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圆圆的沙粒(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采用对话的形式叙述了一颗圆圆的沙粒不被同伴们的讨论所动摇,钻进蚌壳里,几十年后变成了一颗闪闪发光的珍珠的故事。告诉我们找着预定的目标,坚定不移的努力,就能实现美好的愿望。课文可以按时间顺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一颗圆圆的沙粒想变成珍珠,遭到了同伴们的嘲笑和议论,但它没有动摇。第二部分(69自然段),主要写时光逝去,沙粒被同伴们遗忘。第三部分(1012自然段),主要写几十年过去了,圆圆的沙粒变成了美丽的珍珠。【学情分析】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对这样的课文很感兴趣,文章的内容浅显易懂,学起来应该不会困难。对于课文内
2、容的理解,应让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了解沙粒变珍珠的过程,从而了解奇妙的海底世界,领悟“只要朝着预定目标坚定不移地努力,一定会实现愿望。”从而激励学生朝着目标,奋发前进。【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有语气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句。想象沙粒在蚌壳中度过的岁月,体会沙粒的志向和毅力,激励学生学习这颗圆圆的沙粒,树立远大的目标,奋发前进。2、指导学生按分好的段落,理解每段的内容,并能概况段意。3、利用学过的方法,理解“真诚、嘲笑、坦然、议论纷纷、牢狱、风和日丽”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4、认字6个,写字8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2、通过朗
3、读、想象让学生感知课文,理解课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及蕴涵的道理。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知小沙粒坚持不懈的精神。【教学难点】1、通过读人物对话体会人物说话的心情。2、初步了解“对比”的写作手法。【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2、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线索。【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教学难点】按分好的段落,理解每段的内容,并概括各段的段意。【教学准备】生查阅有关“珍珠和蚌”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圆圆的2、提问:“圆圆的”可以形容什么?(西瓜、皮球、月亮)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圆圆
4、的沙粒。补充板书:沙粒。二、初步感知课文1、提出初读要求。(1)自由读课文,标画自然段。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2)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3)提出不懂的问题。2、学生初读实践,教师巡视指导。3、交流预习情况。(1)指名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纠正下面字的读音。“坦、缝”(3)认读生字。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字形。缝:中间是走之儿,不是建字部。利用熟字或偏旁记生字。潮嘲坦担珍诊简筒摇遥组词:珍、简、摇。(4)理解词语的意思。坦然:形容心里平静。奇异:奇怪。牢狱:监狱。各式各样:形容花样繁多。异想天开:指想法很不切实际,非常奇怪。蚌: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贝壳
5、,可以开闭。壳表面绿黑色,有环状纹,里面有珍珠屋生活在淡水中,有的种类产珍珠。交流有关蚌和珍珠的资料。三、理清线索,将课文分成三段。1、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有一颗圆圆的沙粒想变成一颗珍珠,他的同伴嘲笑它,可是它没有动摇,然后它被它的同伴遗忘了。后来变成珍珠的事。)2、指名反馈。3、再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表示时间变化的语句。4、分组讨论:按时间顺序把课文分成三段,想想每段主要讲什么。第一部分(15自然段),主要写一颗圆圆的沙粒想变成珍珠,遭到了同伴们的嘲笑和议论,但它没有动摇。第二部分(69自然段),主要写时光逝去,沙粒被同伴们遗忘。第三部分(1012自然段),主要写几十年过去了,圆圆的沙粒变成了美丽的珍珠。5、交流汇报。(学生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指名反馈,集体交流。)四、巩固练习。1、读全文。2、写本课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