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308476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6页
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6页
第26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河南省南阳市华龙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作为士人的苏轼,为何要躬耕?倘若细究起来,大概有以下几种因缘。苏轼是以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充任黄州团练副使之职贬居黄州的。谪黄之初的经济状况,何忠礼先生做过专门的研究。何先生说,检校官为非正式任命的加官,而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实乃贬官的代名词。作为加官,是没有俸禄的,仅有一些额外收入。“检校尚书水部员外郎”这一虚衔没有现金收入,唯一福利就是可以得到一些官酒,喝完酒之后,卖掉酒囊可得些许现金。至于团练副使是否有收入,历来众说

2、纷纭。困境的另一方面来源于家庭成员众多。苏轼到黄州后不久,一家老小在苏辙的护送下也来到黄州。其家庭人口数量,虽比不过富家巨室,然有二十余口。正因为收入锐减,加之食口又多,“平生未尝作活计”的苏轼,在以前阔绰的时候,“俸入所得,随手辄尽”,而今“禄廪相绝,恐年载间,遂有饥寒之忧,不能不少念”。苏轼内心一直存在着归隐躬耕的夙愿,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而已。早在熙宁年间倅杭时期,他就曾经萌生过此种念头。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诗中有“欲求五亩宅,洒扫乐清净”的表达。“五亩宅”即孟子笔下的“五亩之宅”,是古代农耕的一种理想模式。苏轼当时希望能够得到五亩宅地,表明他归隐躬耕的愿望早就存在,绝非一时

3、的心血来潮。被贬黄州之后,苏轼的处境变得艰难,他试图借助陶渊明来宽慰自已,经常口诵手抄渊明诗文。不过,陶渊明虽然归隐之后生活也较为艰难,但毕竟有自己的田产,而苏轼仅是一员迁客。后来,好友马梦得深知他处境的艰难及内心的夙愿,出手相助,给他谋得一大片荒地。苏轼苦盼的机会终于来临,他绝无推辞的理由。苏轼所得之地,在离黄州府治东边不远的东坡。“东坡”这个名称,注定在苏轼的思想深处要撞击出悠远的历史回音,因为苏轼的偶像白居易被贬忠州后,曾在东坡经营,且东坡有文化美名。在古代士人中,苏轼极为仰慕陶渊明和白居易。若言志向及经历,苏轼更接近白居易,而非陶渊明。白居易本有经世济民的远大抱负,因政治而遭贬。在被贬

4、忠州前,他已是声名远扬;被贬之后,能够随遇而安,抱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就此而言,白居易非常契合苏轼。在现实的操作层面上,学陶渊明难,学白乐天易。因为陶渊明简直就是神一般的存在,而白居易要容易学得多,毕竟他更有人间烟火味。苏轼正是将白居易作为小目标、将陶渊明作为大目标来对待的。苏公在黄州,正与白公在忠州相似。忠州东坡与黄州东坡,虽地隔千里,但文化机缘一线牵。苏轼追慕白居易,向往其东坡生活,爱屋及乌,黄州的东坡,也就成为他理想的栖居之所。文化机缘虽非苏轼躬耕东坡的决定性因素,倘若换成南坝西沟北陂之类,处境艰难且长期有躬耕心愿的苏轼也会前往耕种,但是否能像在东坡躬耕这样干劲十足、意兴盎然,还真得打个问

5、号。因此,文化机缘给苏轼欣然前往东坡耕种,应该带来了一定的精神加持。 (摘编自王兆鹏、陈朝鲜论苏轼躬耕东坡的原因和意义)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作为加官的团练副使没有现金收人,再加上食口众多,苏轼生存生活处境艰难。B. 通过躬耕手段来缓解饥寒之忧是曾经“阔绰”的苏轼被贬官黄州后的一个想法。C. 孟子农耕理想以及田园诗人陶洲明的归隐追求是苏轼躬耕夙愿产生的最主要原因。D. 马梦得知道苏轼深受具有人间烟火味的白居易的影响,便把东坡之地赠予了苏轼。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为了论证苏轼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的低下,借用何忠礼的相关研究加以佐证。

6、B. 文章引用径山道中次韵答周长官兼赠苏寺丞中诗句的目的是阐明苏轼早有归隐夙愿。C. 文章借用陶渊明与白居易的对比,阐明了苏轼的归隐躬耕有着特定文化因素的影响。D. 文章从苏轼的处境、追求以及与白居易的文化机缘等三个方面阐释其“躬耕”原因。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苏轼被贬黄州后处境艰难,但他随遇而安,田园耕读生活也让他获得了精神力量,变得积极乐观。B. 苏轼将陶渊明作为大目标对待,所以说在苏轼心中,陶渊明比白居易地位更高。C. 在经世济民的追求与遭贬经历上,苏轼与白居易更接近,与陶渊明的距离稍远。D. 苏轼躬耕的地方叫“东坡”,和白居易曾经经营的地方同名,这促使他安心躬

7、耕。【答案】1. B 2. A 3. B【解析】【1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 项,“作为加官的团练副使没有现金收入”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至于团练副使是否有收人,历来众说纷纭”,也就是说本文的作者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且团练副使并非加官,原文说的是“检校官为非正式任命的加官”。C项,“最主要原因”无中生有,文中只是说“苏轼极为仰慕陶渊明和白居易”,提到了苏轼诗歌中化用孟子的“五亩之宅”,但并没有表明“主要原因”。

8、D项,有两处错误:一是强加因果,马梦得为苏轼谋得“东坡”之地的原因并不是“知道苏轼深受具有人间烟火味的白居易的影响”,而是如原文中说的“好友马梦得深知他处境的艰难及内心的夙愿”;二是“马梦得知道苏轼深受具有人间烟火味的白居易的影响”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A项,“为了论证苏轼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的低下”的说法错误,作者引用何忠礼

9、的相关研究结论是为了证明苏轼收入的微薄以及处境的艰难。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在苏轼心中,陶渊明比白居易地位更高”的说法无中生有。故选B。【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核的重点基本是文中的重点概念、信息

