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何今年中考数学满分高分卷不多据了解,今年中考数学并不难,但是得满分和高分的学生并不多,问题究竟出在哪?某参与阅卷的资深初中数学教研员的概括分析或许能给新初三生带来前车之鉴,以防再走前人老路。解题过程中的步骤写不清楚一般而言,数学试卷最后几个大题考察的是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需要学生用文字将步骤按顺序表达清楚。但有些学生表达能力欠佳,逻辑推理顺序颠三倒四,解题过程不严密、不完整,跳过中间几个重要的解题步骤。特别是在一些证明题中,由于结果“众所周知”,得分的关键是学生在解题时是否能踩准得分点,所以就会出现考生走出考场后对数学的答题信心满满,“扬言”可以得到高分,但最后分数出来却“傻了眼”,殊不知正
2、是因为解题的不严谨被扣了分。该教研员提醒,做大题时,学生一定要对每一个步骤都心里有底,做到每一个步骤都有准确的依据来支撑。将未知条件认定为已知条件有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有自以为是的“老毛病”,明明一些条件是需要通过证明来获得的,但他却自作主张将它当成已知条件来用而被扣分。就如今年的一道几何计算题,在答题时需要证明3个点在同一直线上,但是不少学生却自说自话将它看成已知条件,不经证明直接用,虽然最后的答案没错,但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会被扣分。与这个毛病相似的还有,一些学生会“自编”定理,不要说没有学过这个定理,在数学界压根就没有这个定理的存在,但就是有学生会将这个“子虚乌有”的定理用在解题过程中,还用
3、得“有声有色”,就算最后答案一字不差也躲不过被扣分的命运。解题方法选错一道题目的解题方法可能有好几种,但是每个方法解题所用的时间不一,有的仅用几个步骤就可以“瞬间”解完,但有些方法却容易将学生引入思维的“死胡同”,不仅解不了题,还浪费了考场中有限的时间,所以选对方法是正确且快速解题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填空题和选择题,有些题其实不用过多的计算,就可以巧用简便方法解题。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
4、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近年来,中考数学的难度都不大,很多考生走出考场都会说一句:这些题目我好像在哪里见过。其实考纲中的知识点翻来覆去就那么多,每年的题目样子可能会悄悄做些“变化”,但实质考察的还是这些知识点,这就需要学生的火眼金睛来识破披在题目外的“包装”了,而依靠平时单纯的多做题时是没用的,一定要吃透每一个知识点;有些学生易凭感觉做题,同一类型的题目有时能做对,有时却做错,老师和家长问起来推说“粗心造成”,但他并没有想过深层原因,就是因为没有研究透这个知识点,所以才会在基础不牢固的情况下忽对忽错。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