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762281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49页
《2013三维设计》二轮复习课件:第一阶段 专题一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不一样的专题,不一样的学法第一阶段考情分析学法指导第1讲高考前沿快讯知识升级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必考点讲透考点锁定常考点练清必考点常考点难点速通课时检测专题一基本概念是中学化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基础的知识,是学习的难点,学生的分化点,更是高考的重点。基本概念“块”主要包括物质组成线、性质变化线、化学用语线、分散系线、化学计量线等五条知识线。学生在学习时普遍认为化学知识概念多、反应多、实验多、公式少、定律少,感到“课上易懂,课下易忘”。因此,在专题复习时,要有意识地将化学基本概念条理化、系统化,从而逐步形成化学学科思想。近年来,新课标高考对基本概念内容的考查以选择题为主,有时也穿插于卷试题中,

2、考查的大致情况为:(1)对物质组成、性质以及分类往往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考查,以选择题为主,试题难度不大。因此复习中要特别注意一些概念的误区、特例等,以防命题者设置的“陷阱”。如忽视电解质首先是化合物,将胶体微粒带电说成胶体带电,忽视酸定义中关键词“全部是氢离子”,忽视同素异形体的存在而认为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就是纯净物等。(2)对化学常用计量以选择题为主,往往渗透于各个考点中进行考查,如各选项一般会在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电解质溶液中微粒数目等相关知识点上进行设计。(3)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特征、本质以及以电子守恒为中心的计算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和热点。(4)对离子反应的考查形

3、式主要是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溶液中离子的共存、溶液中各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等,且题型相对稳定,往往结合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等知识点命题。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运用造成偏差的原因,主要是对概念的本质未能掌握,特别是一些形相似意不同的概念更是如此。为了揭示概念的内涵,把握概念的外延,要加强对比相似概念的异同,沟通不同概念间的联系,进而形成知识系统。1“五字”运用法(1)“挖”: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概念的定义,表达式,适用范围和条件等。通过图表、模型、实验等直观手段和抽象、概括等形式明确概念。(2)“比”:运用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对不同概念进行对比。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

4、体等都有“同”字,可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对比分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3)“例”:结合典型例题理解概念是学习基本概念的重要方法。(4)“用”:学以致用,重视基本概念在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计算中的应用,善于运用基本概念,分析化学反应的现象和本质。(5)“统”:运用整体思维,使基本概念条理化、系统化。2比较分析法对相似、相近的概念抓不同点的挖掘,通过概念的各种要素进行比较分析,抓住概念的本质要素和非本质要素,提高辨析概念的能力。(1)含相同字概念的比较:元素与同位素、核素,电离与电解,氧化与钝化、炭化、裂化等。(2)相近概念的比较:溶解平衡与化学平衡、水解平衡、电离平衡,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

5、,加成与加聚,裂化与裂解等。3“对立”统一法相“对立”的概念抓共性(相互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比分析、不仅使概念的本质更加清晰、而且能确切地认识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有利于概念理解的深刻性和全面性。如相“对立”概念的比较:化合与分解,溶解与结晶,氧化与还原,酸碱中和与盐类的水解,酯化与酯的水解等。4归纳课本法课本是复习之本,只有真正掌握课本上的每一个知识点,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回到课本不是对课本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要通过对课本内容深入的领会和理解来掌握化学知识。在复习中要增强课本的使用意识,以课本为复习过程的支撑点,按考试说明(简称“考钢”)要求的知识内容,逐条逐项的对照过关。使课本的概

6、念系统化,条理化。即将零碎分散而繁杂的知识串联成知识线,再将各知识线并联成知识网,从而形成知识面,使概念浓缩与凸现,便于“系统记忆”,从而达到全面系统地梳理基本概念,形成结构合理的知识体系,防止出现“以考代学”、“以练代本”的错误做法。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5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正确判断化合价。6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7、的表示方法。7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本讲知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但试题的难度不大,在选择题中常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高新科技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为切入点,渗透到各个知识点进行考查,主要以识记和简单理解性试题为主,概念性的一些基础知识贯穿于试题之中。备考时要关注以下考点:(1)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2)化学用语的正误判断;(3)胶体与溶液、浊液的区别以及胶体性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思考回顾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蒸馏 电解质溶液导电 钝化16O转化为18O煤的气化焰色反应 葡萄糖发酵2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种类 物质种类物质的总

8、质量 物质的总能量 化学键反应前后一定不发生变化的是。归纳助学 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主要包括: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等。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判别(1)客观上看,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2)从微观上看,化学变化过程中有旧化学键的断裂,同时有新化学键的形成。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未必就是化学变化,如NaCl晶体熔化时破坏了离子键,但属于物理变化。(3)物质变化中的“三色”、“四解”、“十二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三色焰色反应显色反应颜色反应

9、四解潮解分解 电解 水解十二化熔化汽化液化氧化 水化 风化碳化 钝化 卤化硝化 酯化(橡胶)老化鉴赏领悟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化合反应均为氧化还原反应(2012山东高考)()2SiO2与酸、碱均不反应(2012天津高考)()解析:解答本题易忽视SiO2的特性而造成错误。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溶液反应,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3石油的分馏和煤的气化均为物理变化(2012济南模拟)()思考回顾下列物质:冰醋酸 NaOH溶液 CaO小苏打 纯碱 SiO2CO2淀粉溶液水玻璃 AlCl2碱石灰1属于纯净物的是,其中属于酸性氧化物,属于酸式盐。2属于混合物的是