10、的筛选与整合、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等。考核概念命题点主要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上;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的考核;论点、论据和论证重点在判断论点、分析论点和论据的关系,辨析论证方法和梳理文章的结构思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集中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基本的设错类型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答非所问、张冠李戴、论点论据不配、论证方法错误、结构分析错误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所谓“小鲜肉”,是指那些粉丝众多的年轻偶像,

11、有人称之为“流量明星”,把他们的真实生态描述得更为通俗、贴切,有他们的地方,就有话题和流量。稍加打量不难发现,他们身上其实有着当下年轻人的诸多共性,或者说老艺人“数落”他们的那些“毛病”,恰恰是年轻群体表现出来的“通病”,懒散、投机、热衷于追逐一夜成名、迅速暴富等等,这或许也正是受到热捧的关键因素。毋庸置疑,“小鲜肉”们身上的缺点和不足确实客观存在,我们也不能以存在即合理、有需求就有市场来替他们掩饰或开脱,但是,看待“小鲜肉现象”显然需要更多的理性,甚至于说要多些包容,真正值得反思的是,到底什么原因催生出这一现象?又从何着手让“小鲜肉”们成长、成熟乃至完美起来?正如演艺老前辈陈凯歌指出,作为老

12、一代艺人是不是也该多给予关爱和引导?摘自光明日报材料二:称谓是一个社会中人际关系最表层的表征。从称谓入手,再层层深入去分析一个社会的价值认同和人际关系,是一条高效而准确的捷径。“小鲜肉”这个奇葩称谓,则产生于“男色当道”的语境之下。从字面给人的感觉,“小鲜肉”应该是让人垂涎欲滴的美味食物。用这样一个词语来指代人,不言而喻包含着人的物化、商品化。这种称谓所折射出了一些不良价值观,恰恰也是许多社会问题深刻的思想根源。孔子说:“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在古代社会,命名、正名都是礼制中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人际交往的称谓也不应该拱手让给网络和网民,而应该结合公序良俗和社情民意,

13、形成明确规范的共识。这样才能避免没有称谓可用、不知该如何称呼他人的尴尬,也才能避免“屌丝”“小鲜肉”“娘炮”等粗鄙不堪的称谓泛滥成灾。摘自中国青年报材料三:近些年来,“娘化”现象在社会上盛行,并且越来越严重,在青少年中蔓延非常快,引发担忧。所谓的“娘化”,一般指男子穿着女性服饰或进行装扮后达到女性化外貌。他们大多为拥有标致五官的年轻男性,在穿上女装后常常带有很强的萌属性。这一潮流的兴起应该要追溯到韩流上来,前几年韩流差不多席卷了全球,让很多年轻的人都跟上韩国的练习生的潮流,形成一股“阴柔之风”。人民日报海外版指出,其实“娘化”现象并非是当今的产物,古已有之,如唐代唱戏的李伶,被称为“假面娘子”

14、,年过五十依然打扮得跟少女一般在舞台上媚态百生。”娘化”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多元社会中,我们更应该包容这种并不一定是主流的现象,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来看待。另一方面,人民日报海外版也指出,凡事应该有个度。文章表示,“娘化”现象在青少年中影响很大,如果青少年出现一边倒的情况,集体“娘化”,“娘炮”盛行那么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摘自人民网材料四:美国历史学家理查德霍夫斯塔特在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一书中,提出了反智主义的说法。反智主义这个词,可能有些敏感,那就换个词“低级流行主义”。我们经常看到,一种流行现象产生后,立即呈现出席卷态势。对于很多人来说,之所以加入行列,流行是唯一理由,根本不看是否适

15、合。这在文化市场上有着充分反应。一个流行模式产生后,大家一拥而上,拿起剪刀糨糊,纷纷采取拿来主义。想想过去流行的“清宫热”“戏说热”,现在流行的“IP热”“小鲜肉热”“娘炮热”,都有着低幼的影子。任何一种流行现象,其产生都有原因。有原因,不代表有道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分化的市场,大众消费多元多样。并不否认,可能有些人喜欢“小鲜肉”,但绝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小鲜肉”。可在低级流行主义的影响下,整个市场只提供“小鲜肉”“娘炮”,根本没有其他内容,大众的多元需求无从实现。于是给人的感觉,似乎整个市场就应该属于“小鲜肉”。事实上,有多少需求被忽视和压抑。摘自凤凰评论4.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

16、确的一项是( )A. “小鲜肉”“流量明星”的出现并非偶然,他们拥有众多的粉丝,代表着当下的年轻群体。所以,我们应理性看待,多些包容。B. 无论是古代社会,还是在现代,人际关系的称谓都应该结合公序良俗和社情民意,明确规范,避免粗鄙。C. “娘化”现象的兴起应追溯到韩流上,可以说没有韩流,就不会有“娘炮”的出现。D. 文化市场的盲目跟风、“拿来主义”是“小鲜肉”“娘炮”盛行的根本原因。5. 下列对材料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材料一不仅分析了“小鲜肉”现象,而且对其本质进行了挖掘,并明确指出了给予“小鲜肉”关爱、引导,让他们成长、成熟乃至完美之道。B. 材料二从称谓取名的角度,集中分析了“屌丝

17、”“小鲜肉”“娘炮”等粗鄙不堪的称谓产生的社会背景、思想、根源,以及折射出的价值观。C. 材料三既有现实层面,也有历史层面,同时又以中外对比、深入分析的角度探讨了“娘炮”盛行的负面影响。D. 大众消费多元化的市场背景下,“戏说热”“小鲜肉热”“娘炮热”等流行模式产生,是新时代文化上的拿来主义,与当年鲁迅先生倡导的拿来主义迥异。6. 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要转变当前“小鲜肉热”“娘炮热”等阴柔之风需要采取哪些措施。【答案】4. B 5. D 6. 老一辈艺人增强责任担当,多给予“小鲜肉”们关爱和引导;学校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矫正,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文化部门需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避免低级流行主

