政府降低出口税只能起到刺激出口的目的,故C项错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改订税率后清政府仍然无法掌握关税主动权,故D项错误。2 1841年,广州三元里民众在抗击英军侵略的檄文中写道:“汝(英国人)虽有大呢羽毛,非我湖丝,焉能织就?虽有花边、鬼头,非我纹银、白铅,焉能铸成?其余各物,皆学我天朝法度。天朝茶叶大黄各样药品,皆汝狗邦养命之物,我天朝若不发给,尔等性命何在?”对此分析有误的是()A体现了三元里民众朴素的爱国情怀B反映当时的中国人对英国缺乏了解C说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D夸大了中英贸易中中国
21、的优势地位答案C解析材料是广州三元里民众在抗击英军侵略的檄文,从内容可以体现三元里民众朴素的爱国情怀,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认为,外国商品所需的原料、养命之物都是中国提供的,反映当时的中国人对英国缺乏了解,夸大了中英贸易中中国的优势地位,故B、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开始解体的表现是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分离,传统农业、手工业破产,中国成为西方国家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材料没有体现该信息,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3洋务运动时期,船务大臣黎兆棠说:“方今时势为古今一大变局,泰西创设机器以来,互相效法,以为非此不能自立。而机器之用,具有至理,必须考究于平日,若临时猝办,即无及矣。故当
22、今急务,以开学馆、培人才为最。”材料说明()A开办新式教育是应对时变的长远之计B近代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传统儒家思想C实行机器大生产成为多数国人的共识D部分官员开始探索政治体制上的变革答案A解析材料步步深入,第一句强调西方机器生产的相互效法,第二句强调日常的积累,第三句强调中国向西方学习要注意从人才教育角度的积累,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儒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洋务派个别官员的言论,无法证明是多数国人的共识,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洋务官员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没有提及政治体制,故D项错误。4 1877年,清政府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位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为此郭嵩
23、焘不得不要求清廷“补版国书,充当公使”,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反映出当时()A传统“理藩”理念依然存在B清政府不具备近代外交的理念C清朝依然处于闭关锁国状态D英国政策的出发点是国际惯例答案A解析“清廷只是按照传统方式给其谕旨”,故A项正确;“清政府派出驻外公使到达伦敦清廷补版国书,充当公使”,具备近代外交的形式,故B项错误;1840年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而当时是“1877年”,故C项错误;英国政策的出发点是殖民利益,故D项错误。四、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时段特征觉醒与探索是甲午中日战争后至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华民族的主旋律。这一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
24、形成。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的沉沦,也有自然经济加快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一时期也是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异常活跃的时期。考点时空定位时间政治经济文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三国干涉还辽;反割台斗争;瓜分狂潮、维新变法;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义和团运动;列强“以华治华”资本输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实业救国兴起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近代报刊兴起;上海首映电影(1896);电话传入(1882);科举制度废除(1905)20世纪初到1919年同盟会;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五四运动民族资本主
25、义进一步发展中山装、剪辫;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1甲午中日战争对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1)政治上:甲午战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并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签字后,中国完全陷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2)经济上:甲午战后,清政府由于允许列强在华设厂,且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初步发展。(3)思想文化上: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早期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成为康梁维新思想。2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1)政治上:推翻
26、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2)经济上:颁布了一些法令,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思想上: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潮流。(4)社会生活: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的法令;大城市里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改为简约文明。1对下图中统计数据变化轨迹的分析,与18951911年间中国的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的是()A甲午战争失败,引发赴日留洋高潮迭起B列强侵华加剧,商品倾销让位资本输出C政府放宽政策,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D社会思潮更新,爱国救亡运动此消彼长答案D解析1895
27、年甲午战争失败之后,中国出现赴日留学的高潮,直至民国时期并没有出现大幅度的波动,故A项错误;题干中的图表并不能表现出商品倾销让位于资本输出,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1895至1919年之间的发展趋势应是逐步上升,故C项错误;爱国救亡运动的兴起应该与民族危亡的历史事件相关,1895年1899年之间由于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所以兴起爱国救亡运动,1901年1911年之间由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所以又一次兴起爱国救亡运动,故D项正确。2 1895年4月以后,申报有关中日战争的报道中对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正面报道开始增加,这反映了()A政府放宽对舆论的管控 B国人对洋务运动的反
28、思C民众开始关注日本文化 D报刊等传媒业迅猛发展答案B解析在1895年4月以后,之所以“日本国内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的正面报道开始增加”是因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这引发了国人对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思考,开始意识到不能只学习西方的技术,更要学习西方的制度,故B项正确。3危机中的变革书中说:“中国近代历史巨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面对“基本分界线”理解正确的是()A突破了封建范畴,向资本主义方向发展B中华民族开始了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运动C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开始向西方学习答案A解析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
29、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在甲午战争前的运动只是出于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而甲午战争后的运动则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因而它是“中国近代历史巨变的基本分界线”,故A项正确;中华民族开始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始于鸦片战争后,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解体始于鸦片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不是在甲午战争后,故C项错误;“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出现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D项错误。4对于义和团运动的研究是近代史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08年孙中山说:“扶清灭洋之义和拳为千古所未闻,然足见中国人民有敢死之气。”同
