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7047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四川省成都市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8年秋四川省棠湖中学年高一第三学月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关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说法正确的是( )A. 生命系统中各生物体均具有多种组织和系统B. 一个病毒属于生命系统的个体层次C. 蛋白质、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 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各生物具有相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答案】C【解析】生命系统中单细胞生物体既是个体也是细胞层次,不具有组织和系统层次,A错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B错误;蛋白质、核酸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C正确;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各生物具有不同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如植物无系统层次,D错误。【考点定位】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

2、展【名师点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2)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分子、原子、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3)生命系统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4)生命系统包括生态系统,所以应包括其中的无机环境。2.“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对此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其理由的是( )A. 除病毒等少数种类外,所有的生物体都由细胞构成B. 从细胞内分离出的结构不能在细胞外长时间的培养和生存C. 构成不同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和含量相同D. 病毒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病毒的增速必须在宿主细胞

3、中进行【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细胞中进行生活。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是指单细胞生物每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通过各种分化细胞协调完成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详解】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A不符合题意;从细胞内分离出的结构不能在细胞外长时间培养和生存,说明“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B不符合题意;构成不同生物细胞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基本相同,含量差异较大,C符合题意;病毒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新陈代谢,病毒的增殖必须在宿主细胞中进行,D不符合题意。故选C。3. 下列物质中,既含N元素又属于生物大分子的一组

4、是A. 核苷酸和核酸 B. 载体蛋白和核酸C. 淀粉和肝糖原 D. 脂肪和胰岛素【答案】B【解析】核苷酸是小分子有机物,是核酸的基本单位,A错误;蛋白质和核酸都是大分子有机物,两种的组成元素都含有C、H、O、N,B正确;淀粉和糖原都属于糖类,只有C、H、O三种元素,C错误;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且不是生物大分子,D错误。【考点定位】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名师点睛】细胞中的元素与化合物对比记忆表:大量元素CHONPSKCaMg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最基本元素C鲜重含量最多的元素O干重含量最多的元素C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水干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不含N元素的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肪、

5、固醇含有N元素、同时含S元素的有机化合物某些蛋白质含有N元素、同时含P元素的有机化合物核酸、脂质中的磷脂等4.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经处理后被甲基绿染色,其细胞核呈绿色B. 剪取大蒜根尖分生区,经染色在光镜下可见某个细胞有丝分裂各时期变化C. 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D. 高倍镜下观察新鲜菠菜叶装片,可见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答案】A【解析】【分析】1、观察有丝分裂实验中由于经过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故不能在显微镜下看到一个细胞的各时期变化。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原理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

6、力不同,其中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能将RNA染成红色。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3、叶绿体色素提取的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所以,可以在叶片被磨碎以后用乙醇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色素分离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根据这个原理就可以将叶绿体中不同的色素分离开来。【详解】细胞核中有DNA,甲基绿可将DNA染成绿色,所以细胞核呈绿色,A正确;在装片制作时经过解离后细胞已经被杀死,故不能观察到一个细胞的各时期的动态变化,B错误;叶绿

7、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快,C错误;叶绿体的双层膜结构属于亚显微结构,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D错误。故选A。5.下列关于人体内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纤维素和脂肪都是由C、H、0三种元素组成的B. ATP、磷脂、DNA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0、P、SC. 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N主要存在于碱基中D. 人体内参与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分子都是蛋白质【答案】A【解析】【分析】1、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

8、有些还含有N、P;(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2、蛋白质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因此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详解】纤维素和脂肪都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A正确;ATP、磷脂、DNA的组成元素中都有C、H、O、N、P,但均不含S,B错误;蛋白质分子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C错误;人体内参与信息传递的分子不都是蛋白质,如性激素属于脂质,D错误。故选A。6.下列关于糖分解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甜菜细胞中的蔗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和果糖B. 各种糖类都可以氧化分解,为细胞供能C. 发芽小麦种子中

