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第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题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90 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府对县以下的乡村管辖,基本限于征徭课税和维护治安, 对乡村的其他事务并不过多干涉,乡村基本实行自治,这种自治社会也是一种自律社会。可 以作为这一观点依据的是A国家政权的长期稳定B宗法教化形成的文化认同 C法律制度的健全完备D乡村社会脱离政府的管控2.诗经大雅公刘载:“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
2、下列各项能体 现材料观点的是A“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B“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C“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D“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3.“在这样的时代(国)王只是诸多政治实体的共主,或者说是联盟领袖。”这一政治 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实行了宗法制度B采取了分封制度C实行了郡县制D推行了郡国并存制4.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 称“三家分晋”。这一现象反映出A分封制度被破坏B新的社会制度已经确立 C等级制度被破坏D贵族特权被废除5.秦朝时,中国完成了从“一个天下、许多国
3、家、独立主权、供奉天子”的封建制向“一个 天下、一个国家、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郡县制的转变。这种转变A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B使得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C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D是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之一6. “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措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 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A.刚刚开始设立B.仅仅负责监察地C.逐渐干预地方行政D.逐渐失去其作用7.表 1 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表 1时期概况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开始参与决策
4、事务玄宗时期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A翰林学士逐渐控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分配8.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最能体现这一论断的制度是 A创立郡县制B确立三省六部制C开创科举制D确立王位世袭制度9白钢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中说:“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 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 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
5、转站。”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行省制容易导致地方势力膨胀B行省制下地方权力相当大 C行省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D行省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10.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 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 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A. 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督察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 C. 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D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11.“雍正七年(1729 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 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
6、段材料表明军机处因军事需要而设置降低了行政效率参与国事决策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BCD12.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写道:“作为集权主义者,尤其是那些倾向于专制和 独裁的雄略之主,几乎没有一个人会认为前朝的覆亡乃是因为过度的集权。他们只会得 出相反的结论。因此,他们吸取的教训,也只能是专制、专制、再专制,集权、集权、再集 权。”汉武帝、宋太祖、明成祖采取的相似措施是A沿用秦朝以来的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B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分割削弱相权 C设立新的中枢权力机构,加强专制皇权 D通过刺史制和行省制,加强官僚队伍建设13.有学者在论及中国古代史时说:“民众的贫穷、愚昧既是统治者造成的,又成为它
7、得以长 存的最好的社会条件。” 这一论断A强调了唐宋以来科举制的利弊B揭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双重影响 C揭示了分封制的实质D阐明了郡县制的弊端14.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这里所说的“大势”主要是指 A英国的船坚炮利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C中国的闭关锁国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15.“对一个民族来说,更重要的是从民族灾难中获得新生。”下列说法符合该观点的是 A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开始了半殖民地化B义和团运动是两种文明的碰撞 C太平天国运动形式上仍是旧式农民运动D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6.1928 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 75275%,这 废止
8、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7.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反抗 B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 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D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18.金冲及教授在其中国近代历史的几个根本问题一文中提到,甲午中日战争后有一份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 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A使中国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B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C促使先进
9、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前途问题D促使中国认清所处的国际地位19.陈旭麓先生指出:“爱国主义永远是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但从爱国出发走向近代化,与 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并不同义。”陈先生讲到的后一种“爱国主义”的典型是A戊戌变法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新民主主义革命20.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 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 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黄埔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21.1900 年 9 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
