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检测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班级:_姓名:_得分:_一、古诗文名句填写(8分,每小题1分)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_。(范仲淹岳阳楼记)2_,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4湖心亭看雪中点明偶遇知音的惊喜之情的句子是:_!5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_,_。6醉翁亭记中概括描述滁州地理环境特征(领起全文)的句子是:_。7苏轼水调歌头中的“_,_”道出了词人对普天下人们的美好祝愿,与张九龄的诗望月怀远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8醉翁亭记中写出醉翁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情趣所在
2、的句子是:_,_。二、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共21分)9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谪守(zh)骚人(so)冥冥(mn)朝晖夕阴(hu)B霪雨(yn) 皓月(ho) 谗言(chn) 浩浩汤汤(shng)C霏霏(fi) 嗟夫(ji) 潜形(qin) 宠辱偕忘(xi)D林壑(h) 潺潺(chn) 琅琊(lng) 雾凇沆砀(kng)10下列加点词的释义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湖中人鸟声俱绝(消失)B树林阴翳(树荫)C太守谓谁(为,是) D日星隐曜(光芒)1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临溪而渔身临其境B山间之朝暮 暮色苍茫C更有痴似相公者 是日更定矣D觥筹交错 一筹
3、莫展1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1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属予作文以记之B百废具兴C杂然而前陈者 D蝉则千转不穷1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译文:因为太阳升起来了,山林里的雾气才散开;因为云彩聚集在一起,山洞的光线就变暗了。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译文:游人离开后鸟儿就欢乐了。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译文: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的上面。D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译文: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
4、全是白皑皑的。15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B范仲淹,字希文,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谥号文忠。C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由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D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宗子,号陶庵,明末清初人。出身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1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
5、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如何建设“生态乡村”?社会各界的观点和见解不尽相同。_;_。_。_。也就是说,“生态乡村”应当是_和_。也有人认为应当建立一套普遍适用的生态乡村规划建设标准有的人认为“生态乡村”就是植树种草,引水修路然而,乡村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庞大系统,必须用“符合生态理念”来认识“生态乡村”依照这些观点,“生态乡村”似乎有一个共同的形象,那就是“屋舍整齐、绿树成荫、处处美景”的现代化新农村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经济生态综合协调发展整体优化的乡村ABC D17语文实践活动(5分)材料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缩写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
6、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都是计算机通过音像识别等方式,获得音视频的感知输入,然后利用大数据对当前面临的一些情况做出反应与处理。材料二:(1)从上面材料一中,提取人工智能工作原理的三个关键短语。(3分)_(2)用简洁语言从材料二两个图表中,分别归纳出两条主要信息。(2分)_三、浅层次阅读理解(共9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课内古诗,回答1819题。(5分)行路难(其一)李 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
7、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8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19“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简要分析。(3分)_(二)阅读下面这首课外古诗,回答2021题。(4分)湖上寓居杂咏十四首(其二)姜 夔湖上风恬月淡时,卧看云影入玻璃。轻舟忽向窗边过,摇动青芦一两枝。【注】姜夔(ku):宋朝著名诗人。玻璃:形容西湖
8、湖面如镜子一般。20第二句诗中“卧看”二字体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2分)_21三、四句诗展现了怎样的情景?请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2分)_四、深层次阅读赏析(共32分)(一)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选段,回答2225题。(10分)【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9、“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2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念无与为乐者(想念,思念)B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C与余舟一芥(小草)D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23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文“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字,从听觉入手,写出了寒冬雪后西湖的冷寂。B乙文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
10、长。C乙文第二、三句中的“遂”“亦”二字流露出作者与张怀民相知的喜悦。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被贬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甲文写金陵人饮酒的场面,是为了突出雪景的迷人。24把文言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_(2)_25古代游记大多较简。通常开篇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中间写景,篇末感怀。甲、乙两文也是如此,甲文着重“痴”,乙文强调“闲”,你是如何理解这“痴”与“闲”的?(2分)_(二)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2629题。(12分)【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11、,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世之人有喜作肥字者,正如厚皮馒头,食之未必不佳,而视其为状,已可知其俗物。字法中绝将五十年,近日稍稍知以字书为贵,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古之人岂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然后世不推此,但务于书,不知前日工书者随纸与墨泯弃者不可胜数也。使颜