9、的麦芽糖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D. 纤维素经微生物水解可产生葡萄糖【答案】B【解析】A蔗糖是二糖,可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A正确;B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但多糖中的纤维素是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氧化分解为细胞供能,B错误;C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成的二糖,C正确;D纤维素是由多个葡萄糖连接而成的多糖,所以经水解可产生葡萄糖,D正确;答案选B。7.下列关于人体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由种类、数目都相同的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功能一定相同B. 无机盐只以离子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C. 脱氧核糖核苷酸和磷脂共有的元素是C、H、0、N、PD. 细胞中的蛋白质都是结构蛋白【答案】C【解析】A如果氨基

10、酸的种类、数目都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蛋白质的功能就不一定相同,A错误;B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也有以化合态存在,B错误;C脱氧核糖核苷酸和磷脂共有的元素是C、H、0、N、P,C正确;D细胞中的蛋白质分为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如起调节作用的胰岛素和免疫作用的抗体都属于功能蛋白,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考查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知识易错点有:1.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及空间结构不同;2.细胞中的结构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如肌肉蛋白;完成人体的各种代谢活动的蛋白质称功能蛋白,如催化蛋白(大多数的酶)、运输蛋白(血红蛋白)、免疫蛋白(抗体)

11、、调节蛋白(胰岛素)。8.以下选项不能用下图表示的是( )A. 表示核糖核苷酸,分别表示含氮碱基、核糖、磷酸B. 表示固醇,分别表示胆固醇、脂肪、性激素C. 表示糖类,分别表示单糖、二糖、多糖D. 表示细胞中含DNA的结构,分别表示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答案】B【解析】A一分子核糖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碱基、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组成的,A符合;B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脂肪不属于固醇,B不符合;C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和多糖,C符合;D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中都含有DNA,D符合;答案选B。9.下面是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对图示分析错误的是( )A. A至少含有4种化学元素B.

12、 组成人体的B约有20种,其中有8种必须从食物中获得,称为必需氨基酸C. C是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肽键,不同肽链中的肽键结构不一样D. 蛋白质功能多样性与其结构多样性有关【答案】C【解析】A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四种,A正确;BB是氨基酸,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其中8种为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只能从食物中获得,B正确;CC是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肽键(-NH-CO-),所有肽链中的肽键结构都相同,C错误;D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决定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D正确;答案选C。10.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是A. 纤维素和果胶 B. 纤维素和蛋白质 C. 磷脂和蛋白质 D. 核酸和

13、果胶【答案】A【解析】植物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答案选A。11. 下列选项是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错误的是A. 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B. 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C. 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D. 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转动转换器可以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物镜,A正确;调节细准焦螺旋可以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B正确;调节光圈可以调节视野的亮度,C错误;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熟练使用显微镜的能力。12.

14、 对于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逻辑顺序正确的一组是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膜内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大都是运动的A. B. C. D. 【答案】C【解析】组成到结构,最后是功能: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组成,膜的蛋白质和磷脂分子大都是运动的决定了膜的流动性,载体的流动保证了主动运输的进行,进而体现选择透过性,故选C。【考点定位】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关系, 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名师点睛】学会构建细胞膜的知识框架,理解细胞膜的组成、结构、功能之间的内在联系。13. 下列细胞中,含核糖体和高尔基体相对较少的是A. 性

15、腺细胞 B. 乳腺细胞C. 胰腺细胞 D. 胃腺细胞【答案】A【解析】乳腺、胰腺和胃腺细胞具有分泌功能,且分泌多种分泌蛋白,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高尔基体可以对分泌蛋白进行加工,因此该细胞中含核糖体和高尔基体较多,而性腺细胞分泌的是性激素,成分是脂类,由内质网合成,故核糖体和高尔基体相对较少。【考点定位】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名师点睛】解答该题,要掌握以下几点:(1)核糖体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2)高尔基体在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3)性激素的成分是固醇,脂类由内质网合成。14.有毒奶粉事件的原因是不法分子在劣质牛奶

