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曹刿论战第一课时【学习导言】前面我们学习了先秦诸子散文,领略了诸子散文特有的艺术魅力。今天,我们学习先秦历史散文著作左传中的选段曹刿论战,感受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译读课文,掌握重要词语和句子。 课前尝试:读读课文、资料助读、查查写写、读读想想、评改订正 【读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顺课文。【资料助读】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和汉书艺文志都认为它是孔子的同代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前454年)。书中保存了大量古代史料,文字简练生
2、动,尤其善于描写战争及复杂事件,又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左传分年记事,没有篇名。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节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 【查查写写】1给加点字注音,然后读一读,写一写(两遍)。曹刿( ) 又何间焉( ) 肉食者鄙( ) 弗( )敢专也 小惠未徧( ) 玉帛( ) 未孚( ) 辙( )乱 旗靡( )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齐师伐我( ) 肉食者鄙( ) 又何间焉( ) 何以战( )衣食所安( ) 弗敢专也( )弗敢加也( ) 小信未孚( ) 神弗福也( )虽不能察( )( )必以情( )忠之属也( )公将鼓之( ) 下视
3、其辙( ) 齐师败绩( ) 公将驰之( )遂逐齐师( )登轼而望之( )既克( )( ) 一鼓作气( )再而衰( )( ) 三而竭( )彼竭我盈( )难测也( ) 望其旗靡( ) 【读读想想】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评改订正】自己检查、批改。(或同桌互相检查、批改) 课内对话:读读课文、译译说说、理理写写 【读读课文】1听读:听老师范读课文。2自读:放声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断句。3演读:读出文言味,请其他同学评议。【译译说说】我结合课文注解,基本上读通了课文,了解了文意。但是还有几个文言字词难以理解,我把它们摘录出来,请求大家的帮助。 【理理写写】通假字小惠未徧 ( )通( ),
4、意为 一词多义 伐:齐师伐我 ( )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 ) 加: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 ) 安: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 ) 安能辨我是雄雌 ( ) 师:遂逐齐师(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 请:曹刿请见( ) 战则请从( )古今异义词 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 可以一战 古义: 今义: 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 ) 一鼓作气( ) 课后反审:完成作业、评改订正 1.完成作业本1-7题。 2.思考我国历史上有哪些以弱胜强的战争? 疑问:收获:21曹刿论战第二课时【学习导言】齐鲁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
5、强的战例之一,让我们通过长于记述战争的左传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并感知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课前尝试:读读课文、资料助读、想想写写、评改订正 【读读课文】 我将课文读熟,并尝试背诵全文。【资料助读】长勺之战背景简介: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此前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
6、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想想写写】1我试着翻译下面的句子。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用文中句子回答。曹刿冲破阻挠,坚持求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表现曹刿政治上“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 (限4个字)。 第三段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 【评改订正】自己检查、批改。(或同桌互相检查、批改) 课内对话:读读写写、读读评评、想想说说 【读读写写】1读第一段,找出文中鲁庄公认为能够迎战齐军的条件。曹刿对此如何评价?把我的思考结果写下来。 2读二、三两段,说说曹刿帮助庄公选择的反攻时机及其理由。写下我的分析。 【读读评评】结合文中相关语句,评论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曹刿 鲁庄公 【想想说说】本文写作上有一些特点,如对比手法的运用、详略的安排。我的分析如下。对比 详略 课后反审:完成作业、评改订正 完成作业本8-12题。背诵课文。疑问:收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