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检测语文一、现代文阅读(4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艺术与中国社会宗白华孔子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这三句话挺简括地说出孔子的文化理想、社会政策和教育程序。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是艺术文学。艺术的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潜移默化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于不知不觉之中,深刻而普遍。尤以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而“礼”却在群体生活的和谐与节律中,养成文质彬彬的动作、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中国人在天地的动静、四时的节律、昼夜的来
2、复、生长老死的绵延,感到宇宙是生生而具条理的。这“生生而条理”就是天地运行的大道。这种最高度的把握生命和最深度的体验生命的精神境界,具体地贯注到社会实际生活里,使生活端庄流丽,成就了诗书礼乐的文化。礼和乐是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礼”构成社会生活里的秩序条理。“乐”涵润着群体内心的和谐与团结力。然而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礼记上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人生里面的礼乐负荷着形而上的光辉,使现实的人生启示着深一层的意义和美。礼乐使生活上最实用的、最物质的衣食住行及日用品,升华进端庄流丽的艺术领域。三代的各种玉器,是从石器时代的石斧石磬等,升华到圭璧等等的礼器乐器。三代的
3、铜器,也是从铜器时代的烹调器及饮器等,升华到国家的至宝。而它们艺术上的形体之美、式样之美、花纹之美、色泽之美、铭文之美,集合了画家书家雕塑家的设计与模型,由冶铸家的技巧,而终于在圆满的器形上,表出民族的宇宙意识(天地境界)、生命情调,以至政治的权威、社会的亲和力。在中国文化里,从最低层的物质器皿,穿过礼乐生活,直达天地境界,是一片混然无间、灵肉不二的大和谐、大节奏。因为中国人由农业进于文化,对于大自然是“不隔”的,是父子亲和的关系,没有奴役自然的态度。中国人对他的用具(石器铜器),不只是用来控制自然,以图生存,他更希望能在每件用品里面,表出对自然的敬爱,把大自然里启示着的和谐、秩序,它内部的音
4、乐、诗,表现在具体而微的器皿中。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中国人的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以及日用器皿,都希望能在美的形式中,作为形而上的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的表征。这是中国人的文化意识,也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根据。孔子是替中国社会奠定了“礼”的生活的。然而,孔子更进一步求“礼之本”。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理想的人格,应该是一个“音乐的灵魂”。社会生活的真精神在于亲爱精诚的团结,最能发扬和激励团结精神的是音乐!音乐使我们步调整齐,意志集中,团结的行动有力而美。中国人感到宇宙全体是大生命的流行,其本身就是节奏与和谐。人类社会生活里的礼和乐,是反射着天地的节奏与和谐。但西洋文艺自希腊以来所富有的“悲剧精
5、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且往往被拒绝和闪躲。人性由剧烈的内心矛盾才能掘发出的深度,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固然,中国人心灵里并不不缺乏雍穆和平的大海似的幽深,然而,由心灵的冒险,不怕悲剧,以窥探宇宙人生的危岩雪岭,发而为莎士比亚的悲剧、贝多芬的乐曲,这却是西洋人生波澜壮阔的造诣!(本文有删改)【注】三代: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合称。1.关于诗书礼乐与中国社会的关系,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因此,从根本上讲,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B.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礼”作用于
6、群体,造就群体生活的和谐;诗与乐则作用于个体,陶冶个体的性灵。C.诗书礼乐的文化能够培养社会民众的性格品德,对中国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礼乐可以在群体生活中养成步调的整齐、意志的集中。D.正是由于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所以二者成为中国社会的两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石斧石磐升华到圭璧等礼器乐器,烹调器及饮器升华为国家至宝,礼乐使生活中的日用器具超越了实用层面,进入艺术领域。B.中国人对自然的态度是亲和、“不隔”的,对用具器皿的制作不单是为了控制自然,满足生存所需,还希望以此表现对自然的敬爱,反映自然所给予的启示。C