12、公书虽不佳,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其节见于艰危。李建中清慎温雅,爱其书者兼取其为人也。岂有其实,然后存之久耶?非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其馀泯泯不复见尔。(选自书学集成汉宋卷,有删节)2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1)伛偻提携_(2)宴酣之乐_(3)字法中绝将五十年_(4)后世见者未必不宝也_27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至于负者歌于途于我如浮云B醒能述以文者 杨凝式以直言谏其父C禽鸟知山林之乐 食之未必不佳D泉香而酒洌 而追踪前贤者未有三四人2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_(2)非
13、自古贤哲必能书也,惟贤者能存尔。_29欧阳修的“为人”之道,既体现在为官之时,又体现于书法之论中,请根据两个文段内容,简要分析。(2分)_(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3033题。(10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曾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粥不继,日昃始
14、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选自范仲淹苦学)【注】粥:稠粥。日昃:太阳偏西。3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既长_(2)日昃始食_3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1)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_(2)遂大通六经之旨。_32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各划两处)(2分)(1)居 庙 堂 之 高 则 忧 其 民,处 江 湖 之 远 则 忧 其 君。(2)遂 大 通 六 经 之 旨,慨 然 有 志 于 天 下。33怎样评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分)_五、写作展示(共50分)34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
15、成任务。题一:品它千遍也不厌倦要求: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题二: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作文。大千世界,绚丽多彩。为田野着色,大地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致;为生活着色,人间充满暖意盈怀的真情;为梦想着色,人生拥有执着不懈的追求;为心灵着色,我们收获受用无穷的真知请以为_着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写在答题卡上。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卷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第三单元检测卷1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怀旧空吟闻笛赋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16、5浮光跃金静影沉璧6环滁皆山也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8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9B(A.mnmng;C.qinqin;D.knghng)10B(翳:遮盖)11B(傍晚;A.靠近/到,进入;C.还/古时夜间的计时单位;D.酒等/计策)12B(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13C(A.“属”同“嘱”;B.“具”同“俱”;D.“转”同“啭”)14A(译文:像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15B(谥号文正)16C17(1)音像识别、感知输入、反应与处理。(2)中国在人工智能专利方面获得长足的进步,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量赶追美国。人工智能受社会资本青睐。18A19用典。运
17、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20向往自然,追求宁静(或“闲适”“愉悦”“沉静”等)。21展现了静谧怡人的湖上夜景:一叶扁舟窗外过,轻快迅捷,微波轻漾,芦苇随之摇曳。22A(念:考虑,想到)23D24(1)我撑着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去湖心亭看雪。(2)庭院地面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吧。25张岱的“痴”表现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充分彰显了他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而苏轼的一个“闲”字,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乐观豁达的感情,都包含其中,意味深长。26(1)牵扶,这里是
18、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2)尽兴地喝酒(3)断(4)珍爱,珍重27B28(1)人们知道跟从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2)并不是自古以来的贤者就能写好字,是只有贤者的字才能流传。29为官:与民同乐,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怡然自得。书法:他的书法透露出他所处的时势,身处艰难局势,书法仍体现出他的气节。【乙译文】世上有喜欢把字的笔画写得很肥腴的人,这种字就像皮很厚的馒头,吃起来不能说它的味道不好,但是它的形状太不受看了。写字的法则失传,将近五十年了,近来(有的人)稍微知道书法是“写”出来的,但是能达到前代高手水平的,恐怕没有三四个人。前代的人难道都擅长书法?只有德才兼备的人(的书
19、迹)才传流至今。然而后代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只是一味练字,却不知道以前善于书法的(人)连同他的书迹一起泯灭了的简直数不胜数。假设颜真卿的书法并不好,但是后人(由于敬重他的人品)见到他的书迹也必然珍爱有加。杨凝式用梗直的言辞来规劝他的父亲,其高洁的操守显现于艰难危急的时节。李建中有清廉谨慎温和雅致的品质,爱他书法的人兼爱他的为人。难道不是因为这些才让他们的书迹流传到现在的吗?并不是自古以来的贤者就能写好字,是只有贤者的字才能流传,其他的全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失,后人再也见不到了。30(1)已经(2)才31(1)有时他疲倦想打瞌睡,就用冷水洗脸。(2)于是他精通了六经的主旨要义。32(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33体现“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思想,有积极意义。但其中也包含“忠君”思想,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乙译文】范仲淹两岁时就失去了父亲,母亲贫困没有依靠,就改嫁给长山朱氏。他长大后,知道出身于世代为官的人家,感动地哭着辞别母亲,离开到南都,进入学堂,不分日夜刻苦学习,整整五年不曾解开衣服好好睡觉。有时他疲倦想打瞌睡,就用冷水洗脸。他经常连稠粥都吃不上,每天要到太阳偏西才开始吃饭,于是他精通了六经的主旨要义,有慷慨兼济天下的抱负。他经常朗诵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3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