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 第二十九课嫦娥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下册课文导入神话故事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下册课文导入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下册 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晚唐代表诗人,才学兼具,却多愁善感。二十多岁便考取进士,他原来也有很高的政治抱负,但一生中却被政治派别和感情的痛苦所纠缠,以致于抑郁不得志,而造成他伤感忧郁的性格。李商隐考取进士后,与王茂元的女儿结婚,婚后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但不久夫人死了,他非常感伤。政治上的冲突,情感上的失落,使他的诗
2、呈现忧愁悲伤的情调,其诗意境朦胧,情感忧郁感伤。我们在学嫦娥诗时会有所感受。作者介绍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会认“烛”“晓”两个生字,会写“屏”“烛”“晓”“偷”四个字。2.能背诵嫦娥,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下册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课文讲解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下册云母 屏风 烛影深,长河 渐落 晓星沉。嫦娥 应悔 偷灵药,碧海 青天 夜夜心。嫦 娥李商隐课文讲解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下册课文讲解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银河渐渐疏落
3、,启明星要消失了。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下册课文讲解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下册课文讲解云母 屏风 烛影深,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本来也许可以给独处孤室的不寐者带来一些遐想,而现在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者,现在连这最后的伴侣也行将隐没。长河 渐落 晓星沉。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下册课文讲解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
4、夜夜心。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下册“应悔”是揣度之词,这揣度正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由于有前两句的描绘渲染,这“应”字就显得水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课文讲解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下册课文讲解“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下册古诗是我们民族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嫦娥这首
5、诗不只饱含着丰富的情感,还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呢。现在我们来讨论讨论,嫦娥该不该偷吃灵药?(失去了幸福生活,得到的是痛苦。虽然长生不老了,但一个人生活在没有人间温暖的月宫中,又有什么意思呢?)课文讲解反复朗诵,体会诗歌的感情。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下册反复朗诵,体会诗歌及诗人的感情。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课文讲解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下册课堂小结我们的祖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国,我们的祖国也是一个诗的国度。自从有了文明,诗就诞生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孩子们,作为文明古国的子孙,我们真应该多读诗,多背诗,在诗中去丰富我们的情感,洗涤我们的心灵,在诗中去追寻古老的文明,去感悟民族的精神和智慧。孩子们,让我们以经典为友,以诗书相伴,走向美好人生。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下册课堂练习把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给家人或朋友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