16、中添加了有毒物质三聚氰胺,因为该物质中氮含量较高,而牛奶中蛋白质含量是通过测蛋白氮的数值来估算的。一般说来,每100g蛋白质平均含氮16g,这些氮主要存在于蛋白质的A. CONH B. 游离的氨基 C. 游离的羧基 D. R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由脱水缩合反应可知,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通过肽键(CONH)连接,一条肽链中含有的肽键数是该肽链的氨基酸个数减1,一条肽链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蛋白质中的N存在于肽键和氨基之中,由于肽键数远多于氨基数,因此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即CONH之中故选:A15.下面记录了对玉米籽粒的处理方法和观察到的实验结果,根据该实验可以推测( )实验处理将玉米籽

17、粒浸泡一定时间,从中央切开后用稀释的红墨水染色将浸泡后的玉米种子煮熟,从中央切开后用稀释的红墨水染色实验现象胚细胞着色浅胚细胞着色深A.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 活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 细胞膜具有全透性 D. 红墨水容易进出玉米细胞【答案】B【解析】玉米种子煮熟细胞死亡,细胞膜就失去选择透过性,本来难以通过细胞膜的红墨水将进入细胞内,使胚细胞着色。答案是B。【考点定位】细胞膜功能16.如图表示某酶催化的化学反应,反应物剩余量随PH值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曲线下列从曲线得出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A. 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5 B. 温度是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C. pH值是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 D

18、. 酶的最适pH值不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答案】A【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4、分析曲线图:题图表示某酶促反应中反应物剩余量随pH及温度的变化曲线图,反应物剩余量越少说明酶活性越高,图中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温度和pH,其中温度

19、在3035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温度为35时,在所测温度中酶活性最强;温度在3537时,随着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降低;但在不同的温度下,酶的最适pH都是8。【详解】反应物剩余量越少,说明酶的活性越高,由题图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是35左右,但由于实验中温度梯度较大,故最适温度不一定就是35,A错误;由题图知,在pH相同的条件下,温度不同其反应物的剩余量也不同,说明温度是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B正确;由题图知,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pH不同其反应物的剩余量也不同,说明pH是影响酶的活性的因素,C正确;由题图知,在不同的温度下,反应物的剩余量均在pH=8时最少,说明酶的最适pH不随温度的改

20、变而改变,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知识,考生识记酶的概念和特性,明确外界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通过分析曲线图明确底物剩余量越少酶活性越高是解题的关键。17.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酶的数量不变 B.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C. 低温会破坏酶的分子结构 D. 酶不能脱离生物体起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酶

21、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详解】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和数量并不发生变化,A正确;酶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因此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B错误;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空间结构稳定,不会失活,C错误;只要条件适宜,酶可在细胞内、细胞外、体外发挥作用,D错误。故选A。18.酶具有特别高的催化效率,其原因是( )A. 增加了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 B. 增加了反应物分子的能量C.

22、提供了反应开始时所需的活化能 D. 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答案】D【解析】【分析】酶具有高效性的原因是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的能力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详解】酶之所以具有非常高的催化效率,关键是它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并且它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故选D。19.下列关于ATP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TP分子的结构简式为APPP B. ATP中最易断裂的是与A相连的磷酸键C. ATP在耗能多的组织细胞中含量特别高 D. ATP水解释放能量,必须要特定的酶参与【答案】D【解析】【分析】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

23、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ATP是一种含有高能磷酸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高能磷酸键。ATP是生命活动能量的直接来源,但本身在体内含量并不高。【详解】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A错误;ATP中最易断裂的是远离A的磷酸键,B错误;细胞中ATP的含量很少,消耗后可迅速形成,C错误;酶具有专一性,ATP水解释放能量,必须要有特定的水解酶参与,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知识点简单,考查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A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要求考生识记ATP的化学组成及合成途径,掌握A

24、TP和ADP相互转化的过程及意义,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0.关于有氧呼吸过程中消耗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线粒体内膜与H结合生成水 B. 与碳结合形成二氧化碳C. 在线粒体基质中被消耗 D. 在细胞质基质中被消耗【答案】A【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进行;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 (2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20H+6CO2+少量能量 (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进行,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