10、,其中属于溶液,属于胶体。3写出物质中符合下列条件的化学方程式。(1)一种单质和碱溶液反应生成一种盐和氢气:。(2)一种无色气体和盐溶液反应生成一种新盐和白色沉淀:。(3)固体酸性氧化物和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2Al2NaOH2H2O=2NaAlO23H2H2OCO2Na2SiO3=H2SiO3Na2CO3SiO22NaOH=Na2SiO3H2O归纳助学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11、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CuO。(4)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Na2O2。(5)酸性氧化物也可以和酸反应,如SiO24HF=SiF42H2O,SO22HNO3(浓)=H2SO42NO2。鉴赏领悟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2012山东高考)()解析:解答本题易忽视金属氧化物中的特例而造成判断错误;如Mn2O7是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Al2O3是金属氧化物,但属于两性氧化物,而金属氧化物Na2O2则为过氧化物。2明矾能

12、水解生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2012江苏高考)()3氧元素与其他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均能形成酸性氧化物(2012济南模拟)()解析:解答本题易忽视非金属氧化物中的特例而造成判断错误。如NO2、NO、CO是非金属氧化物,但不属于酸性氧化物。思考回顾结构示意图S2:Al3:结构式CO2:甲基:O=C=O结构简式乙烯:乙酸:实验式(最简式)苯:葡萄糖:分子式、化学式臭氧:明矾:离子方程式CH2=CH2CH3COOHCHCH2OO3KAl(SO4)212H2O归纳助学常用的四种符号和七种图式鉴赏领悟判断下列描述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NH3的电子式:(2012江苏高考)()解

13、析:漏写未成键电子对而造成错误,NH3正确的电子式为。2乙酸的分子式为CH3COOH(2012海南高考)()解析:因混淆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书写方法而造成错误。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3乙醇分子的比例模型:(2012南京模拟)()解析:因混淆有机物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而造成错误。题目中的模型为球棍模型。BD 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技巧1熟悉常见化学用语的书写要求电子式指的是在原子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与化学式相同,如Ca2,阴离子和复杂阳离子的电子式必须带“”并标明所带的电荷数。如和。书写化合物的电子式时,应注意原子间的连接顺序,确定原子间连接顺

14、序的方法是先标出各元素的化合价,然后根据异性电荷吸引,同性电荷排斥的原则确定,如HCIO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为,电子式应为。对于一些特殊物质的电子式(如N2的电子式为)还需记忆。1(2012中山模拟)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手段。下列分类依据和结论都正确的是()AH2O、CH3COOH、(NH4)2Fe(SO4)2中均含有氧元素,都是氧化物BHCl、H2SO4、HNO3均具有氧化性,都是氧化性酸C赤铁矿、磁铁矿、黄铁矿、孔雀石都是常见的铁矿石DNa2CO3、Ba(OH)2、NH4Cl、Na2O2都属于离子化合物解析:选。A项中CH3COOH、(NH4)2Fe(SO4)2不属于氧化物;HCl、稀H

15、2SO4为非氧化性酸,B错误;孔雀石为Cu2(OH)2CO3,不属于铁矿石,C错误。D2(2012上海浦东新区模拟)根据物质性质进行的分类正确的是 ()AHF:弱酸 BMg(OH)2:强碱CZnSO4:难溶盐DAl2O3:碱性氧化物解析:选。Mg(OH)2属于中强碱。B错误;ZnSO4易溶于水,不是难溶盐;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A3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导电 爆炸 缓慢氧化 FeSO4溶液久置空气中,溶液呈黄色 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 工业制O2白磷转化为红磷 久置浓硝酸变黄ABCD解析:选。缓慢氧化是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是Fe2被氧化生成了Fe3,反应生成了一种新

16、物质。无水硫酸铜由白变蓝是结合水生成了胆矾。白磷转化为红磷,生成了一种新单质。浓硝酸久置分解出NO2,NO2又溶解在HNO3溶液中,使得硝酸变黄。以上变化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物质的变化和分类问题中的易错点错误判断物质的变化和分类的主要原因是:基本概念理解不准确,分不清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一些特例记忆不准确。以下是解答此类问题常出现的错误点:(1)与水反应生成碱的氧化物不一定属于碱性氧化物,如Na2O2,因为Na2O2与水反应不仅生成碱NaOH,还生成氧气;同理,与H2O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2。(2)H2、D2、T2、DT混合在一起为纯净物而不是混合物,即

17、它们属于同一种物质(依据化学组成),相同情形的还有H216O与D218O等。(3)同素异形体混合在一起为混合物而不是纯净物,虽然它们都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它们的结构不同,故其混合在一起为混合物,如O2与O3。(4)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5)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着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但存在化学键的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溶于水。典例示法下列表格中各项分类都正确的一组是 ()类别选项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 非电解质A小苏打纯净空气硝酸蔗糖B纯碱石油NaCl铁C水玻璃水泥SO2H2OD盐酸KAl(SO4)212H2O硫酸铵酒精 解析B项中铁为单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必须

18、是化合物,故B项错误;C项中水玻璃是Na2SiO3的水溶液,为混合物,SO2为非电解质,H2O为弱电解质,故C项错误;D项中盐酸为混合物,KAl(SO4)212H2O为纯净物,故D项错误。答案A即时应用下列有关物质变化和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熔融态的Al2O3导电、12C转化为14C都属于化学变化B胆矾、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都不是混合物C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本质区别是能否发生丁达尔效应DSiO2、NO2、Al2O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解析:选。12C转化为14C不属于化学变化,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溶液中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不同,NO2不是酸性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B点击下图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