18、义的盛行;国家需要突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出多元化的市场。【解析】【4题详解】该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代表着当下的年轻群体”错误,原文只是说“他们身上其实有着当下年轻人的诸多共性”。C项,“没有韩流,就不会有娘炮的出现”说法错误,原文说“古己有之”,并举唐朝优伶为例。

19、D项,“文化市场的盲目跟风、拿来主义是小鲜肉娘炮盛行的根本原因”说法太绝对。材料三中“人民日报海外版指出,其实“娘化”现象并非是当今的产物,古已有之”即是证明。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并明确指出了给予小鲜肉关爱、引导”分析有误。原文缺少明确指出“关爱、引导之道”。B项,“集中分析了屌丝小鲜肉娘炮”分析有误。原文没有集中分析“屌丝”“娘炮”。C项,“同时又以中外对比、深入分析的角度探讨”分析有误。文中没

20、有以中外深入分析的角度探讨“娘炮”盛行的负面影响。故选D。【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尤其要抓住文中出现的问题或专家提供有建议论来分析对策。本题要求概括要转变当前“小鲜肉热”“娘炮热”等阴柔之风需要采取的措施。材料一,最后一句话,“正如同是演艺老前辈的陈凯歌指出,作为老一代艺人是不是也该多给予关爱和引导”可总结出答案第一点:老一辈艺人增强责任担当,多给予“小鲜肉”们关爱和引导。材料三,人民日报海

21、外版表示,娘炮现象在青少年中影响很大,如果青少年出现一边倒的情况,集体娘化,娘炮盛行那么将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可总结出答案第二点: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矫正,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材料四,“我们面对的,是一个越来越分化的市场,大众消费多元多样。并不否认,可能有些人喜欢小鲜肉,但绝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小鲜肉”。可在低级流行主义的影响下,整个市场只提供小鲜肉、娘炮,根本没有其他内容,大众的多元需求无从实现”可总结出答案第三点:国家也需要在政策上作出指引,突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开辟出多元化的市场。材料四,“我们经常看到,一种流行现象产生后,立即呈现出席卷态势。对于很多人来说,之所以加入行列,流

22、行是唯一理由,根本不看是否适合。这在文化市场上有着充分反应。一个流行模式产生后,大家一拥而上,拿起剪刀糨糊,纷纷采取拿来主义。想想过去流行的清宫热、戏说热,现在流行的IP热、小鲜肉热、娘炮热,都有着低幼的影子”可总结出答案第三点:文化部门需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避免低级流行主义的盛行。【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

23、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貂皮大衣马克吐温收到通知接受遗产的信后,阿曼达的快乐简直无以形容。她是多么希望她的丈夫还在世,这样他们就可以用这笔馈赠安享老来福了。她并不那么穷,凭她的工作所得,她也生活得不错。然而,她并不满足于25年来所过的俭朴生活,她向往的是五光十色的奢侈品那些她过去根本无力问津的东西。阿曼达一遍又一遍地读那令她暴富的信。那可是一大笔钱,远远超出了她的期望。而今她所面对的问题是:怎么花这么多的钱呢?当然消费方法成千上万,可是,在她的内心深处,答案早已存在:一件貂皮大衣。她一

24、辈子梦寐以求的,就是一件貂皮大衣。一旦决定,她马上走进一家皮草行,在那里看遍了所有的貂皮大衣,尔后选出了她最喜欢的一件。“您穿正合适,夫人。”当然了,那还用说,她感觉美妙极了,恨不得马上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华贵,并向每一个人示善。她随便地数出了钱,傲慢地付清了账。正是早春二月,其后的十余天里,貂皮大衣令阿曼达尽领了风骚。生平第一次,她觉得生活是如此的幸福和快乐。每晚就寝前,她都要仔细端详它,每天早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想起它。所以,她真害怕这心爱之物会被盗去。她为它保了险,保金不菲。在家待着时她就放心,她的貂皮大衣不会遭遇不测。出门时她也不怕,她可以穿着它。尽管如此,也烦恼频生:要弄脏大衣可太容易了

25、。天气日渐转暖,阿曼达的烦恼也与日俱增。她不能穿貂皮大衣出门的季节来得太快了。四月的第三周,她突然发现世间万物中,她最恨的莫过于夏天了。在绝望中,她眼见夏天逼近,尽管她的绝大多数朋友都厌恶漫长的冬季,翘盼晴暖的天气。夏天最终来到了。晴空万里,骄阳似火,阿曼达被迫只得待在家里与大衣为伍。她偶尔出去一趟,把大衣留在家里,却又惶惶然不知所措。后来,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貂皮大衣已经恨之入骨了。她跑出去,跳上出租车,直奔皮草行。“我想退了它,”她说,“你们看,它还跟新的一样。”可是店主告诉她,由于貂皮跌价了,所以她只能得回原价的五分之一。阿曼达的心凉了。“真抱歉未能满足您的要求,夫人,”店主说,“再见。”

26、打那以后,阿曼达处心积虑地构想如何除去这个大包袱。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无法卖掉它,但她可以遗失它,不是吗?大衣是保了险的。如果她成功地丢了它,就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百分之百的赔偿。要“遗失”一件貂皮大衣也绝非阿曼达所想的那般容易,但是她还是成功了。她坐上出租车,在闹市区下了车,并将大衣弃置在后座上,仿佛她真的忘了似的。然后她徒步回家,又变成了自由人。一到家,她马上写信向保险公司索赔。十天后,她去了保险公司。“我们已收到了您的信。一切都安排好了。”“你要记住,保险政策第十五条给予我们以赔偿实物的选择权。我们正准备这样做。”“什么!”“很简单,您只能再选一件貂皮大衣。我们会付钱的。”她乞

27、求,她哀号,可都无济无事。她必须有一件貂皮大衣,她被判了“终生监禁”。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篇小说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叙事视角,顺叙的叙述顺序,使得情节的展开紧凑而有条理,这也便于读者接受理解。B. 小说以“貂皮大衣”作为标题,点明了小说写作的主要内容,文中所展现的“拜金主义”思想也在其映衬下变得形象可感。C. 阿曼达由一个自食其力、生活俭朴的人变成一个贪图享乐、虚荣至极的人,都是由于那一笔意外的遗产所得,这也反映出金钱是万恶之源的主题思想。D. 小说最后划线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刻画了阿曼达作茧自缚的处境,同时也一语双关,道出了人被物所奴役囚禁的社

