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作业(二十一)一、选择题1.海国图志序言中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上述言论反映出作者()主张与外国礼尚往来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学习西方技术旨在抵御外国侵略A.B.C. D.【解析】由“以夷款夷”可知正确;由“师夷长技以制夷”可知正确;属于资产阶级的主张,应排除。【答案】C2.下列关于林则徐、魏源等倡导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的评述,正确的是()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其思想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都主张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都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A. B.C. D.【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准确识记他们的阶级属性,都是地主阶
2、级,他们倡导向西方学习的目的是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封建制度。【答案】B3.鸦片战争后,以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其主张是()A.中学其本也,西学之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B.师夷长技以制夷C.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D.请执卢梭诸大哲之宝幡,以招展于我神州土【解析】A项是洋务派的观点,C项是顽固派的观点,D项是革命派的观点。【答案】B4.林则徐、魏源的思想尽管还是传统变革思想的延续,但却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开端,他们的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是()A.抵御了外来侵略B.使清政府开始学习西方C.呼吁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D.使人们意识到了清政府的落后【解析】A、
3、B两项均不符合鸦片战争后的史实;D项不是其主要作用;其主要作用在于呼吁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答案】C5.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统治集团分为两派:甲派主张“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乙派认为“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这反映出他们的根本分歧在于()A.对待外洋事物的态度B.对待清政府的态度C.对待外国侵略者的态度D.对待农民起义的态度【解析】材料中可以看出两者对待外洋事物的态度存在根本分歧。而两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对待外国侵略者和农民起义的态度。【答案】A6.“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提出这一思想的根本目的是()A
4、.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权威B.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清朝的统治C.维护传统的政治文化的延续性D.走抵御外侮,谋其自强之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这一思想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答案】B7.19世纪中期,“中体西用”的主张在中国比较流行。该主张实质上是()A.反对任何社会变革B.主张在中国进行器物变革C.反对封建传统思想D.是思想领域的一次大革命【解析】“中学为体”就是反对在中国进行制度和思想的变革,“西学为用”就是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变革中国的器物。因此,A、C、D三项不正确。【答案】B8.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
5、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这表明他()A.主张“中体西用”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解析】郭嵩焘的观点是:西方国家在国家建设方面,把政治制度建设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经济发展。同时强调军事科技的发展,以保证国家的强大。材料表明郭嵩焘强调的是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尽得西洋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海国图志材料二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以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
6、,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请回答:(1)材料一属于什么派别?其主张是什么?(2)材料二属于什么派别?其主张是什么?【解析】本题以我国近代主要政治派别的思想主张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习西方主张的提出和“中体西用”思想的产生。第(1)、(2)问较简单,通过分析所给两段材料反映的内容,可判断其派别及主张。【答案】(1)派别: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2)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引进军事装备和发展军事工业。10.有人把19世纪中期在相似机遇面前,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比作“中日洋务运动竞赛”,竞赛的结
7、果是中败日胜。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李鸿章认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唯枪耳,炮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梁启超论李鸿章材料二19世纪末,日本著名的思想家福泽谕吉直截了当地为日本指出了这样一条便捷之路:“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坐待邻国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大国崛起解说词日本百年维新材料三(1884年,日本学者冈千仞来华考察)事后,冈千仞认为:“(中国)政治腐败,百度废弛,纲纪紊乱,一切名器,有名无实。事无大小,皆成贿赂,尤忌变更旧制。”王晓秋近代中日关系史研究材料四(日本)该国近年改变旧制其变衣冠,易正
8、朔,每为识者所讥,然如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开煤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台湾之举。1874年12月10日李鸿章给同治帝奏折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2)为了“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日本明治维新采取了什么经济、文化措施?(3)根据材料四,简要评析李鸿章对日本明治维新的认识。(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错过这次机遇的主要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第(1)问,结合材料进行归纳。第(2)问,注意限制语是经济、文化措施,可从教材中概括。第(3)问,在理解材料四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第(4)问,应主要从当时的政治环境等内因方面分析。【答案】(1)中体西用(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2)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封建文化(或发展近代教育)。(3)李鸿章赞成日本学习西方军事和工业技术,以及派遣留学生等措施,有其进步性;但他反对日本进行的政治改革,体现了他的保守性和落后性。另外他已经意识到日本维新之后的侵略企图,有前瞻性(或有一定的政治远见)。(4)洋务运动不敢触及封建制度;政治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