7、.一个鼎要能表象天地人,这反映了中国人的一种文化意识:在制作具体器皿时希望以富有美感的形式表现宇宙秩序与宇宙生命。D.礼乐在社会生活中担负具体功能,调节社会关系,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使个体人生具有更深的意义和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地的节奏与和谐在中国社会的礼乐中得到反映与体现,物质器皿、礼乐生活与天地境界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三者融通和谐。B.人类社会里的礼和乐体现着天地运行的大道,而礼之本在仁,在于音乐的精神,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髙境界和最终追求。C.中国的礼乐文化讲求个人人格、社会组织与天地大道、宇宙秩序、自然节律的交融,由此导
8、致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D.西洋艺术直面人生中的冲突与悲剧,展现波澜壮阔的人生气象,与表现和平静穆的中国艺术相比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合欢树史铁生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身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作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很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 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二十岁,我的
9、两条腿残废了。为了我的腿,母亲的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尽管医院巳明说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但母亲不死心,她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钱买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服用,让我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啦!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可母亲仍不放弃,直到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这对于瘫痪病人实在太悬了。后来母亲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 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但又抱了新的希望。“你小时候的 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了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一样锲而不舍。三十岁时,我发表了第一篇小说,
10、母亲却巳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巳经离开我整整七年。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大家都好心好意,认为我不容易。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母亲为什么早早地走了呢?迷迷糊糊中,我似乎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老天爷可怜她,就召她回去了。”这让我心里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风正在树林里吹过。几年前,老街坊们就提醒过我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听了心里一阵抖。还说,我家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
11、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小苗,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起来,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华亭呀5亭今辛另.11年。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仓兵茬忒鲞羞。縈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午,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母亲去世,我们搬离了同母亲住么的那个小院儿,悲痛弄得我把那棵小树忘记了。与其在外边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来到老院子,老街坊们还是那么欢迎我,东屋倒茶,西屋点烟,送到我眼前。大伙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