10、”等罪名在保定处斩 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 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 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B. 反映了中国正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 C. 表明了清政府强烈的主权意识D说明了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控制22.申报曾报道,“奉天为我圣祖神宗当日发祥之地,今虽势不能敌,岂可轻以尺寸与人”, 还有旅顺、威海皆军事要地,因而“中国万不可允倭人割地之请”。与此报道相关的战争应 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3.晚清外交官刘锡鸿认为,“遣使各国以通中外之情,亦以谈洋人底蕴,俾不误于区处,
11、固今 日要务也”,但“遣使只宜言通好,通好不便于久驻”,否则易被无赖之徒利用,与洋人忿争, 成骑虎难下之势。对此观点评价正确的是A具有先进近代外交意识B积极维护主权反抗侵略 C反映当时华洋纠纷频繁D主张推行保守有限外交24.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 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25.武昌起义爆发后,立宪派或自己领导地方宣布独立,或协助革命党人建立军政府,或促 使旧官僚反正。立宪派的
12、这些行为A表明其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B推动了立宪运动的顺利进行 C维护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D影响了民国初年政局的演变2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罗列了人民应当享有的各种自由权利,但对政府非法侵犯人民自 由未设任何救济方法。如第 15 条规定:“本章所载人民之权利,有认为增进公益、维持治安、 或非常紧急必要时,得依法律限制之。”这A以立法形式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B推动了民主法制观念广泛传播 C为行政权侵犯司法独立留下了隐患D为责任内阁制提供了法律依据27.“从 18 世纪以来,讲科学理性、讲自由、讲人权、讲法治、讲个人的尊严,这些价值通 过五四成为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文化结构中间,就是文化传统所不可或缺的一些
13、基本价值。” 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的这句话表明A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五四运动彰显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五四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精神 D五四运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28.对“五四”集会游行示威,梁漱溟评价说:“纵然曹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时,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绝不能说我 们所作的都对,就犯法也可以使得;我们民众的举动,就犯法也可以使得。”在此,梁漱溟A赞扬了“五四”民主、科学的精神B认可国民的正义行动体现了自由原则 C肯定了“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主张在民主法治的原则下捍卫国家权益29.下图所示为
14、 1920 年胡适等发表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部分),由此可见1920 年 5 月 4 日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 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那时候, 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要从青年的学生界发 生的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 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 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A作者不完全认同五四运动B作者主张改革应从学生开始 C五四运动没有带来任何影响D五四运动的余波延续了一年30.中共一大提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二大 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 中国为真正的民
15、主共和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A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B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C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D与资产阶级的革命对象相一致31.下图是一份公函,其中反映的信息符合历史史实的是当时 A国共合作开展国民革命B中共开展土地革命 C国共两党揭开由分裂对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D国共携手合作抗日平民教育委员会诸同志:弟因脑病日增,组织部及秘书处事务又繁,平教委员会常务委员势难胜任, 恳予准许辞职,另推一人接替。本月常务委员会议请到伯伦同志代理出席。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毛泽东五月廿六日32.国民党中央上海执行部成立于民国十三年二月,办公地点在今南昌路 180 号,至民国十五年一月停止活动。该部由胡汉
16、民、汪精卫、叶楚伧为常务委员,毛泽东、恽代英等分任秘 书。下列活动与该组织无关的是A负责上海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党务B贯彻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 C组织工农群众迎接北伐军进上海D举行追悼列宁、孙中山逝世活动33.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 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 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34.1927 年 11 月 1 日,在时任中共中央农运委员会书记、江苏
17、省委负责人王若飞的组织领 导下,宜兴县各路农民队伍举行暴动,宣告成立宜兴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随后江阴、常熟等地共产党人先后暴动予以响应。这一革命斗争重在 A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进程B开辟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C尝试开展中心城市暴动D探索建立农村革命政权35.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 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 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位于下图中的ABCD36.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 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
18、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B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 C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D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37.1936 年 8 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郑重声明“我们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 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 一的国防政府。”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B.准备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 C.准备联合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在政治上完全认同南京国民政府38.歌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 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
19、东战场;四面都是炮火,四面都是豺狼,宁愿死,不退让;宁愿死, 不投降,我们的国旗在炮火中飘扬!飘扬!”歌词所反映的事件A出现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B发生在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 C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D反映了国共合作抗日的情况39.抗战初期,国民政府组织的会战方案决定“以第一战区在平汉铁路的郑州至信阳段以西 地区,防备华北日军南下;第三战区在安徽芜湖、安庆间的长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东地区, 防备日军经浙赣铁路向粤汉铁路迂回”。该会战是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40.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 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
