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趣味相声语文S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79847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趣味相声语文S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6.趣味相声语文S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6.趣味相声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8个生字。2.了解相声的主要内容,并能表演这个相声。3.体会相声的特点。蒙人(幽默、滑稽、风趣、诙谐)。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重难点:体会相声的特点:蒙人(幽默、滑稽、风趣、诙谐)。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出示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老师的图片、相声。简单介绍相声。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三立老师、马季老师、侯宝林老师师小结并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趣味相声.二、初读相声1.学生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章。(1)出示会认字,齐读,开火车读。(2)指名读,全班订正。2.小组交流:读了这个相声,你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你能不能在小组内将故事复述出

2、来?班上交流。三、再读相声,1.让学生默读相声,边读边思考:你觉得这个相声的特点是什么?从哪可以看出来?(1) 甲:有一天,家里停电,我便点了十支蜡烛,夜里起风,吹熄了六支, 请问最后还剩几支?乙:这还用问,十减去六,还剩四支。甲:错了。乙:没错。甲:错了,还剩六支。其余四支都燃尽了。(2) 甲:不,马儿倒都停下来吃草了。我一数,西边十五匹,东边十六匹。一共乙:三十一匹。甲:错了。乙:十五加十六,三十一匹。没错。甲:错了。三十二匹。乙:没有的事!甲:我身子底下还骑着一匹呢。(3) 同桌两人交流。 通过学生反复的读,来体会相声语言幽默风趣滑稽。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诙谐生动,引人发笑。四、拓展运用

3、1.小组内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3.分组展示,评价。五、作业1.演一演这个相声。2.搜集你喜欢的相声。板书设计:16.趣味相声 吹蜡烛“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

4、”,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数马匹 蒙人(幽默、滑稽、风趣、诙谐)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相声 出太阳 比赛跑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5、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教学反思:相声,一种民间说唱曲艺。它以说,学,逗,唱为形式,突出其特点。教学时应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分角色朗读,演一演,多种方式让学生来感受相声的语言幽默风趣滑稽。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诙谐生动,引人发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