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课件: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4《大学》节选.ppt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62382 上传时间:2025-11-10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1.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课件: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4《大学》节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课件: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4《大学》节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课件: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4《大学》节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课件: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4《大学》节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课件: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4《大学》节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课件: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4《大学》节选.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课件: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4《大学》节选.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课件: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4《大学》节选.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课件: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4《大学》节选.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课件: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4《大学》节选.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金版学案》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课件: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 4《大学》节选.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 修齐治平4大学节选文本精研一、多维探究激活你的思维1文章开头一段在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你是怎样理解“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句话的含意的?_提示:大学一开篇便开宗明义,指明“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谓“明德”就是人天生拥有的善性,但是这种善性会被外在的东西所污染,“明明德”,就是把人天生的固有善性发挥出来。朱熹在大学章句集注中,把“亲民”写作“新民”,把“新民”的意思解释为推己及人,就是不仅自己要“明明德”,而且要使别人“去其旧染之污”,重做新人。“止于至善”说的是不论“明明德”,还是“亲民”都要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从而使整个社会道德趋于完善。

2、朱熹认为“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这三纲领构成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到社会的层层递进的完整体系,它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达到德政目的的施教主张。2大学讨论了个人修养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你对这种关系是怎样理解的?_提示:大学一文反复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说明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治国平天下,强调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有了对世间万物的研究,就获得了对真理的认识,认识了真理,就能够做到“诚于中,形于外”,也就是表里如一,内心不被个人好恶左右,这样修身的目的就达到了,“明明德”的个人修养问题就解决了。在此基础上,就要“亲民”,推己及人,使天下人都能够明明德,也就

3、是齐家、治国、平天下。通过这样的过程,无论是个人修养,还是国家治平,就都达到了“至善”的目标。提高个人修养,是达到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基础;治国平天下,是以提高个人修养为途径、为条件的。3你是怎样理解“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这句话的含意的?这种观点在今天有无其现实意义?_提示:这句话的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自己身上具备了美德,然后再要求别人拥有美德;首先要去掉自己身上的不足,然后再去批评责备他人。也就是说,要提高别人的道德水平,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要要求别人,首先要要求自己。它体现了儒家注重内向用功、律己甚严的内省的修养方法。这种方法在现代仍然是有现实意义的,它告诫我们,不

4、能要求别人甚严,而要求自己甚宽。这对于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一个部门内部的管理,都有着深刻的启示。二、审美鉴赏培养你的情趣大学一文不长,仅有短短的两千余字,然而却是一篇很有生命力的文章,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广泛影响。大学的思想一般被概括为“三纲领”“八条目”,而“三纲领”与“八条目”又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是大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八条目”之中,修身是中枢环节,围绕这个环节,大学的论述前后依次递进,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对应的是三纲领中明明德阶段,修身是前四者的发展终点;往后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对应的是三纲领中亲民阶段,修身是后三者的发展起点。大学所提出的“三纲领”和“

5、八条目”着眼于通过个人道德完善达到社会道德的完善,反映了儒家文化的突出特色。从当代的视角来看,对大学中所阐述的某些思想观点,有重新认识、重新评价的必要;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来说,批判地继承、挖掘大学中有价值的思想内涵也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比如,大学提倡“慎独”,主张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诚意正心地恪守道德规范,这作为一种修养方法,有其合理之处,但也存在着轻视社会实践、偏重内心修养的倾向。作为政论文,大学有极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全文围绕“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展开,“八条目”对应“三纲领”,论述层层推进,次第分明,结构严密,以纲统目,以目连目,一定程度上符合道德认知、道德修养的一般进程,在人生实践方面的引导也思路清晰、步骤明确,体现了人生道德修养活动与改造社会的实践的过程性、层次性,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大学的语言平实浅近,没有什么生僻的字,不事雕琢,明白晓畅,干净利落,给人以朴素自然的美感。但微言大义,很多一目了然的话,只有仔细体会,才能把握其中的深刻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