12、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但我再难看见它了,因为老院里扩建了小厨房什么的,过道窄,摇车进不到里面的小院儿。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我告别了老街坊,摇着车在街上慢慢走,不急着回家。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地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裸树。但他不会知道那裸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A.本文一开头写了儿子小时候与母亲的一场小冲突,渲染了一种略显紧张
13、的生活气氛,为后来“我”的不幸遭遇和母亲的早逝作了铺垫。B.母亲本来喜欢花木,“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这“别处”指的是母亲自己的工作。C.“悲伤也成享受”,是说有时候,人在独自静静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时,即使悲伤,也会有某种温馨的感觉。D.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长大后跑去看树的拟想中结束,表现了母爱的独特和普遍,母亲对儿女的恩泽,世代传承,不可磨灭。情感含而不露,韵味悠长。5.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提到自己的年龄。你认为他在二十岁以后和三十岁以后对母爱各有怎样的体会?(6分)6.请结合全文,分析题目“合欢树”的含义。(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修律
14、大臣沈家本1902年,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的名义正式下诏,宣布修订大清律例以及制定 “矿律”“路律”“商律”,以使中国法律“切实平允、中外通行”。深受慈禧太后赏识的沈家 本与伍廷芳被张之洞等人保举主持修律。沈家本在刑部供职三十余年,将历朝历代的法律典故和条文烂熟于胸,是当时屈 指可数的法学权威,深谙传统法制的糟粕与精华。伍廷芳曾留学英伦,担任过香港大律 师,是第一位华人法学博士,精通西方法治的理念与制度。两人各有所长,相得益彰,是时代风云际会造就的一代黄金组合。沈家本经历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他既痛心于侵 略给人民带来的苦痛,也惊叹于西方文明的强大。所以,沈家本出任修律大
15、臣的第一件 事就是大量招聘留学海外的法政人才,翻译大量外国法律和法学著作,希望从这些典籍 中找到匡扶中国的希望。沈家本在研读外国法学著作时,对孟德斯鸠的人权思想大为 赞赏,认为它与儒家仁政德治学说中的保民思想如出一辙。综括这两种学说,沈家本认 为,应建立一个“以保护治安为宗旨,人人有自由之便利,仍人人不得稍越法律之范围”的新法治体系。与此同时,沈家本以维护人权为理念,着手删改以大清刑律为代表的旧律,包 括禁止刑讯、废除凌迟等酷刑、删除奴婢条例、禁止人口买卖等。此外,沈家本还主持制 定了大清民律大清商律草案等一系列法典。沈家本希望用修律为旧文明注入新血液,但是他迎来的却是强烈的排异反应。 曾经保
16、举他的张之洞不能接受新法对纲常伦理的挑战,上书批评说(新法)坏中国名 教之防,启男女平等之风,悖圣贤修齐之教。而沈家本也不卑不亢地予以了回应。这场论战持续了数年之久,直到张之洞去世也没有结束,最后以沈家本辞去修律大臣而告终结。但是,沈家本的仕途并没有就此止步,马上他又被任命为法部左侍郎,不久又升任 司法大臣。1906年初,伍廷芳终因不堪忍受清廷的保守与拖沓,以为父母修坟为由,拂袖而去。后来,他投身辛亥革命,成为废除帝制、手定共和的五巨子之一。而沈家本却没有跟着抽身离去、也不想离去。正如沭家本诗中所写“旧巢勤补苴,阴雨免漂泊”,他对这风雨飘摇的朝廷仍然抱有期望,愿意做这修补旧巢的辛勤臣工。191
17、1年,清廷终于颁布了经沈家本修订的大清刑律。这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法典,它的出台,标志着古老的中国第一次迈入了真正意义上的法治社会。沈家本制订的其他新法典,虽然因触动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而大多未曾施行,但其中包含的 许多法律原则和法律制度,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陪审团制度、检察官制度等,在民 国和当代得到了無施。清朝灭亡后,沈家本拒绝担任国民政府司法总长,闭门谢客,埋头著述,整理出刑统赋解粗解刑统赋刑统赋疏等著作。1913年,沈家本在完成最后一部书稿汉律摭遗之后溘然逝世。但他培养的众多新型法律人才成为了民国司法的中流砥柱,民国政府也继承了他的法律思想,高度评价了他在法律革新方面的重要地位。
18、时任大总 统的袁世凯给他的挽联是,法学匡时为国重,高名垂后以书传”。相关链接西方列强与晚清政府签署的不平等条约中有一条是“治外法权”。西方列强认为中国原有法律属于“未开化”国家法律,酷刑种类繁多,审判程序缺少互相制约,无法做出公正的审判。因此要求其侨民犯法不能接受中国法律的审判,只接受自己国家法律 的审判。这让慈禧和晚清政府颇感掣肘。不论在学术研究上还是在仕途上,沈家本都堪称一个成功者,属于封建对代能把自己的真才实学用于政治实践而获得双重成功的少数人。但他的诗让我们看到的不是 踌躇满志,不是得意忘形,更不是自骄骄人,而是艰辛疲乏、伤感寂寥,是一个艰辛者的悲剧人生。如他在书高丽破扇一诗中写道:招
