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标题:堂吉诃德的复杂性副标题:“骑士”“疯子”?是还是不是?荒唐可笑还是同情和尊敬?关键词:堂吉珂德,骑士,复杂性难度:3重要程度:5内容:(一)残暴的、失去理智的疯子像是但不是堂吉诃德的第一印象就是残暴、没有人性。如文中写他在大院里行守盔甲的夜祷礼时,那可怜的赶脚人出于给骡子饮水的目的,没有听堂吉诃德的劝告,将他泡在水池里的盔甲“一下子抛出老远”。随后堂吉诃德所做的事切实让人感到血腥,他“双手举起长矛,狠狠朝赶脚人头上刺去,那人当下头破血流,倒翻在地,如果接着再挨第二下,只怕无需找人救助了。”但更让人觉得他冷血无情的是在杀过人后他“自径收起武器”,平静的像什么也没发生一样,还可以不慌不忙的
2、踱步。也许他所做这一切只是出于他的疯癫,因为读了太多的骑士小说而脑汁枯竭,失去理智。但无论如何,像这样,不分青红皂白的就伤及人的性命,是不符合侠士的正义之道的,至少在中国人的眼中是这样的。如果说堂吉诃德与三教九流的人物因为各种原因而战斗还能够让人接受,包括他和风车恶战弄得鼻青脸肿也能让人接受的话。那么他在黑山内所谓效仿阿马迪斯的种种自虐行为就让人匪夷所思了。写他为杜尔西内亚在黑山“苦修赎罪”,非常深刻的揭示出了骑士小说对人的毒害。显然,他这样做于任何人都是没有好处的,连他忠实的侍从都认为“这回,总可以心安理得的诅咒发誓说主人确实发疯了。”但值得注意的是,桑丘说的是:“这回主人确实发疯了”,而不
3、是“主人确实是个疯子”。因此堂吉诃德的疯还是有主观因素在里面的,他的理智与不理智也是他自己选择的。(二)正义的,心怀天下的苦脸骑士堂吉诃德的一切荒唐之举,并不是因为他读了多少本骑士小说,受了多大的刺激。而是他一心想要恢复骑士道,一心想回到那个众人“享福”的黄金时代,他希望在国家危亡时能够看到有众多骑士挺身而出捍卫国家。在世道太平时能用正义的骑士锄强扶弱,保护妇女和孩童。他有过很多次的正义之举,无论结果怎样,我们都能收获到一种精神。透过他种种貌似疯癫的行为,我看到的是人类最美好的东西:正义和理想。在受到牧羊人款待后,兴许因为感激,堂吉诃德对着一把橡树子大发感慨,话中体现出的正是一种对理想社会的渴
4、望与向往:“那是多么美好的岁月,多么幸福的时代啊!”从橡树、泉水到蜜蜂、大地再到牧羊女、法官、骑士,堂吉诃德用一种反语,既突出了对黄金时代幸福生活的向往,更表达了他对现今社会的种种不满。“因为世道变了,人心越来越坏。”所以堂吉诃德才会选择以一个骑士的身份去宣扬正义,拯救世人。他是一个生错了时代的英雄。试想,堂吉诃德若果真生在黄金时代,英勇正义他会沦落到一个“疯子”的下场吗?所以,堂吉诃德的出现实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三)真实的堂吉诃德与前面所说的理想化并不矛盾,因为无论怎样,作者终究没有把他塑造成神或者妖,他还是人,很真实,不娇柔,不造作,不生硬的从他的言行总流淌出来。虽然堂吉诃德被置身于种种
5、荒诞怪异的事件中,有着种种所让人不能接受的疯癫行为。但这并不有碍我们去发现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堂吉诃德。他的真实性主要是通过苦与乐来体现的。堂吉诃德为各种战斗而伤痕累累,多半的时候伤势不轻。虽然他为了表现骑士精神强忍着不言痛,但在不经意的与桑丘的谈话中便会时不时的蹦出两句抱怨的话。如他在和比斯开人的决斗中被削掉了半拉耳朵,就曾前前后后三次对桑丘提到“我这耳朵疼的真邪乎”,真实中又透着一种可爱。类似这种身体上的痛还很多,比如他在骂桑丘“业障”之前提到的“肋骨疼的受不了”,那是一种身为人的很自然的体现。关于乐的真实,记忆较深的就是堂吉诃德和桑丘被几个漂布机捉弄后忍不住的笑。虽然后来他因为桑丘的嘲笑而恼羞成怒,但带头笑起来的,终究是他。喜怒哀乐四大情绪也使得堂吉诃德这一形象更加饱满,充实。最终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有毅力有信念不为艰难险阻的真实的堂吉诃德。总之,堂吉诃德用自己的行动、甚至生命来捍卫道德、正义和信仰,即使大多数情况下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他这种不屈不挠、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实在是足可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