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年级上册《画》说课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第五册).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79539 上传时间:2024-06-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上册《画》说课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第五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年级上册《画》说课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第五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年级上册《画》说课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第五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年级上册《画》说课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第五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年级上册画说课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第五册)一年级上册画说课设计咸丰县尖山乡龙潭坝小学秦家宇一、说教材特点画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课文部分第一课的内容,这是一首五言谜语诗,诗人用优美、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山水图,紧紧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课文里有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衬的美感。图文对应,能使学生有滋有味地看图读文,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生机勃勃的景色。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读:能够正确拼读拼音,读准古诗的每一个字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认:通过本堂课的学习,认识个生字。理解:

2、了解“远”和“近”、“有”和“无”、“来”和“去”是意思相反的词。、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反复地拼读,同桌正音,等方法,使学生读准每一个字音。学生通过听,自由朗读,同桌互读,分小组朗读,齐读等不同的训练方法,能够流利地朗读古诗的诗句,试着背诵。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无形地识字,再通过齐读,开火车读,男女读等方法巩固生字。通过学生自己找反义词,读反义词,理解反义词,再记住它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反复朗读,了解古诗内容,懂得这首古诗讲的是一幅山水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和喜爱朗读古诗的情感。三、说教学策略、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初读古诗,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这一点非常重要,假如学生连字音也读不准,

3、哪来读的感悟。这里我安排了各种读法,由于学生已经学了所有的汉语拼音,能够独立地拼读音节,所以我先让学生自己拼读,再同桌互读,接着指名读(35名),然后分小组读,最后齐读。通过各种不同读的训练方式,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读好,有些基础比较弱的学生要进行个别指导。虽然这首古诗只有个字,但是里面的字比较难读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难区分,比如说“色”读成“shè”,“近”读成“jìng”,还有“听”、“声”、“春”、“惊”。“近听水无声。”这一句特别难读,学生容易把“近听”这两个字都读成后鼻音。我把这些字着重让学生练读,分开读,连起来读,放在诗句里读,直到学生读好为止。、细读古诗

4、,读出韵味细读古诗,就是要读好古诗。怎样读好,读出古诗的韵味?古诗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朗读起来琅琅上口。为了使学生读出味儿来,读出感觉来,我设计了两个环节:让学生听读,我范读,学生听;标上停顿记号“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划两条线的地方声音延得长一点,划一条的地方声音延得稍微短一些。然后反复练读,采用自由读,个别读,男女读,小组读,配乐读多种形式,最后熟读成诵。、诵读古诗,读懂诗意:我这里所说的“懂”,并不是说要说出每个字词的意思。根据一年级的特点,我只要求学生初步知道这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水无声”、“花还在”描写的就是这幅画。我先让学生整体感知,再反复读。读好

5、后,我例举诗中的一组反义词“远近”,通过采用各种形式反复地读,让学生们理解什么是反义词,然后到书中找出其他两组反义词。、背读古诗,加深体会:学生通过不同方式不断的练读,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在课堂上已经能背出了,还不会背的学生,让他们课后再读,要求人人会背,这样就能加深对古诗的理解。5、字词训练,反复认读:在教学本课生字时,先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通过前面学生反复地读课文,再让学生圈出自己已经认识的字,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能认识所有的字。当生字与生动有趣的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识字难度就大大降低了。然后我把要求掌握的生字拿出来,反复练读,采用齐读,开火车读,男女读,读的时候及时正音。然后把拼音擦了,再练读。通过这样反复认读训练,达到识字教学的目的。本节课要学生会写两个生字“人”、“火”。写字时,首先还是要规范写字姿势,这是他们入学时就反复强调的。其次要着重强调写字的笔顺,要求学生一定要严格按照笔顺来写。最后要求写好每一笔,摆好每个字的结构。每课书后面都有“描一描,写一写。”我在教学这两个生字时,自己先在黑板上示范,然后让学生书空,书笔画,再描一描,最后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写一写,让学生在课内完成。通过初读、细读、诵读、背读、认读这五部曲的层层深入,完成了读的教学目标。当然,以上设计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诚望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