25、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12H2O+大量能量(34ATP)。【详解】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氧在线粒体内膜与H结合生成水,A正确;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分解形成二氧化碳,不消耗氧,B错误;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氧在线粒体内膜上被消耗,CD错误。故选A。21.如图所示,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增大pH,重复该实验,A点往上移 B. 升高温度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C. 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D. 酶量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答案】C【解析】【分析】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

26、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所以改变温度或pH都会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对应a曲线;曲线O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逐渐加快,说明限制O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B点后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升高,反应速率不再加快,此时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是酶浓度,所以在B点增加酶浓度,反应速率会加快,对应c曲线,降低酶浓度,反应速率会降低。【详解】由于曲线b表示在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若增大pH,会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因此A、B点位置都会下移,A错误;由于曲线b表示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若升高温

27、度,会导致酶活性降低,使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因此不能用曲线c表示,B错误;酶浓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酶量减少后,酶促反应速率会降低,其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C正确;限制AB段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反应物浓度,酶量是限制曲线B点以后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曲线图的分析,要求考生能准确判断出同一条曲线中不同段或不同点的影响因素,还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的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判断环境条件改变后,曲线的走向或曲线中相关点的位置如何移动。22.在生物体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中,没有水生成的是( )A. 有氧呼吸 B. ATP水解 C

28、. 葡萄糖合成淀粉 D. 氨基酸合成多肽【答案】B【解析】【分析】ATP水解形成ADP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该过程消耗水。有氧呼吸过程中既有水的生成,又有水的消耗。葡萄糖合成淀粉发生脱水缩合,有水的生成。氨基酸合成多肽经过脱水缩合,产生水。【详解】在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与氧结合形成水,A不符合题意;在生物体内,ATP水解生成ADP和Pi,同时释放能量,无水生成,B符合题意;葡萄糖合成淀粉发生脱水缩合,有水的生成,C不符合题意;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的过程中有水生成,D不符合题意。故选B。23.用纤维素酶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而细胞膜成分又不受影响,这一现象

29、体现酶的A. 催化性 B. 多样性 C. 专一性 D. 高效性【答案】C【解析】【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详解】纤维素酶只能催化纤维素水解,对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蛋白质和脂质不起作用,因此用纤维素酶除去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而细胞膜成分又不受影响;这一现象体现了酶作用的专一性,综上分析,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24.猎豹高速奔跑追捕羚羊所需能量主要由( )氧化分解提供A. 葡萄糖 B. 蔗糖 C. 蛋白质 D. ATP【答案】A【解析】【分析】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通过氧化分解释放其中的能量,并将其中一部分转移到ATP中。ATP是

30、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细胞中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在生活细胞中是永不停息地进行着,这即可以避免一时用不尽的能量白白流失掉,又保证了及时供应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因此ATP是生物体细胞中流通着的“能量货币”。【详解】葡萄糖是细胞中重要的能源物质,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动物细胞中ATP的主要来源是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形成,A正确,D错误;蔗糖是植物性的二糖,猎豹体内没有,B错误;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一般不进行氧化分解供能,C错误。故选A。25.下图是生物体ATP合成与分解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动物合成ATP时能量1可以来自周围环境中的热能 B. 能量2可以用于细胞内DNA和

31、RNA的合成C. 能量2可以用于叶绿体中H2O的光解 D. 能量1可以来自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的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能量1为合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或光合作用的光能,能量2为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详解】能量1为合成ATP的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产生的化学能或光合作用中的光能,AD错误;ATP水解释放的能量2可以用于细胞内DNA和RNA的合成,B正确;H2O的光解所需能量来自于光能,C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合成ATP的能量来源。能量1来源于光能(光合作用)和化学能(细胞呼吸),用于储存在形成的高能磷酸键中;能量2来源于储存

32、在高能磷酸键中的能量,用于各项耗能的生命活动。二解答题26.如图A、B、C、D代表四种生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1)A、B、C、D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有_(填字母);A与D相比最主要的结构区别是_(2)A、B、C、D中具有生物膜系统的有_(填字母);含有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有_(填字母)(3)将A、B、C、D置于蒸馏水中能基本维持正常形态有_(4)A、B、C、D形态结构有差异,说明细胞具有_(5)从图中可以看出A、B基本结构相似,都有_【答案】 (1). C、D (2).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3). A、B (4). A、D (5). A、C、D (6). 多样性 (7).