28、会现象。8. 小说主人公阿曼达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9. 小说的结局独具匠心,请结合原文加以探究。【答案】7. C 8. (1)阿曼达是一个爱慕虚荣、追逐奢华,最终被奢华(或财富)所累的女性的形象。她不满足俭朴的生活,对奢侈品梦寐以求,拥有之后觉得幸福快乐,最后又被奢侈品带来的现实的烦恼搞得焦头烂额;(2)阿曼达虚伪贪婪,她想要以欺骗的方式获得全额赔偿,最后千方百计最终无法实现其获赔全款的如意算盘,还是落了一个无法摆脱的下场。 9. (1)在情节上,阿曼达仍获赔一件貂皮大衣作为结局暗合了上文“貂皮降价”的伏笔, 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2)在人物形象上,阿曼达最后的“爆发”,进一

29、步凸显了她为物所累,无法摆脱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3)在主题上,阿曼达最终无法实现其获赔全款的如意算盘,并且以近乎荒诞的结局收尾,深刻地讽刺了如阿曼达一类爱慕奢华却又虚伪贪婪之人,批判了当时社会 “物欲最大化”腐朽思想。【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C项,“阿曼达由一个自食其力、生活俭朴的人变成一个贪图享乐、虚荣至极的人,都是由于那一笔意外

30、的遗产所得,这也反映出金钱是万恶之源的主题思想”说法错误。“金钱是万恶之源”并非是本文的主题,本文所表现的是对于人性虚荣和贪婪的批判。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能力。要把握人物的形象,注重分析人物的具体做法、心理以及神态、肖像等描写手法涉及的具体内容。注意审清题干要求,“简要分析”的意思是答案要呈现“面(概括性格特征)”+“点(举出例子证明)”模式。要做好此类题,首先要提取文本相关信息,力求全面;然后细心筛选,力求准确;最后加以整合,力求简洁。本题,题干要求结合原文简要分析小说主人公阿曼达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她并不满足于25年来所过的俭朴生活,她向往的是五光十色的奢侈品那

31、些她过去根本无力问津的东西”“她一辈子梦寐以求的,就是一件貂皮大衣”“她感觉美妙极了,恨不得马上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华贵,并向每一个人示善”“天气日渐转暖,阿曼达的烦恼也与日俱增。她不能穿貂皮大衣出门的季节来得太快了分析可知,阿曼达是一个爱慕虚荣、追逐奢华,最终被奢华(或财富)所累的女性的形象。她不满足俭朴的生活,对奢侈品梦寐以求,拥有之后觉得幸福快乐,最后又被奢侈品带来的现实的烦恼搞得焦头烂额;结合“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无法卖掉它,但她可以遗失它,不是吗?大衣是保了险的。如果她成功地丢了它,就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百分之百的赔偿”“她坐上出租车,在闹市区下了车,并将大衣弃置在后座上,仿

32、佛她真的忘了似的”“她乞求,她哀号,可都无济无事。她必须有一件貂皮大衣,她被判了终生监禁”分析可知,阿曼达虚伪贪婪,她想要以欺骗的方式获得全额赔偿,最后千方百计最终无法实现其获赔全款的如意算盘,还是落了一个无法摆脱的下场。【9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重要段落的艺术效果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生先要审清题目要求“小说的结局独具匠心,请结合原文加以探究”,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情节、人物、主旨等角度加以分析。在人物形象上,结合“后来,她惊奇地发现自己对貂皮大衣已经恨之入骨了”“她坐上出租车,在闹市区下了车,并将大衣弃置在后座上,仿佛她真的忘了似的。然后她徒步回家,又变成了自由人”“你要记住,保险政

33、策第十五条给予我们以赔偿实物的选择权。我们正准备这样做”分析可知,阿曼达最后的“爆发”,进一步凸显了她为物所累,无法摆脱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情节上,结合“店主告诉她,由于貂皮跌价了,所以她只能得回原价的五分之一”分析可知,阿曼达仍获赔一件貂皮大衣作为结局暗合了上文“貂皮降价”的伏笔,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在主题上,小说塑造了阿曼达这一人物形象,她爱慕虚荣、追逐奢华、最终被奢华(或财富)所累,以近乎荒诞的结局收尾,深刻地讽刺了如阿曼达一类爱慕奢华却又虚伪贪婪之人,批判了当时社会“物欲最大化”腐朽思想。启发读者思考人生,原来追求财富,享受奢华,不惜铤而走险,只能葬送一生幸福,深化了主

34、旨。【点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以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人物形象,还可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

35、。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二、古代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小题。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泽自幼豪爽有大志。登元祐六年进士第。廷对极陈时弊,考官恶直,置末甲,调衢州龙游令。民未知学,泽为建庠序,设师儒,讲论经术,

36、风俗一变,自此擢科者相继。通判登州。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泽奏免之。朝廷遣使由登州结女真,盟海上,谋夹攻契丹,泽语所亲曰:“天下自是多事矣。”退居东阳,结庐山谷间。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磁经敌骑蹂躏之余,人民逃徙,帑廪枵然。泽至,缮城壁,浚湟池,治器械,募义勇,始为固守不移之计。上言:“邢、洺、磁、赵、相五州各蓄精兵二万人,敌攻一郡则四郡皆应,是一郡之兵常有十万人。”上嘉之。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金人谋攻汴京。自郑抵白沙,去汴京密迩,都人震恐。僚属入问计,

