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七年级语文下册 20 口技训练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77229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20 口技训练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20 口技训练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20 口技训练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 口技一、基础知识训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呓语( ) 齁声( ) 曳 ( ) 哗( ) 叱 ( ) 中间( ) 几欲 ( ) 许许( ) 顷刻( ) 意少舒( )( ) 林嗣环( )(2)、解释下列粗体字京中有善口技者( ) 会宾客大宴( )( )施八尺屏障( ) 众宾团坐( )妇拍而呜之( ) 奋袖出臂(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但闻屏障中( )( )以为妙绝 ( )( )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 ( )不能名其一处(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3)、一词多义妇抚儿乳众宾团坐坐满坐寂然儿含乳啼乳 手有百指指指其一端既而儿醒而妇拍而呜之以为妙绝以为妙绝绝群响毕绝妙众妙毕备

2、(4)、古今异义 会,古:_今:_ 但,古:_今:_ 稍,古:_今:_ 间,古:_今:_ 股,古:_今:_ 走,古:_今:_ 是,古:_今:_ 虽,古:_今:_ (5)、词类活用。 京中有善口技者 不能名其一处也 会宾客大宴 遥闻深巷中犬吠 妇抚儿乳 妇手拍儿声 众妙毕备 (6)、特殊句式。倒装句:会宾客大宴 (7)、通假字。 满坐寂然: (8)、填空本文共 部分,第一部分交代口技表演者和表演的时间、 设施、 ,以及开演前的气氛。第二部分描写了口技表演者模拟的两个场面,即 和 。第三部分照应开头,强调道具的简单,突出 。 课文按 顺序记叙了口技表演的全过程,作者采用了 、 和侧面描写结合的手法

3、,突出了道具的简单和 。二、综合能力训练(一)课内语段阅读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 , , , ,以为妙绝。(9)、口技一文节选自 。它是 代人 编辑的一部 小说。而口技的作者则是 代人 。(10)、在文中“ ”上选填正确的一组词:( )A、伸颈;侧目;微笑;默叹 B、侧目;微笑;默叹;伸颈C、微笑;默叹;伸颈;侧目 D、默叹;伸颈;侧目;微笑(11)、分别比较每组句中加点的字意思是否相同,判断正确的

4、一项是:( )妇抚儿乳 以为妙绝 儿含乳啼 群响毕绝A、与相同;与相同 B、与相同;与不同C、与不同;与不同 D、与不同;与相同(12)、对文中摹仿声音这一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由近到远 由远到近 由外到内 由内到外由大到小 由小到大 由疏到密 由密到疏A、 B、 C、 D、(13)、这段文字的层次应是:( )A、| B、| C、| D、|(14)、这段文字的中心可作以下几种不同概括,比较准确的是:( )A、写四口之家深夜被犬声惊醒不眠的情况。B、写四口之家夜深人静被犬声惊醒的过程。C、写口技摹仿四口之家深夜被犬声惊醒的过程和宾客对表演者高超技艺的默叹。D、写宾客深夜观摩口技表演并为之赞叹。

5、(15)、这段文字描写时什么地方用了正面描写?什么地方用了侧面烘托?两者结合写有什么好处? (二)综合性选择(16)、口技一文中“众妙毕备”一语中的“毕”字和下列词语中的“毕”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毕业典礼 B毕生精力 C丑态毕露(17)、“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和下列词语中的“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莫名其妙 B至理名言 C 有名无实(18)、下列各组词义相同的一组是( )A、指: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善:京中有善口技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毕:众妙毕备 群响毕绝 、坐:满坐寂然 口技人坐屏障中(19)、与“宾客意少舒”中“舒”的意思相同的是( )、心情舒畅 、动作舒缓 、舒筋活血

6、(20)、对“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一句理解恰当的是( )A所有能够模仿的,这里都有。 B凡是别处有的,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C一切应该有的声音,这里没有什么不具备的。 D凡是应该有的,这里都有。(21)、对“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一句理解正确的是( )A 中间有人用力拉屋架,发出崩倒的声音。B中间有人用力推拉,发出房倒的声音。C其中夹杂有劈里拍拉屋倒塌的声音。 D其中夹杂着崩倒的声音。(22)、课文第四段对声音的描写的特点是( )、声音由小到大 、声音由远到近、声音由内到外 、声音由单一到混合(23)、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文描写一场精彩的口技表演,表现了京中善口技者的高超技艺。、

7、本文既可以当作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听众的反应烘托了口技表演之善,属正面描写。、文章结尾处道具的重现,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意。(三)问答题(24)、第一段写什么内容?文章最关键字眼是什么? _(25)、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 _(26)、课文中描写了听众的哪几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_(27)、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_(28)、文章第三节中“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这几句话的作用是什么?_(29)、由“遥闻”至“以为妙绝”,写出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大而小、疏而密、由少而多的过程,作者抓住哪些词语的变化分层展现这一情景的?_(30)、文章第四节运用了 和 相结合的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31)、课文依次描写了 、_ _和_ _三个情景,目的在于 ,即是紧扣“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一个“ ”字。(32)、“满坐寂然,无敢哗者”体现了观众怎样的心情?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