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年级下册经典国学诵读十四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
2、: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
3、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一)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经典国学再现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
4、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
5、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 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 我是小助手1.传:注释经义的文字叫传。公羊、左氏、谷梁都是书名。2.荀:荀子名卿。3.扬:扬子名雄。4.文中子:王通。我是小翻译注释春秋的史书有公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人们称为“三传”。五子是指荀子、扬子、王通、老子和庄子。考考你的智慧1.左传的作者是( )A.左丘明 B.公羊高 C.王通2.老庄指的是( )A.老子和左庄 B.老子和庄子 C.老人和庄子3.荀子著有( )A.韩非子 B.荀子 C.列子弘扬传统文化 一鼓作气左传中记载了许多历史故事,给后人借鉴
6、。“一鼓作气”就是其中的一个。鲁庄公率领军队前往应战。鲁国的一位叫曹刿的将军率部队与齐国交战。当齐军擂第一遍鼓时,曹刿按兵不动,齐军擂第二遍鼓时,曹刿还是没下令,齐军第三次准备进攻,还是不见鲁军应战。齐军士气大减,情绪顿时低落下去,大家纷纷坐下来歇息,队伍也开始松散下来。这时,曹刿对鲁庄公说:“进攻的时机到了。”随着雨点般的战鼓声响起,早就摩拳擦掌的鲁军将士奋勇出击,齐军还没有来得及防备,顿时丢盔弃甲,四处溃逃。战斗胜利后,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要等齐军擂了三次鼓后才出军?”曹刿说:“打仗,最重要的是勇气。擂第一遍鼓时,士气最旺;第二次击鼓时,士兵的勇气已经减退;擂第三次鼓时,士兵已经没勇气了
7、。这时我军再擂鼓进攻,士气旺盛的军队去进攻松懈疲乏的军队,当然能取胜啦!”(二)经典国学再现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我是小助手1.羲:伏羲氏,风姓,号太昊。2.农:神农氏,姜姓,号炎帝。3.黄帝:姓姬,名轩辕。我是小翻译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号称“三皇”,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两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的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考考你的智慧1.“三皇”指( )A. 伏羲氏、神农氏、黄帝 B. 伏羲氏、神农氏、唐尧 C.虞舜、神农氏、黄帝2.“盛世”是谁创建的?( )A.尧和舜老子和
8、左庄 B.唐和虞 C.三皇3.你知道尧舜的什么故事呢?在下面写出一个故事的名字吧。知识链接 禅让制到继承制尧、舜、禹三代实行的是“禅让制”,后来禹的儿子启把禅让制变成了继承制。为什么要实行“禅让制”呢?因为尧、舜、禹时期是以天下为公的,尧为了能够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在自己的宫殿前设置了谏木,这就是华表雏形。全国的老百姓,谁有意见,谁就来提。为了使自己的后继者,也能公心于天下,尧对舜考察了几十年,才把帝位传给了大孝子舜。舜同样为了公心于天下,把帝位传给了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的禹。所以,尧、舜、禹三代传位纯粹是出于公心,而不是个人的私欲。到了禹的儿子启手里,把“禅让制”改为了“继承制”。参考答案(一)1.A 2.B 3.B (二)1.A 2.B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