19、凉赖尔廿余年,纸断丝残忍弃捐?破碎 山河都不管,茫茫对此感无边。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为了使中国传统法律符合当时实际情况、与世界潮流接轨,并收回治外法权,慈禧太后宣布修律。B.孟德斯鸠的人权思想对沈家本影响深远,为践行这一思想,沈家本删除奴婢条例、禁止人口买卖。C.翻译完大量外国法律和法学著作,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后,沈家本着手修订旧法律、制定新法律。D.民国政府继承了沈家本的法律思想,从而使得民国的司法制度建设得以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8.第段写伍廷芳对表现传主沈家本有何作用?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9.结合材料,分析沈家本虽然获得了学术与仕途的双重成功
20、,却倍感“艰辛疲乏、伤感寂寥”的原因,并谈谈他的这一感受对你的启示。(6分)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4小题,24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3题。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桅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乏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
21、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哩其 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巳焉哉!10.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愆: 改变B.将子先怒,秋以为期 将:将要C.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言:说话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泮:通“畔”,边岸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分)A.氓以一个女子之口吻,率真地述说其遭遇情变的经历和深切体验,塑造了一个痴情、勤劳、坚强的女子形象,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B.“于嗟女兮不可说也”是女主人公多年婚嫁生活
22、中得出的痛苦经验和教训,更是对男女不平等社会现象的愤怒控诉。C.氓三写琪水,三处均是比兴手法,所写淇水有实有虚,是女子那段以欢乐始、以悲苦终的婚恋生活的见证。D.氓在婚前“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婚后则“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前后态度迥异, 对比鲜明,突出了氓寡情易变、虚伪丑恶的本质。E.氓的结构,是和它的故事情节与作者叙述时激昂波动的情绪相适应的,全诗按时间顺序叙事,以赋为主,兼用比兴,抒情色彩浓重。12.请从比兴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和“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 (6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9分,每句3分)(1)尔卜尔筮,体无咎言。(2)士也罔
23、极,二三其德。(3)三岁为妇,靡室劳矣。(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1)离骚中与成语“方凿圆枘,意思相似,表达“道不同不相为谋”之感的两句是: , 。(2)在离骚中,屈原用“ , ”表达不怕粉身碎骨、坚守自己志向的决心。(3)涉江采芙蓉中既抒发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自己对爱情忠 贞不渝的诗句是: , 。(4)短歌行中曹操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求贤不懈的耿耿赤诚的诗句是: , 。(5)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表达自己渴求摆脱束缚、向往回归田园的急迫心 情的诗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15.下列各句中
24、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元明清书法家的书法都很有法度和功力,技法娴熟,流利美观,但就是缺少一种力量、缺少一种卓尔不群的精神气象。近日各处人员有不告假而行者,有久假不归、托故续假者,有散于各地自由行动者,若不严加惩处,必致纪律废弛。天灾猝不及防,人心终归充满力量。九寨沟地震中的生死离合和互相救助令人感佩。对于年轻人,只要他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业余打打台球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用来赌博就很不应该了。山西乔家大院文化园区旅游日不再免票的行为,使这座扬名三晋的民俗宝地越发像个商人一样锱铢必较。只因喜爱书画舍心思自幼及长愈演愈烈,时或搦管染翰,虽条件简陋也不以为然,勉力为之。A. B