30、时又说:“清廷有排外之举,假拳党以自卫,有杀洋人、围使馆之事发生,因而八国联军之祸起矣。”顾则徐清末民初思想领袖评价义和团总览材料二义和拳就是全社会种种迷信种种邪说的结晶。造成义和拳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五:一道教,二佛教,三孔教,四中国戏(剧),五仇视新学现在中国制造义和拳的原因,并未丝毫减少,将来的结果,可想而知。现在世界上有两条路:一条是向共和的、科学的、无神的、光明的道路;一条是向专制的、迷信的、神权的黑暗道路。我国民若是不希望义和拳再发生到底是向哪条道路而行才好呢?1918年陈独秀克林德碑材料三以下是义和团运动时期流传很广的一首揭帖: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劝奉教,乃霸天,不敬神佛
31、忘祖先。神出洞,仙下山,扶助人间把拳玩。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一概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拳匪纪事卷二匪乱纪闻(1)概括材料一中孙中山的观点,指出这种观点与其革命主张的联系。(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陈独秀否定义和团的原因。(3)美国学者包瑞德说:“中国历史学者收集和分析义和团资料的工作绝不能使盲目排外主义延续下去,而外国研究者也不应当为外国人、外国机构和外国政府进行辩护。”包氏认为对义和团的研究应坚持怎样的原则?遵循这一原则,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写一短文,谈谈你对义和团运动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32、,表述清晰。)答案(1)观点:一方面肯定了义和团的英勇精神,又认为义和团是清朝排外的工具,并招致了列强的入侵。联系:这种观点反映了孙中山倡导暴力革命,坚持反清的革命主张。(2)原因:一是义和团存在“盲目排外”等倾向;二是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倡导民主与科学,否定传统文化。(3)原则:一分为二(全面客观)。短文应体现以下要点:爱国,具有反侵略的性质;愚昧迷信,斗争手段落后,不了解世界情况;盲目排外,敌视工业文明,与近代化的潮流相悖;扶清,对清政府的统治缺乏明确认识。形成结论:义和团运动是在民族危机加剧的背景下,自发的反侵略斗争,体现了工业文明对农耕文明的冲击;由于小生产者的落后性,决定了这场运动必
33、然走向失败。(言之成理即可)五、五四运动后的中国时段特征中国革命确立了新的方向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无产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最终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胜利。考点时空定位时间政治经济文化19191924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中共二大民族资本主义萧条后期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9241927年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一大、三大政策、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国民革命失败民族资本主义萧条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9271937年土地革命时期南昌起义、八七会议、“工农武装割据”、九一八事变、长征、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国民政府开展
34、“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毛泽东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1937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两个战场、四大会战、南京大屠杀、中共七大、抗战胜利日军对沦陷区的疯狂掠夺、摧残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1945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七届二中全会、渡江战役官僚资本主义压榨使民族资本主义萎缩毛泽东思想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对思想文化发展的影响(1)五四运动具有空前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华民族空前觉醒,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并逐渐与工人运动相结合。(2)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国民党召开“一大”,重新解释了三民
35、主义,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3)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正确分析了当时中国国内的形势,创造性地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4)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1殷海光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理解,下列属于“组织的反应”的是()发昌机器厂创办京师大学堂建立 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党改组A BC D答案B解析发昌机器厂的创办属于技术的反应,故错误;京师大学堂的建立是制度的反应,故错
36、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组织的反应,故正确;国民党改组是组织的反应,故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2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度最高,其原因是()起止时间 19151918 19191922 19231926 文章篇数 770631128“革命”出现的频度 0.78% 2.45% 25.14% A.十月革命的影响B毛泽东思想的广泛传播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答案C解析从图表数据看,19231926年间“革命”出现的频度最高。1918年十月革命的消息已经传入中国,而表中数据变化不是最大,故A项错误;毛泽东思想形成于1927年以后,
37、与表格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926年国民政府出师北伐,推动革命形势在全国的高涨,故C项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在1927年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3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权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尤其是帮助城市斗争、促进革命潮流高涨的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的努力而不利于革命,如果党员中有这种意见,我们以为也是错误的。”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内()A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B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C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全力纠正博古等人
38、的“左”倾错误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可知,存在畏惧农村斗争的发展和抛弃城市斗争两种错误观点,故A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当时是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内容可知,争论很明显,没有普遍赞同,故C项错误;1935年遵义会议才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与题干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4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见下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毛泽东同志通过一系列文章或报告阐述了主要思想,以下言论均出自毛泽东的著作。其中与图中下方各时期对应关系准确的有()“如果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就会明白相
39、应于全世界只有中国有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混战的一件怪事而产生出来的另一件怪事,即红军和游击队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伴随着红军和游击队而来的,成长于四围白色政权中的小块红色区域的存在和发展(中国以外无此怪事)。”“我们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也是符合孙先生的原则的在现阶段上,中国的经济,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的。” “人民是什么?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A BC D答案C解析根据中“红军、游击队”的信息,可知其所处的时代是在毛泽东思想形成的井冈山时期,故正确;根据中“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的信息,可知其符合中共七大的内容,其所处的时代是在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抗战时期,故正确;根据中“在中国,在现阶段,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信息,可知其所处的时代为解放战争时期,故正确;根据中“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的信息,可知其所处的时代为新中国成立后,故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