37、泽方对客围棋,笑曰:“何事张皇,刘衍等在外必能御敌。”乃选精锐数千,使绕出敌后,伏其归路。金人果败,自是不复犯东京。泽威声日著,北方闻其名,常尊惮之,对南人言,必曰宗爷爷。泽疏言:“丁进数十万众,愿守护京城;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杨进等兵百万,亦愿渡河,同致死力。臣闻多助之至,天下顺之,陛下及此时还京,则众心翕然,何敌国之足忧乎?”上乃降诏择日还京。泽前后请上还京二十余奏,每为潜善等所抑,忧愤成疾,疽发于背,诸将入问疾,泽矍然曰:“吾以二帝蒙尘,积愤至此。汝等能歼敌,则我死无恨。”众皆流涕曰:“敢不尽力!”诸将出,泽叹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翌日,风雨昼晦。泽无一语及家事

38、,但连呼“过河”者三而薨。都人号恸,遗表犹赞上还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忠简。(节选自宋史宗泽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B.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C.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D. 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

39、道从嬴卒十余人/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末甲,古代科举制度殿试中一种等级,殿试录取的等级称甲,最低一等叫末甲。B. 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在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C. 疏也称“奏疏”,与作为文体的“表”不同,是古代臣子向君王逐条陈述、分析论证的文章。D. 阙是古代皇宫大门前面两边供瞭望的楼台,泛指帝王的住所,在文中特指北宋首都汴梁。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宗泽兴学重教,开启民智。他在担任衢州龙游县令时,发现当地民众不知学习,遂兴办学校,聘请老师,讲论经学,不仅转变了风俗,也使考上科举的

40、人不断涌现。B. 宗泽高瞻远瞩,颇有政治远见。他在担任登州通判期间,对朝廷结交女真、与它结盟并谋划夹攻契丹的举措不以为然,认为天下将大乱,遂辞官暂时隐居到东阳山谷之中。C. 宗泽精明能干,富有军事才能。他在担任太原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备措施,为坚守作长远的打算,并为此向朝廷献计献策,使五郡互为援助。D. 宗泽尽忠报国,至死不渝。他从宋王朝利益出发,一再上书请求皇上返回京城;病重之际,他不把家事放在心上,仍念念不忘歼灭敌人,叮嘱将领要实现其遗愿。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境内官田数百顷,皆不毛之地,岁输万余缗,率横取于民。(2)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

41、泽入见,涕泗交颐,陈兴复大计。【答案】10. B 11. D 12. C 13. (1)(登州)境内有几百顷官田,都是不长草木(植物)的地方,每年交纳一万多缗,都是向老百姓橫征暴敛来的。(2)金人逼迫徽、钦二帝去北方,康王在南京登基,宗泽入朝面见皇帝,眼泪鼻涕流满脸颊,陈述复兴国家的重要计策。【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靖康元年,命知磁州。时太原失守,官两河者率托故不行。泽曰:

42、食禄而避难,不可也。即日单骑就道,从嬴卒十余人”,这段话是说“靖康元年,任命宗泽为磁州知州。这时,太原失守,出任两河一带的官员都借故不上任。宗泽说:拿着国家俸禄而避难,这不行。当天就一个人骑匹马出发上任去了,跟从的疲弱兵卒有十多人”,“命知磁州”是指“任命宗泽为磁州知州”,句子完整,“州”字后面要断开,排除CD两项;“就道”是“出发、动身”的意思,“单骑就道”是指“一个人骑马出发上任”,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项,故选B项。【11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

43、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中,D项,“在文中特指北宋首都汴梁”错误,“李成愿扈从还阙,即渡河剿敌”,意思是“李成愿意随驾护卫还朝,就渡过黄河去剿灭金兵”,从文中来看,“金人逼二帝北行,康王即帝位于南京”,此时的都城已经不再是汴梁,故句中的“还阙”的“阙”不是指汴梁,而是康王南宋的所在地。故选D项。【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

44、,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他在担任太原知州期间,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防备措施,为坚守作长远的打算,并为此向朝廷献计献策,使五郡互为援助”错误,从文章第二段来看,这些事情应为出任“磁州”知州期间所做。故选C项。【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官田数百顷”,定语后置句,应为“数百顷官田”;“不毛”,不长草木(植物),“毛”,名词活用为动词,长草木;“岁”,名词做状语,每年;“

45、输”,交纳;“率”,全部,全都;“横取于民”,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民横取”,“于”,介词,向,从。第二句中,“北”,名词做状语,向北;“即帝位”,登基,登上皇位;“颐”,脸颊;“陈”,陈述;“即帝位于南京”,状语后置句,于南京即帝位。【点睛】文言断句的基本原则:要通读全文,仔细体会词、短语以及句子之间的联系。要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直到把所有的句子都断开。要重视内容,断完后根据句子的含义、文章的内容再核对一遍。名词断句法。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然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结果等。(

46、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结构居多,但主语常省略。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虚词断句法。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有些复音虚词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

47、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对话标志断句法。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来断句。语序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格式对文言文句读有着非常大的帮助。文言文也是讲究修辞的,顶真、排比、对偶、对称、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利用这两大特点,我

48、们就可以比较好地断句。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参考译文:宗泽,字汝霖,婺州义乌人。宗泽从小就性格豪爽有大的志向,元祜六年进士及第。殿试时极力陈

49、述当时社会的弊病,考官厌恶他的直率,将他的排名列为最低一等。调任到衢州任 龙游县令。当地百姓不知学习,宗泽为他们建立了学校,安排了儒学教师,讲解儒家经典学术,社会风气大为改变,从此以后登科中举的人源源不断。调到登州任通判。登州境内有几百顷官田,都是不长草木的地方,每年交纳一万多缗,都是向老百姓横征暴敛来的。宗泽上奏请求免征其税。朝廷派遣使臣在登州与女真讲和,结盟于海上,图谋夹攻契丹。宗泽与他的亲友说:“天下从此多事了。”于是宗泽隐居东阳,在山谷间建造房屋。请康元年,任命宗泽为磁州知州。这时,太原失守,出任两河一带的官员都借故不上任。宗泽说:“拿着国家俸禄而避难,这不行。”当天就一个人骑匹马出发

