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棉花姑娘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棉、娘”等13个生字。会写“病、别”等7个字。能够借助实物、图片或联系上下文理解“碧绿、雪白、可恶、盼望、惊奇”的意思,理解并能运用“碧绿碧绿的 ”、“雪白雪白的 ”的短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对话。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燕子、啄木鸟、青蛙、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知道它们是益虫和益鸟;蚜虫是害虫。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教学难点:词语理解、分角色朗读。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1.出示实物“一朵棉花”。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样东西,出示“棉花”,你知道它叫什么吗?顺势指导书写“棉”
2、(棉花是植物,所以左边是“木字旁”,棉花是白色的,所以右上是“白”,它可以做成棉布、毛巾等,所以右下是“巾”。)指导“花”字的读音。师范读,生跟读。指名读。 2. 引出课题。 指导书写“娘”并指导轻声的读音。 观察“姑娘”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都是女字旁。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棉花又不是人,为什么叫棉花姑娘? 师:作者把棉花当做人来写,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二、整体把握 识记生字 (一)倾听范读,整体感知。 1.师范读课文。生边听边思考:故事中都有谁?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二)自学课文 识记生字 1.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 棉花姑娘的叶子上有 ,她先请 给她治病,接着请
3、 给她治病,然后请 给她治病,最后, 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2认读词语。 棉花 姑娘 治病 燕子 别人 树干 忽然 惊奇 七颗星星 七星瓢虫 吐出 3.读含有生字的句子。 三、读文解词练习运用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指导书写“病”和“医”。 书写 “病”:一点在中央,一横略上扬,一撇长长的,点、提别忘了。丙字写在右下方。 书写“医”:三框很调皮,一横先写上去,里面的内容写进去,最后竖折来补齐。 3.理解“可恶”。 简介蚜虫:它很小,比芝麻还小,但是危害很大,它专吸植物叶子里的水分和营养,是一种害虫。棉花姑娘特别厌恶甚至是恼恨蚜虫,因此,就说“可恶的蚜虫”。注意“恶”
4、的读音。生活中,有哪些东西让你感觉特可恶的,填空:可恶的( )。21世纪版权所有 4.谁能把棉花姑娘的心声读出来。感叹号就是棉花姑娘焦急的心呀! 5.师:在生活中,你有什么盼望的事吗?(用盼望说一句话) (二)学习第二、三、四自然段。 1.师:燕子、啄木鸟和青蛙是因为什么原因不帮忙呢?在文中找到答案画出来。 2.先同桌交流,然后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理解“惊奇”。 师:这几位医生各有各的本领,但是对于棉花姑娘的病却无能为力,正当棉花姑娘愁眉苦脸时,“忽然,一群圆圆的小虫子飞来了,很快就把蚜虫吃光了。棉花姑娘此时是什么样的表情?21 让学生带着“惊奇”的表情表扬
5、读棉花姑娘的话。 2.指导书写“奇”。先让学生观察字形,上面的“大”字写的小一些,下面的“可”字稍大一些,中间一横最宽。 3.认识七星瓢虫,请学生替七星瓢虫做自我介绍。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师:七星瓢虫把蚜虫吃光了。棉花姑娘的病好了之后,她的心情怎么样?“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
6、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四、拓展延伸回归主题今天我们不仅学了一篇童话故事,还知道了一些科学常识。像这些对人类有益的鸟和虫,我们把他们叫益鸟、益虫。板书(益鸟益虫)请你课下收集益虫和益鸟的资料。在后边的几篇课文里,我们会接着去探索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