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2美丽的彩虹 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74744 上传时间:2025-11-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2美丽的彩虹 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2美丽的彩虹 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2美丽的彩虹 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美丽的彩虹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设计思路美丽的彩虹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小儿歌,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雨后彩虹的美丽景象,是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0主题单元“雨中”的第2篇主体课文,整篇儿歌共分为6节,每一小节都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第一课时我主要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模式进行课堂设计,共分三场比赛,比读书,比识字,比感知课文内容,力争让学生在比赛中达到学习目标,当然,课堂上教师的有效引导就显得更为重要。教学目标1、学会认读13个生字,会写“巨定、色”三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能够认识晴、虹、空、神、遥、仙、女、

2、戴、定、顶、滑、巨、颜、淡这些生字。 2、能够正确书写生字。 3、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有谁喜欢猜迷语吗? “天上有座彩桥,不用水泥和木料,只好看不好走,太阳公公把它造”。 谁来猜猜看?(彩虹)板书课题,并齐读课题。利用课件大家一起欣赏美丽的彩虹!提问:你觉得彩虹怎么样?()的彩虹,请学生说一说。【设计意图:谜语和多媒体课件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利用多种渠道,发展思维的灵活性,注重从小就培养孩子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猜谜导入,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聊聊彩虹,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也可以大体感知彩虹。】二、第一次比赛:比读

3、课文。1、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用圆圈标出来。2、听老师读课文,注意听清字音。3、同桌用一本书读课文两遍,比谁合作的好。4、朗读比赛:读的同学声音响亮,吐字清楚,听的同学用手指,当好小法官。 5、评比,选出朗读之星。【设计意图:一方面利用挑战形式不但让学生好胜好强的心理得到发挥,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另一方面,让学生合作学习,相互评价,学会反思,正确地认识自己,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三、第二次比赛:比记生字1、出示注音的词语,让学生认一认。hng shn yo xin dng 彩 虹 神奇 遥远 仙女 一 定 dng yn hu kng j 顶上 颜 色 滑下 天空

4、巨大 qng yu dn 雨过天晴 越来越淡2、去掉拼音,安排三关比赛请学生读一读。彩 虹 神奇 遥远 仙女 一 定 顶上 颜 色 滑下 天空 巨大 雨过天晴 越来越淡3、第一关:我会读 (多形式读词语,并选择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4、第二关:我会认(1)出示生字,多形式认读。(2)选择喜欢的字进行扩词比赛。(3)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5、第三关:我会用。(小练习)变魔术 晴日 +( )=( )淡氵 + ( )=( )6、第四关:我会写。()指导学生观察每个字的占位及压线笔,并说一说怎么才能写好。()教师范写,学生书空。()学生在写字书上进行书写,教师展示并评比。4、识字小游戏。(1)

5、请小神仙上天梯(读词语)(2)请学生摘星星(认字并组词语)【设计意图:识字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中把握好层层深入的原则,由注音词语到无音词语,再到生字,由词语的认读到说话,再到生字的识记方法交流,扩词比赛等,在每个环节中各有侧重,这样就克服了识字的复杂性。同时,注意变换各种形式去引导学生参与,如识字时开展开火车、摘星星、上天梯等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再者将识字检查以闯关的形式进行,孩子们的比拼心理被充分调动,使课堂充满了乐趣。】四、第三次比赛:比感知课文内容。、请学生自由读课文。2、感知课文的内容。(1)彩虹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指名练习朗读。(2)、

6、文中有哪些小朋友来看彩虹了?指名说一说。【设计意图:打破传统而古老的“串讲”形式,要以学生的阅读为主,学生可以采用自读、自悟等形式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五、布置作业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

7、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

8、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1、把课文美美的读给家长听。“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2、画一条你见过的彩虹,明天与大家比一比。【设计意图:鼓励学生把培养起的对事物的真挚感情带出校园,融入家中,融入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