50、上任去了,跟从的疲弱兵卒有十多人。磁州经过敌兵铁骑践踏后,百姓 都逃跑搬家了。宗泽到任后,修缮城池,疏浚护城河,置办作战器械,招募义勇兵士,开始为固守城池不转移的战略作打算。上奏说:“邢、洺、磁、赵、相五州各存蓄精锐士兵两万人,敌军攻打州时,其他四州都响应帮助,这样一州的兵力就常有十万之多。 ”皇上看后嘉奖了他。金人逼迫徽、钦二帝去北方,康王在南京登基,宗泽入朝面见皇帝,眼泪鼻涕流满脸颊,陈述复兴国家的重要计策。金人谋划攻打汴京,从郑州发兵到达白沙,离汴京十分近了,京都里的人都害怕极了。同僚和部下入府询问计谋,宗泽正与客人下围棋,笑着说:“什么事这么慌张?刘衍等将在外面一定能抵御敌人。于是挑选

51、几千名精锐士兵,叫他们绕到敌人背后,在敌人的退路上伏击。金人果然大败,自此 不再来侵犯东京。宗泽威望名声一天比一天大,金人听到他的名字,常常敬畏他,对于宋人来说 必称他宗爷爷。宗泽上奏疏说:“丁进愿率几十万大军守护京城,李成愿意随驾护卫还朝,就渡过黄河去剿灭金兵,杨进等拥兵百万,也愿意渡过黄河,一同以死全力抗击金兵。我听说“受 到很多人的帮助,天下就会归顺你。陛下趁这时返回京城,那么众人团结 一心,敌国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呢?皇上于是下诏书,选择好日子回京。宗泽前后共上奏二十多次请求皇上回京,多次被黄潜善等人所扣留,宗泽忧愤成疾,背上长了疽。各位将领入府问病,宗泽急切地说:“我是因为二帝蒙难而积愤

52、变成这样。你们如果能歼灭敌人,那么我就死而无憾了。”众将军都流着泪说:“怎么敢不尽力杀敌!各位将军退出后,宗泽叹气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第二天,天色阴沉风雨交加。宗泽关于家事没说一句话,只是连呼三声“过河”而死。京城里的人哀痛号哭。宗泽的遗书仍然极力主张皇上回京。赠观文殿学士、通议大夫,谥号忠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次韵江晦叔苏轼钟鼓江南岸,归来梦自惊。浮云世事故,孤月此心明。雨已倾盆落,诗初翻水成。二江争送客,木杪看桥横。【注1】苏轼屡遭贬谪,直至海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苏轼遇赦北归,至虔州(今江西贛州),与江晦叔

53、以诗唱答。江晦叔,苏轼旧友,时知虔州。翻水成:典出韩愈“文如翻水成,初不用意为”。二江:长江支流章、贡二水汇合于虔州。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重返故土,友人钟鼓相庆;诗人重见旧时风物,宛如旧梦惊破,又恍惚梦境一般。B. 倾盆大雨衬托“翻水”诗情,著一“仍”字足见诗人未因悠悠尘世而改变的本性。C. 尾联以景结情,语意双关。前句写友人送别,后句寄托诗人前途渺茫的悲凉感喟。D. 全诗所见所闻为情取景,重点在诗人情怀的寄托之处;诗风清俊浑厚,蕴含深厚。15. “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两句被后人称赞为“极为髙妙”,请加以赏析。【答案】14. C 15. 把变幻莫测的世事比作漂浮

54、不定之云,把自己光明磊落的胸怀比作明朗孤独之月,生动贴切,意蕴丰厚。以浮云衬托明月,以世事之变衬托坚贞之心志,越发表现作者品格之可贵。(手法要点是“比喻”或者“象征”、“衬托”。思想情感的理解言之有理也可,如孤傲高洁、宠辱不惊等。)【解析】【14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原诗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前途渺茫的悲凉感喟”错误,

55、从本联来看,以“二江争送客”之动,衬托“木杪”“桥横”之静,当为淡定不惊的胸襟;从全诗思想脉络看,“悲凉感喟”也不合逻辑。故选C。【15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先审清题干,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确定所用的手法,最后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手法的作用或效果。“浮云世事改,孤月此心明”世间事像浮云一般变幻不定,我这颗心却像孤月高悬般洁净明亮。“浮云世事改”作者把变幻莫测的世事比作变幻不定的浮云,苏轼一生几次起用,几次遭贬,“浮云世事改”是对朝廷政治生活变化无常的一种反映;“孤月此心明”把自己光明磊落的心志比作洁净明亮的孤独之月,是说自己的操守,表示这颗

56、忠君爱民之心始终不变,就像天上的孤月一般洁净明亮。同时以浮云衬托明月,以世事之变衬托坚贞之心志,越发表现作者品格之可贵。赏析本联的手法可从“比喻”或者“象征”、“衬托”等角度,思想情感的理解言之有理即可。【点睛】知识补充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

57、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58、。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三)名句名篇默写(共6分)16.(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是:_,_。(2)雨霖铃中描写分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的句子是:_,_。(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答案】 (1). 人生如梦 (2). 一尊还酹江月 (3). 执手相看泪眼 (4). 竟无语凝噎 (5). 封狼居胥 (6). 赢得仓皇北顾【解析】【详解】本题

59、考查名句名篇的识记和默写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识记这些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尊”“酹”“竟”“噎”“赢”“仓皇”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出身于钟鼎之家,_的人,他的爱好也是烧钱的,花几亿买个鸡缸杯泡茶喝,也是小事一桩,根本不用到读书写作中找寻乐趣。生活在底层的呢?房贷要还,车子要慢慢存钱买,孩子上学的钱要预备。在这样的境况下,爱好也_,一本经典常谈会让他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一套古文观止也让他消磨一个炎热的夏天。其实,读点书,还能有转机

