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小蜗牛教学目标1.会认“住、孩、玩、吧、发、芽、爬、呀、久、回、全、变”12个字。会写“对、妈、全、回”4个字,认识1个偏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了解四季的特点和蜗牛的生活习性。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通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和蜗牛的生活习性。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MV,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2.学生
2、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3.检查识字情况。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树”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有错及时纠正。4.学习新部首“”。5.整体感知,学写生字。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1.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是怎么找到的?2.你能找到它们的第一次对话在第几自然段吗?3.这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那干什么?4.从这个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吗?5.图文结合,指导朗读。6.小蜗牛在春天出发,爬了好久才回到家,告诉妈妈他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
3、有趣的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小蜗牛又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让我们快到课文中去找找吧!二、自主学习,感受四季特点1.自然过渡,学习第二次对话。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妈妈的第二次对话。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 (1)这部分是谁说的?请你读一读。你能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吗?(2)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 (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4)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2.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
4、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1)出示自学提示:小蜗牛和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用横线画出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干什么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
5、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2)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三、角色朗读,情境再现四、指导书写1.出示“全、回”两个字。2.尝试给生字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