25、 C. D.1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人有媒体认为,“双十一”这个中国人自造的互联网购物节巳经形成强大感召力,开始向国外渗透,能跟圣诞节、情人节这些洋节一拼高下,并可能成为中国的一个全球性软实力标志。B.斯坦福大学具有较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始终贯彻文科和理科结合、教学和科技结合、文化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C.今年5月,参加北京国际合作髙峰大会的国家将共建合作平台,共商合作大计,共享合作成果,为解决世界经济面临的问题寻找方案。D.阎连科的小说四书因“描述了无法描述的场景,以及知识分子无法回避的记忆”而获得2014年卡夫卡奖,成为首位获得卡夫卡奖的中国作家。17.下列各句表现不同
26、的交际情境,其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A.某外地游客在长沙老字号火宫殿品尝了正宗的长沙臭豆腐,赞不绝口。店主说:“欢迎以后常来啊!”游客说:“一定一定,下次来长沙,一定还会光临贵店。”B.髙考在即,学校领导为了鼓励同学们坚持不懈刻苦学习,在同学们必经的大门口贴出一副标语,写道广我拼命!我怕谁?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C.刘医生医术高明,治好了不少患者的顽疾,患者们十分感激,其中一位特制作锦旗送来,上书杏林髙手,医者仁心。”D.某工地发生火灾,当地电视台当天及时发布有关部门通报:目前,该事故已造成8人死亡,35人受伤;我市领导髙度重视,迅速采取有效措施;目前事故家属情绪稳定。18.观察下面这
27、幅漫画时间都去哪儿啦,然后回答问题。(5分) (1)简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2分)(2)试阐述作者设计这幅漫画的用意。(3)四、写作(6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浪前浪:是你推着我前进吗?后浪:我以为是紧随着你。于是,前浪和后浪扬声大笑向海。浪,每个人都见过;由浪联想到生活,联想到人生,却是诗人的独到发现。诗里的“浪”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它给人怎样的启迪?请以“浪”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所写内容必须与材料中“浪”的 含义有关;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1.C(A项,“诗书礼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与教育的根基”不能
28、得出“中国古代社会的教育内容就是艺术文学”的结论。原文第一段说“艺术文 学”是“教育的主要工具、门径和方法”,不是“教育内容”。还说“艺术的 作用是能以感情动人”,所以“教育的目的是以情动人”表述错误。B项,“诗书礼乐涵盖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全部内容”说法过于武断,原文第一段只是说“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与教育是拿诗书礼乐做根基”,诗书礼乐只是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再者,“礼作用于群体”“诗 与乐则作用于个体”也曲解了原文意思,原文是“礼却在群体生活的 和谐与节律中”产生作用,“诗和乐能直接打动人心,陶冶人的性灵人格”。0项,强加因果,“礼乐的最后根据在于形而上的天地境界”并不是“二者成为中国
29、社会的两大柱石,成为兴于诗得以实现的基础”的原因。2.D(“只有在个人的生活中才展现形而上的启示意义”错,太绝对。)3.A项,“所以乐是一切人类艺术的最髙境界和最终追求”错,如画家和 书法家对书画艺术追求的最髙境界和最终追求就不是“乐”。C项,“中国文化精神中没有悲剧精神”错,原文最后一段只是说“悲剧精神”“在中国艺术里,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它“往往被浓挚的和谐愿望所淹没”,并不是完全没有。D项,“西洋艺术更能打动人,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于文无据,原文只对比了“悲剧精神”,而不是“东西方艺术”。)4.AB(A项,是为了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与眷恋。B项,这“别处”指的是为儿子治病和找工作。AB每项
30、各3分)5二十岁,作者双腿残废,母亲为了给他治病和帮助他学习写作而努力不懈,直至因过度操劳而早逝,这使他体会到母爱的执着与无私。(3分)三十岁以后,作者在创作上接连获得成功,他感念没有母亲就没有自己的现在,痛定思痛,更体会到母爱的深厚与恒久,内心充满愧 疚与悲伤。(3分)6合欢树是母亲所栽,是母亲活在人世的见证,是母爱的象征,它寄托着母亲对儿子的希望,见证了母亲对儿子无私的付出。合欢树是作者生命和精神的象征。它也曾经弱不禁风,因承受着母爱而重新焕发生机。合欢树寄托了作者对母亲的思念。母亲已逝,合欢树年年开花,长得跟房子一样髙了,暗喻着母爱长青,思念永远。合欢树象征着母子情深,树的成长见证了“我
31、”走向成熟、对母爱的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合欢”二字婉转地传达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愧疚与悲伤一一无法和母亲共享成功的快乐,无法回报为自己辛勤操劳而致早亡的母亲。(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给满分)7.A(B项,促使沈家本删除奴婢条例、禁止人口买卖的还有儒家仁政德治 学说中的保民思想。C项,修订旧法律、制定新法律与翻译外国法律和法学著作是同时进行的。D项,“从而使得民国的司法制度建设得以站在一个比较髙的起点上”文中未提及。)8.作用:与沈家本形成对比,突出沈家本的形象。(2分)分析:伍廷芳不堪忍受清廷的保守与拖沓而离开,而沈家本遭受挫折却坚守职责,衬托出了沈家本的坚忍与执着。伍廷芳认识到封建帝 制的腐