60、。博雅能文,_,是一般人转穷为贵、化穷为达的_。读书改变命运,知识铸就人生,自古而然。古代的史书、方志、笔记、典籍中记载的靠科举实现人生转折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相如一赋值千金。可是,为什么单单文人给人“穷困”的印象就那么深呢?靠读书而“有学有术”后来位极人臣、既富且贵的也不少,但与古今圣贤相往来的读书人多了一点风骨与气节,少了一点圆滑与世故,不喜欢揣摩上意,不屑于溜须拍马,更不会损公肥私、巧取豪夺,死守俸禄,难得大富,这是给人“穷”印象的原因之一。谁都有不顺,人都有牢骚,但一般人诉苦哭穷往往都停留在口头上,说完烟消云散,不留把柄。文人能写,心情不佳不仅要说出来,还要写下来;()。这样一来,白纸

61、黑字,有了“穷”的铁证,于是再也摘不掉“文能穷人”这顶铁帽子了,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锦衣玉食 因陋就简 妙笔生花 终南捷径B. 锦衣玉食 马马虎虎 点睛之笔 必由之路C. 丰衣足食 因陋就简 点睛之笔 终南捷径D. 丰衣足食 马马虎虎 妙笔生花 必由之路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古代的史书、方志、笔记和典籍中记载的靠科举实现人生转折的例子不胜枚举B. 古代的史书、方志、笔记和典籍中记载的靠科举成就人生转折的例子不胜枚举C. 古代的史书、方志、笔记等典籍中记载的靠科举成就人生转折的例子不胜枚举D

62、. 古代的史书、方志、笔记等典籍中记载的靠科举实现人生转折的例子不胜枚举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仅要大肆渲染,语不惊人死不休,把自己的苦楚写下来,还要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B. 不仅要把自己的苦楚写下来,还要大肆渲染,语不惊人死不休,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C. 不仅要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还要把自己的苦楚写下来,大肆渲染,语不惊人死不休D. 不仅要大肆渲染,语不惊人死不休,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还要把自己的苦楚写下来【答案】17. A 18. D 19. B【解析】【17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

63、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组,锦衣玉食:华美的衣服,珍贵的食品,形容奢侈豪华的生活。丰衣足食:形容生活富裕。根据语境,“钟鼎之家”意思指富贵宦达之家,应选“锦衣玉食”。第二组,因陋就简:就着原来简陋的条件。马马虎虎:形容做事马虎、随便;勉强,凑合。语境中指的是生活在底层的的人有爱好,也必须要考虑自身的条件,故应选“因陋就简”。第三组,妙笔生花:形容文笔好,善于写作。点睛之笔:文章传神之处。语境中有“博雅能文”,所填的词语应与之词性相同,应选

64、“妙笔生花”。第四组,终南捷径:借指求官的最近便的门路,也泛指达到目的的便捷途径。必由之路:前往某处必定要经过的道路,多用于比喻。语境指穷人转富的门路,应选“终南捷径”。故选A。【18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

65、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本题,画线的句子“古代的史书、方志、笔记、典籍中记载的靠科举实现人生转折的例子不胜枚举”主要存在下面几个问题:并列不当。“典籍”和“史书、方志、笔记”是包容关系,不是并列关系;排除AB。搭配不当。“成就”与“转折”搭配不当,应用“实现”;排除C。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本题中,因为前一分句强调的是“写下来”,所以,补写的语句应该承接这一语意。A项,“大肆渲染,语不惊人死不休”“把自己的苦楚写下来”递进不当;排除。C项,“达到催人泪下的效

66、果”是最终的结果,应放在最后。排除。D项,“大肆渲染,语不惊人死不休”“把自己的苦楚写下来”递进不当;“达到催人泪下的效果”是最终的结果,应放在最后。排除。故选B。【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

67、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节日意味着什么?有人回答,洋节是“买买买”,_。这样的答案,或多或少代表着一部分人对节日的刻板印象:消费和“舌尖”的盛宴。其实,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_。把过节理解为买和吃,无疑是对节日的一种粗暴解读。君不见,中秋月圆,我们会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期盼;重阳登高,我们会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牵挂;农历新年,又有多少人会汇入春运大军,“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节日,_。【答案】 (1). 传统节日是“吃吃吃”。 (2). 每个节日都有其特定内涵。 (

68、3). 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仔细研究横线的上下文,明白其语境。第道横线应结合前文“洋节是买买买”来填,应该是和传统的中国节日相比较的,可填“传统节日是”。在结合后文主要是围绕着“吃”展开的,所以第一处填“传统节日是“吃吃吃”。第处结合后文的“无疑是对节日的一种粗暴解读”,可知前文是对节日内涵的理解,可填“每个节日都有其特定内涵”。第 处应该填入一个总结句,总结节日的实质或本质,可填“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21.下面是某同学在一次讨论会上的发言摘要,其中有五处用语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刚才刘老师的一番话真是抛砖引玉,使我深受教育。像刘老师这样日薄西山的老教

69、师仍在为培养我们而略尽绵薄,难道我们倒可以对学习不负责任?我殷切期望平时抄作业、考试作弊的同学能洗心革面,不要再自欺欺人了。【答案】“抛砖引玉”改为“金玉良言”。“日薄西山”改为“德高望重”。“略尽绵薄”改为“不遗余力”或“竭尽全力”。“殷切期望”改为“衷心希望”。“洗心革面”改为“改正错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语言是否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

70、言得体等等。“抛砖引玉”是抛出砖去,引回玉来。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自谦之词。用在这里明褒实贬,错误,应该为“金玉良言”。“日薄西山”意思是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此处用来形容老师年老,不当。应改为“德高望重”。“略尽绵薄”是用于帮助他人的时候说自己出力不多。是自谦之词。用在这里评价老师,错误,应该为“不遗余力(竭尽全力)”。“殷切期望”是形容非常殷切地期待和盼望。多用于上对下、长对幼。用在这里指同学在讨论会上的发言,面对的是同学错误,应该为“衷心希望”。“洗心革面”是去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坏人物彻底悔改。此处的使用对象是犯

71、了错误的同学,不当;改为“改正错误”。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说的是英雄的责任担当;“助人为乐,执着奉献”,赞的是英雄的善行义举。英雄是国家的先锋,民族的脊梁,礼赞英雄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英雄,不礼赞英雄。有的说:“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是不是英雄当以成败论。”有的说:“想当英雄的就是好出风头,想自我表现。”也有的说:“当英雄吃苦受累,说不定还会吃亏。”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一些亵渎英雄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礼赞英雄,从我做起”,体现