33、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核等【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A含有细胞壁、大液泡等,表示植物细胞,图B表示动物细胞,图C表示细菌,图D表示蓝藻,细菌和蓝藻都属于原核生物。【详解】(1)图A表示植物细胞,图B表示动物细胞,图C表示细菌,图D表示蓝藻,细菌和蓝藻都属于原核生物。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相比,最主要的结构区别是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由于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因此不具有生物膜系统,故具有生物膜系统的是A、B;A细胞的叶绿体中含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能够进行光合作用;D细胞(蓝藻)中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也能够进行光合作用。(3)A、

34、C、D三种细胞具有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将A、B、C、D置于蒸馏水中能基本维持正常形态有A、C、D。(4)A、B、C、D形态结构有差异,说明细胞具有多样性。(5)A、B均为真核细胞,基本结构相似,从图中可看出二者都有细胞膜、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细胞核等。【点睛】本题结合几种细胞结构图,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细胞结构,能根据细胞结构图判断细胞的名称或种类;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能结合所学的知识作答。27.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注入3mL淀粉糊,然后在甲试管中注入2mL新鲜的小麦淀粉酶滤液,在乙试管中注入2mL清

35、水。振荡两支试管,将其下半部浸在35左右的温水中,约5min,然后同时取出两试管,分别滴入1滴碘液。如图所示,请回答: (1)两试管中的现象是:甲_;乙_。(2)该实验证明了酶的_作用,酶之所以具有这样的作用是因为_。(3)实验过程为什么要恒温35?_。(4)几位同学在探索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其中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 ) 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 在三个试管中各加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1mL 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5min 分别置于100、60、0环境中保温5min 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现象 将试管中溶液的pH分别调到3、7、11,保持5min A

36、 B C D(5)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的特性是:_;_;_。【答案】 (1). 不变蓝(或无现象或出现较浅蓝色) (2). 变蓝(或出现较深蓝色) (3). 催化 (4). 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5). 使酶的活性最高(提供酶的最适温度) (6). D (7). 高效性 (8). 专一性 (9).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解析】试题分析:依据题意(甲、乙试管中加入的溶液的异同)、实验目的(探索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和实验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找出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据此结合酶的作用机理、特性的知识明确实验原理及设计思路,分析题中所给的实验步骤,进而围绕问题情境对相关问题

37、进行解答。(1)淀粉遇碘变蓝。依题意可知:甲试管中含有淀粉酶,淀粉酶可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乙试管中没有淀粉酶,其中的淀粉不能被水解,因此在甲、乙试管分别滴入1滴碘液后,甲试管不变蓝(或无现象或出现较浅蓝色),乙试管变蓝(或出现较深蓝色)。(2)该实验证明了酶的催化作用。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原因是: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3) 35是小麦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实验过程恒温35的目的是使酶的活性最高(提供酶的最适温度)。 (4) 探索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pH的不同。由于酶具有高效性,因此在进行实验时,应先使酶溶液达到实验pH后再和底物溶液混合,以免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将不同pH的酶溶液

38、和底物溶液混合后,在适宜温度下维持一定时间,以保证酶有足够的时间催化化学反应。最后向试管中滴加斐林试剂,通过检测产物(还原糖)的产生量的多少来判断酶的活性。综上分析,实验操作顺序最合理的是,A、B、C均错误,D正确。 (5)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的特性是: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28.下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A代表_分子; B代表_。A与D结合可形成_,该物质与细胞间的识别等功能有关。(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是一层_膜,主要与细胞膜中的_(填字母)有关。(3)可能代表氧气进入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这种运输方式叫做_;碘离子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进入人体甲