32、朽、投身革命、缔造共和,与沈家本对封建帝制存有幻想、热衷改良、维护帝制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了沈家本某种程度上的保守。(每点2分)9.原因:国内保守势力强大,法律革新受到国内利益集团的阻挠。沈家本的新思想、新举措难以推广。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沈家本虽然被委以重任,努力用法律救国,却最终没能挽救清朝败亡的命运。(每点1分)启示:国家与民族的振兴比个人的成功更有意义。个人的幸福离不开国家与民族的富强。我们要做一个有社会、民族责任感的人。(任意答出一点得3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可酌情给分10.D(A项,想:拖延,耽误。B项,将:请。C项,言:助词,无实义。)11.CE(C项,只有“淇则有岸
33、,隰则有泮”一句用了比兴手法。E项,“全诗 按时间顺序叙事”有误,全诗是女子被弃归家途中的回忆追述。(C、E2 每项各3分)12.诗句采用比兴手法,含义丰富,从桑叶“沃若”到“黄而隙”,暗示了时光的推移,女子生活从幸福变得痛苦;桑叶之润泽有光,喻女子的年轻貌美;桑叶的枯黄飘落,喻女子的体衰色减;揭示了氓对女子从情 深意浓到虐待厌弃的经过;用桑叶起兴作比,切合女子身份,富有生活气息。(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给满分)13(1)你用龟板占卜,用蓍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咎”“言”1分,句意1分)(2)男子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罔”“极”“二三其德,各1分)(3)多年来做你的妻子
34、,家里的劳苦活儿没有不干的。(“三岁”“室劳”1分,句意1分)14。(1)何方園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3)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 (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5)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5。D(卓尔不群: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符合语境。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望文生夂义。碎不及防:形容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使用正确。无可厚 非:指不可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业余打球本就没错,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无可非议”。锱铢必较:形容非常小气, 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都要斤斤计较,符合
35、语境。不以为然:然,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 不合语境,此处表达的意思是不在意简陋的条件,应改为“不以为 意”。)16.A(B项,成分残缺,句末加“三个基本原则”。C项,语序不当,应先“共 商合作大计”,再“共建合作平台后“共享合作成果”。D项,主宾搭配 不当。17.C项,“光临”是敬辞,用于对来客所说的话,敬称他人的来访,客人 的来临。B项,标语内容野蛮、恐怖,不合情境。C项,“杏林”是医学界 或医家的代称,典故出自三国时期名医董奉,他隐居庐山,行医不取一文钱,只要求病患者栽种杏树,积年蔚然成林。要注意与“杏坛”区别 开来,“杏坛”是教育界的代称,相传孔子在杏树下设坛讲学,后泛指
36、授 徒讲学的场所。D项,在事故刚刚发生不久,事故家属作为正常人,情 绪不可能稳定。“目前事故象属情绪稳定”之类用语十分不人道,无视人之常情。)18.(1)一个青年跪在一个巨大的手机旁,惊恐地伸出双手想要留住从上方钟表上落下的数字,(1分)但这些数字都被手机上显示的微信界面吸了进去。(1分)(2)寓意:这幅漫画揭示了一些人将所有时间都用于手机上网的现象,(1分)警示大家不要沉溺于手机的各种娱乐功能而使时间白白流逝。 (2分)19.【审题立意参考】这首拟人化的小诗形象地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江河之水后浪推前浪,汇聚成流,源源不断奔向大海。前浪说是后浪推着自己前进,后浪说自己是紧紧跟随着前浪。前浪把功劳归于后浪,后浪由衷地赞许前浪,彼此谦让、称赞、感谢并归 功于对方。这是一种谦逊友好的态度,显出豁达无私的胸襟。正因为这种襟怀和气度,才前浪连后浪,一浪又一波,形成了一川奔流向前浩 荡澎湃的巨浪,奔向它们共同的目标一大海。联系社会和个人生活,可以写老一辈和新一辈的人生接力;可以谈相互谦让无私奉献的美好品德;可以讲团结互助形成合力的重要;可以由浪的团结想到合作共贏共创和谐社会;可以说伟大目标凝聚人心的作用;也可以从反面入手,鞭挞自私嫉妒、争名夺利、相互打击拆台甚至倾轧的陈规陋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