72、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礼赞英雄,从我做起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礼赞英雄,从我做起。一闻锦宫城外传拓羽,二看东南诣阙报琼歌。中华上下五千年,蓦然回首,英雄无数。多少人沉浸在历史长卷中感慨万千,殊不知,当代亦有英雄。英雄的定义并不是在于外貌,最重要的是他内在的品德和智谋。崇拜英雄最重要的是能模仿其过人的品行才智,向他们学习一些好的东西。为梦想超越自己,便是英雄。还记得那位满眼坚毅的无臂少年刘伟吗?因早年的一场事故,他失去了双臂。很多人都认为他的钢琴梦破碎了,但他并没有放弃

73、。多年艰苦奋斗历遍百炼千锤,一曲梦中婚礼抒写不屈命运。人们潸然泪下,他却说:“要么赶紧死,要么精彩地活着。我既然选择活下去,就绝对不会再认输!”如此坚毅的少年,怎会不是英雄?为目标付诸努力,便是英雄。一个平凡县城写出神话,一篇感谢贫穷道尽艰辛。当那位名叫王心仪的枣强女孩以707分的成绩考入北大时,她过去所有黑暗时光,都成了人生勋章。谁也不曾见过挑灯夜读的她,勤奋钻研的她。那一张张写满的试卷,那一本本写完的习题,更不用说那一把把用尽的笔芯,哪个不是王心仪为目标付诸努力的见证?如此勤奋的女孩,怎会不是英雄?为社会做出贡献,便是英雄。此前,疟原虫支配着人们的恐惧;此后,青蒿素撑起了希望的天空。屠呦呦

74、,一位与病源抗争的女战士,带领着她的团队努力研发药物。在实验室的日子里,萃取、配比、整合、实验周而复始,没日没夜。随着有效成分的逐步排查,精确度的提高,治疗疟疾的有效药物青蒿素诞生了。多少生灵被拯救,多少家庭得以平安。屠呦呦为社会做出了如此大的贡献,怎会不是英雄?英雄不一定要上阵杀敌、血流漂杵,也不一定要特立独行,举世无双。因为真正的英雄是实现了自我价值并引领更多的人去做英雄的人。作为高中生,学习是我的第一要务。我会加倍努力,将我的第一要务完成到最好。这样,等到高考完毕,我便是自己的英雄。白落梅曾经说过:“卧薪尝胆后,方可以指剑问江山,煮酒论英雄。”突出重围,战胜自己吧!毕竟世间万众,岂无英雄

75、?【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青年人对英雄的认识,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审题】这是“热点话题”十“多种观点”十“任务驱动”的材料作文,命题完全仿照2019年全国新课标I卷“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高考作文出题。热点话题是“礼赞英雄,从我做起”,多种观点主要有对英雄

76、的正确认知(责任担当、德行义举、先锋脊梁)和偏差认识(成王败寇论,风头表现论,吃苦受累吃亏论,亵渎英雄)等。要注意任务驱动的对象、话题、立意、文体等限制。参考立意:时代需要英雄,强调英雄的价值作用和时代意义,应该礼赞英雄。结合英雄的为人、作用,正确认识英雄的所作所为,批判成王败寇论。批判对英雄嘲讽的行为,大力宣传英雄及其精神,倡导正能量。尊重并礼赞英雄,弘扬英雄精神,绝不让他们吃苦受累还吃亏。具体立意可围绕以上一方面或几方面来确定,有针对性地谈出自己的认识与思考,提出希望与建议。行文结构: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论点“时代需要英雄”。开头可以直接引出英雄,如“人心难测,却依旧有人愿拔横刀向天笑,去

77、留肝胆两昆仑。他们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有人说,成长的最高境界是忘了自己最初的样子,可真正的英雄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来时的路;英雄不忘初心,与时代共勉,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这个世界,而是为了不让这个世界改变我们等。最后可以发出呼吁,如“毛主席说过:星星之火,终以燎原。我们的社会,终会以正义之光照亮每一个角落”“时代需要梦想,社会需要正义。英雄永不被黑暗泯灭。初心永在,英雄长青”等。【素材】古人彭几十分崇拜范仲淹和狄仁杰,于是把自己的容貌模仿成他们的模样,最终只引的他人的嘲笑。崇尚英雄必然可取,但是崇拜的方式也必须注意。英雄的定义并不是在于外貌,最重要的是他内在的品德和

78、智谋。崇拜英雄最重要的是能模仿其过人的品行才智,向他们学习一些好的东西。如果像彭几那样仅仅把自己打扮的形似那些伟人,这便成了笑话。英雄精神就是民族精神,如何评价英雄,如何看待英烈,反映的是核心价值观,体现的是时代的精气神。对光辉历史的铭记、对英烈的怀念和崇敬,是我们砥砺前行中强有力的鼓舞、鞭策和激励,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在新的时代,我们要崇尚英雄,传承英雄精神;致敬英雄,为英雄正名;追随英雄,让英雄情怀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尊重英雄,铭记英雄,不能让英雄流血有流泪。英雄为什么存在?又或者说,英雄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只因为,英雄

79、,是民族的脊梁!他们在我们眼前抵挡着一切,又在我们身后默默地撑起一切。他们,无私地奉献着,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是生命,只为保护这个庞大的国家,守护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爱护这里一代又一代的子民,他们,就是时代的先锋!岳飞,就是一位精忠报国、英勇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的英雄名将,成为了后代的话中佳言。就像秦桧等人,谁,会崇敬那种肮脏无耻的小人呢?所以,我们要学岳飞,弃秦桧,做一个光明正大的人!自古以来,成功与失败同在。成功者面对鲜花和赞扬,失败者面对冷眼和嘲讽。失败者往往要承受更大的压力,而做一个不服输的失败者更难。所以,我崇拜失败的英雄。【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

80、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