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人教.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75131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人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人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人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识字8人之初知识与技能1正确认读13个生字,会写“之、相、近、习、远、玉、义”等7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3背诵人之初,体会其中包含着的意思。过程与方法1通过拼读、比较、书写掌握本课生字、新词。2通过多读,理解人之初的含义。3通过熟读,达到背诵人之初的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人之初中为人的深刻含义。1正确认读13个生字,会写“之、相、近、习、远、玉、义”等7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人之初中为人的深刻含义。一、导入1你知道古时候,孩子上学的是哪本书吗?(三字经),三字经就是三个字为一句,它告诉了人们许多做人的道理直到今天人们还在传诵。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节选的两段。

2、看看它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板书人之初)2齐读课题,读准“之”“初”两个功翘舌音的字。二、初读课文1师范读。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最好的方式认识本课生字。(2)把诗文读熟。3同桌互读课文。4教师指名读课文。5教师检查认字情况。(1)出示生词。人之初性本善贵以专成器知义(2)开火车读。分男女生读。三、理解课文1自己读课文,在读正确的基础上引发思考:(1)点评词义:人之初:人刚生下来的时候。性本善:本性原来都一样。贵以专: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成器:成为精美的器物。知义:懂得礼仪。(2)读了这两段,你有什么感受?

3、想说些什么?2先在小组内说一说。3派代表说一说。(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指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4熟读背诵。四、合作探究,指导书写1小组合作,书空交流“之、相、近、习、远、玉、义”7个字的笔画、笔顺。2全班交流。3讨论:“之、相、近、习、远、玉、义”7个字怎样写才好看?之:独体,3画,第二笔是横撇。近:半包围结构,7画,第一笔是撇。习:独体,3画,第三笔是提。玉:独体,5画。义:独体,3画,第一笔是点。4学生自己在书上练习书写。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

4、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5小组互评,教师巡视。五、作业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

5、,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我们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三字经内容是十分丰富的,今天我们只是读了其中的两个片段,课外有时间的话,可以继续诵读。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识字8人之初人之初性本善贵以专成器知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