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会“呼吸”的公路学习目标:1.会读会写生字生词,了解字、词的意思。2.借助旁批,弄清公路“呼吸”的方法,认识其作用。培养爱护环境、热爱科学的意识。一、读课题质疑,导入新课。齐读课题,提出疑问。1.“呼吸”是什么意思?2.题目中为什么要加引号?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做上记号。2.本课生字。创污质氧减效利杂距置2.自主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公路是怎样呼吸的?公路会“呼吸”有什么好处?3.通读语句,了解课文大意。分组朗读课文。随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污染:有害物质的散步对正常生活造成的危害。氮氧化物:是一种化学物质,对人体有害,但却是植物的肥料。溶解:固体、液体或气体物质的分子均匀分布在一种液体中。微生物:生物的一大类,形体微小,构造简单,繁殖迅速,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如细菌、真菌、病毒等。三、学习重点段落。1.学习第三自然段,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弄清公路是怎样呼吸的。2.结合旁批内容,理清本段叙述的思路,从而弄懂公路呼吸的具体措施。四、总结全文。从全文看,“呼吸”是什么意思?呼吸本是指生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人和高等动物用肺呼吸,低等动物靠皮肤呼吸,植物通过表面组织进行气体交换。公路“呼吸”是拟人化的写法,在这里指利用公路两旁的土壤来帮助清楚氮氧化物。五、课外拓展。小组交流: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怎样爱护环境、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