39、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这种运输方式叫做_。【答案】 (1). 蛋白质 (2). 磷脂双分子层 (3). 糖蛋白(或糖被) (4). 选择透过性 (5). A (6). b (7). 自由扩散(或被动运输) (8). a (9). 主动运输【解析】试题分析:理清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及其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由题图中提取信息并准确定位A、B、D所示的物质名称、a、b、c、d、e所示的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进而对相应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1) 分析图示可知:A代表蛋白质分子;B代表磷脂双分子层。A与D所示的多糖结合可形成糖蛋白(或糖被)。(2)细胞膜从功能上来说,它

40、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主要与细胞膜中的A所示的蛋白质有关。(3)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表面,据此可推知:图示的上方为细胞膜的外侧。b过程所示的物质,是从细胞膜外的高浓度一侧运输到细胞膜内的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不需要消耗能量,所以代表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与氧气进入细胞的过程相符。a过程所示的物质,是从细胞膜外的低浓度一侧运输到细胞膜内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能量,因此代表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与碘离子从低浓度到高浓度进入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过程相符。29.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酵母菌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该兴趣小组将酵母菌研磨成匀浆,离心后得到上清液(细胞质基质)

41、和沉淀物(含线粒体)。在甲、乙、丙、丁、戊五支试管中分别放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研磨液,己试管中加入与甲等量的沉淀物和与乙等量的上清液,进行下表相应实验。试管酵母菌研磨液加入溶液氧气含量反应时间甲沉淀物2 mol/L丙酮酸2 mL充足适宜且相同乙上清液2 mol/L丙酮酸2 mL充足丙沉淀物1 mol/L葡萄糖2 mL充足丁上清液1 mol/L葡萄糖2 mL充足戊上清液1 mol/L葡萄糖2 mL无氧己上清液+沉淀物1 mol/L葡萄糖2 mL充足请回答:(1)甲产生H的同时,还产生_和ATP。(2)甲产生H,丙不产生H,原因是_。(3)丁产生H,原因是_。(4)戊试管产生的ATP与丁组 _填(“一

42、样多”或“不一样多”)。(5)己试管的耗氧量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甲试管。【答案】 (1). 二氧化碳 (2). 丙酮酸能进入线粒体内和水反应产生H,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内发生反应 (3). 葡萄糖能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和H (4). 一样多 (5). 大于【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场所、过程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分析应用能力。(1)通过题意甲中是线粒体,加入了丙酮酸后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会进行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所以在产生H的同时,还会产生二氧化碳和ATP。(2)甲产生H,而丙中加入的是葡萄糖,因为丙酮酸能进入线粒体内和水反应产生H,葡萄糖不能

43、进入线粒体内发生反应,所以丙不产生H。(3)丁是细胞质基质,加入的是葡萄糖,能进行细胞呼吸第一阶段,所以是因为葡萄糖能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和H。(4)丁和戊的加入的物质一样,但戊是无氧条件,在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相同的,所以产生的ATP一样多。(5)己试管中能进行有氧呼吸的所有阶段,在第一阶段也产生H,而甲试管只进行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只在第二阶段产生H,所以己试管中产生的H多于甲试管,而H是和氧气结合的,故己试管消耗的氧气量大于甲试管。点睛:在进行细胞呼吸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完全相同的,而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会进入到线粒体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如果在无氧

44、条件下,丙酮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阶段的反应。在有氧呼吸的第一和第二阶段都会产生H,用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氧气的还原,在无氧呼吸中只有第一阶段产生H,用于第二阶段丙酮酸的还原。30.某同学将马铃薯(含过氧化氢酶)磨碎,用过滤得到的提取液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将每支试管控制在30条件下,按下表操作。试管编号ABCD设定pH3579振荡后加入马铃薯提取液1 mL1 mL1 mL1 mL加入过氧化氢溶液2 mL2 mL2 mL2 mL结果每支试管都产生气体。请回答:(1)请为此实验拟定一个题目_。(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因变量的检测指标是_。(3)实验均在30条件下进行的可能原因有_;_。实验:将