20、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 立。纵观近代中国百年巨变,前后相继,波澜壮阔,从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近代中国A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B历史进步的基本趋势 C历史过程的因果关联D历史变化的循环往复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41.(1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 在选举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 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材料三 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 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
21、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材料四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 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 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材料五 根据 1855 年前后英国议院辩论记录及相关资料,得出结论:“中国的科举制度 在英国已广为人知;没有任何其他国家先于中国采用竞争性的文官考试制度,而且没有 任何西方的个人、国家或种族声称其拥有考试制度的发明权。”张沅长中国与英国的文官改革(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 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 (2 分)(2)
2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 点? (4 分)(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6 分)(4)综合上述材料,从君主专制和东学西渐的角度分析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影响。(3 分)42. (15 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有新旧两个时期,体现了中国人前赴后继地救亡图存。阅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 构已从根本彻底的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 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伟 大事
23、件,“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 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 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 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摘编自徐 兆玮棣秋馆日记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
24、乐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材三百年前的辛亥革命,九十多年前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决定中华民族走向和命运 的两件大事。民贫国弱的中国,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铁肩担道义,继承中山先生革命 遗愿,且升华之,殚精竭虑,万死不辞,致力于中华之独立,民族之复兴。历史潮流,浩浩荡荡,中华民族,奋进前行。(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据此指出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5 分)(2)归纳材料二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你认为在研究 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 (5 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的确定、革命道路的探寻角度, 说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决定中华民族走向
25、和命运的重大历史事件。 (5 分)43.(10 分)历代民族政策、边疆政策在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壮大进程中发挥过独 特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贞观之治”的显著特色就是“创新”、“和谐”、“有节”。贞观之治的“创新” 特点体现在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思维创新等多个层次、多个方面贞观时期进步民族政 策的制定与推行,也植根于唐太宗在民族观念上的“创新”。贞观之治的三大特征 材料二(乾隆皇帝)其于诸藩也,容之如天地,养之如父母,照之如日月,威之如雷霆,饥则哺之,寒则衣之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旷然更始而不惊,靡然向 风而自化。清学者李兆洛在皇朝藩部要略材料三“我朝定鼎燕都,蒙
26、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 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 殊。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徙薪宜远, 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左宗棠(1)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唐太宗在民族观念上的创新”是指什么。(2 分)(2)根据材料一,概括清王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2 分)(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述左宗棠力保新疆的原因。结合史实概述清政府采取了哪些 方式力保新疆?(6 分)2020 学年第二学期3 月月考答卷高二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每
27、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41.(1)(2)(3)(4)42.(1)(2)(3)43.(1)(2)(3)2020 学年第二学期3 月月考参考答案高二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
28、BDBABCDCB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CBBDABDB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CDBDCCDAB题号31323334353637383940答案ACBDBBCAD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40 分)41.(1)依据:血缘; 制度:嫡长子继承制。 (2 分)(2)原因:身为中正;门第高贵。 共同特点:封闭性、垄断性。 (4 分)(3)选官形式:由世袭、推举到考试;选官标准:由血缘、门第到考试成绩;选官范围: 不断扩大;选官特点:由封闭、垄断到公平、开放。(任意三个角度,6 分)(4)从世官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演变体现了统
29、治基础的扩大,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中国科举制成为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蓝本,促进了近代西方政治的发展。(3 分)42.(1)角度:政治意义(或民主 政治)。(1 分) 功绩: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 人心。(4 分)(2)不同看法:第一段材料反映出民国初期共和观念风行,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城市里 的知识分子中;第二段材料反映出辛亥革命并未带来什么变化,反映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偏远县城的普通民众中。(2 分) 理解: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其影响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群体中是不一样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 (2 分) 注意:全
30、方位占有和分析材料,不能以偏概全。 (1 分)(3)中共二大制定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最终领 导中国革命取得了伟大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5 分)43.(1)由传统的“贵中华,贱夷狄”转变为“爱之如一”。(2 分)(2)原则:恩威并重;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2 分)(3)原因:新疆战略地位重要(保卫蒙古和京师的价值);英国和俄国在新疆扩张侵略势力, 新疆面临危机。(2 分) 方式:军事斗争,史实:左宗棠击败入侵的阿古柏,收复新疆。外交谈判,史实:曾纪 泽赴俄国谈判,收回伊犁。行政管理,史实: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加强控制。(任意两项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