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两位数乘两位教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及评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81942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位数乘两位教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及评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两位数乘两位教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及评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两位数乘两位教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及评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两位数乘两位教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及评析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两位数乘两位教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及评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两位数乘两位教的笔算乘法教学设计及评析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第六册(修订本)第89页例1,第11页练习二15题。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会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体会优化的策略和思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l.出示例1图。(图中增加1盒水彩笔)提问:你能猜测一下大约有多少枝水彩笔吗?2.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说说怎样猜测的。3.提问:怎样

2、才能证明你猜测的答案是正确的?(要计算出2412=?)4.追问:怎么算呢?我们没有现成的办法,你能自己想办法计算2412得多少吗?二、探索尝试,比较并优选算法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解决2412=?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2.小组交流、整理。3.以小组为单位,全班汇报,再汇总不同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1)12+12+“”+12=288(24个12相加)(2)1246=288(3)1238=288(4)1220+124288也有学生用竖式计算4.方法归类。(共分三类,第一类是连加;第二类是连乘;第三类是把其申一个乘数拆成两数的和或差)5.发现最佳方法。(1)出示:23

3、13二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道题目。(2)小组交流,然后选出最简单的方法向全班同学汇报。(3)提问:为什么不用连加?为什么不用连乘?(4)引导: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你认为哪一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比较广?为什么?6.研究笔算方法。(1)提问:我们再来看看2412这个乘法的竖式。你能说说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每一步竖式表示的意义。(3)设问:是不是每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呢?计算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体会竖式计算的优点:简便,正确;注意数位对齐。)三、巩固法则,推广应用1.完成练一练的3道题目。(学生独立完,再指名板演)2.练习

4、二第3题。(先填在书上,然后交流)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

5、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1.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

6、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2.你能编几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尝试计算一下吗?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