45、加入四支试管中的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实验,分别测定实验、中过氧化氢在相同时间内的含量变化,绘制成如下图所示的曲线。请回答:(1)曲线B是实验_(填“”或“”)的结果。(2)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_。实验:对提取液进行高温处理后重复实验。请在下图中画出过氧化氢含量的变化曲线。_【答案】 (1). 探究不同pH对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2). pH的大小 (3). 气泡的产生情况(或过氧化氢的含量) (4). 30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比较高 (5). 排除温度(无关变量)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6). (7). 同一种酶的最适pH是一定的 (8).

46、【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pH在07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强;酶的最适pH为7;PH在79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酶活性逐渐降低。提取液的加入量代表酶的数量,曲线B是第一次实验的结果,曲线A是提取液的加入量减半后的实验结果,由此可知,提取液的量没有明显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详解】实验:(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不同的pH值,故该实验主要探究不同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2)分析题干可知,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pH值的大小。不同PH条件下酶活性不同,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量不同,故因变量的检测指标是气泡的产生情况。(3)实验在30下进行的原因是30是过氧化氢酶的适宜温度;排除温度变

47、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1)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导致过氧化氢酶的量减半,酶促反应速率减慢,则在相同pH下,剩余的过氧化氢量较多,故曲线B是实验的结果。(2)两实验中,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是一样的,不会由于浓度的不同而改变,故曲线A和B中,过氧化氢的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实验:对提取液进行高温处理后酶失去活性,再重复实验的过程,过氧化氢基本不分解,图像如下:【点睛】本题以曲线图为载体,并结合实验,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图表的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的能力。31.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要探究

48、酵母菌通过呼吸产生等量CO2时,有氧和无氧条件下消耗葡萄糖量的多少。他们将相同的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0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中的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_,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_。(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_、_。(3)请你利用提供的U形管(已知滤液中葡萄糖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实验步骤:将一定量的滤液1倒入U形管的A侧并标记,同时将_;一段时间后观察_的变

49、化。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如果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如果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如果A、B两侧_,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答案】 (1). 有无氧气 (2). 葡萄糖溶液浓度、温度、pH、培养液量、酵母菌的量等 (3). 细胞质基质 (4). 线粒体 (5). 将等量的滤液2倒入U形管的B侧并标记 (6). (两侧)液面高度 (7). A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下降(A侧液面高) (8). A侧液面下降,B侧液面上升(B侧液面高) (9). 两侧液面高度相同【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装置甲和装置乙的单一变量是有无氧气,装置甲中通入氧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装置乙中没有

50、通入氧气,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此外,装置甲和装置乙中的澄清石灰水用于检测细胞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详解】(1)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产生等量CO2时,哪种条件下消耗葡萄糖较少的问题,所以甲、乙两组的实验变量是有无氧气。因而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主要有温度、PH、培养液量、培养液浓度等。(2)酵母菌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所以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产生相同二氧化碳的情况下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否比无氧呼吸多。实验原理: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

51、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探究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需将等量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形管A、B两侧。即将一定量的滤液1倒入U形管的A侧并标记,同时将等量的滤液2倒入U形管的B侧并标记。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侧液面的高度。实验结果和结论:由于葡萄糖不能通过半透膜,所以A侧和B侧液面的变化是反应物滤液1和滤液2中葡萄糖含量变化引起的,水分从葡萄糖含量少的一侧向葡萄糖含量多的一侧扩散。A侧液体发生了有氧呼吸,B侧液体发生了无氧呼吸,若A侧液面上升,B段液面下降,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若A侧液面下降,B段液面上升,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若A侧液面与B段液面高度相同,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及相关的探究实验,这就要求考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能正确区分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掌握探究实验的原理,并能据此完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现象和得出实验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