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同步达标训练:第3单元《前方》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60225 上传时间:2024-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同步达标训练:第3单元《前方》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同步达标训练:第3单元《前方》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同步达标训练:第3单元《前方》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苏教版)必修一同步达标训练:第3单元《前方》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三单元第13课前方同步训练 (时间:45分钟分值:45分)一、语言运用(25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我们在电视上,总是看见美洲荒原或者非洲荒原上的动物大迁徙的_场面。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_一派苍凉。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_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A宏大体味惦记B宏伟 体会 惦念C宏大 体味 惦念D宏伟 体会 惦记解析:选C。“宏大”重在强调场面大,“宏伟”往往强调气势;“体

2、味”和后面的“苍凉”更搭配;“惦记”重在“记”,“惦念”重在“念”。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A在短文写作中,如果同一词汇,特别是动词、副词、形容词被重复使用,就会使文章读起来如同嚼蜡,索然无味。B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C显然,打造“信用政府”和发展“民营经济”这两大热点,在民众的关注下不期而遇了。D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解析:选C。不期而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一般用于人。用在这里不合语境。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

3、分)A然而不管是归家而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B近年来,我们的一些大中城市,纷纷效法国际大都市的标准,建设了许多大的公共设施,例如大马路、大绿地、大广场、大标志性建筑,又豪华又漂亮。C我们可以想象: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歪西倒,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D由于强冷空气,中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雨雪、霜冻等天气,导致公路、民航等交通运输大范围受阻,旅客大量滞留,农副产品供应紧张。解析:选C。A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可将“而是”改为“还是”;B项,动宾搭配不当,可将“效法”改为“依照”;D项,成分残缺,可在“强冷空气”后加“的影响”。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

4、恰当的一项是()(3分)_,_,_。_。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前方使他们兴奋ABC D解析:选B。注意所选语句的排列,同时要兼顾与结句的衔接。陈述话题,中“使他们”句式一致,应组成排比,所以排定,是前三个句子的承接,也照应最后一个句子。5根据下列两种情景,以“月亮”为中心,分别扩写两段不少于30字的话。(5分)情景1:将离开家我月亮情景2:回到家中我月亮答:解析:解答本题要根据提供的信息充分展开想象和联想,并且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将所构思的情景生动地表现出来。答案:(示例)情景1:明天我将离开家,望着

5、窗外弯弯的月亮,我的心里莫名的惆怅、忧伤,月亮无言以对,只把清辉洒在我身上。情景2:离开了这么久,在今夜终于回到家中,我仰头望着月亮,希望她也能分享我的幸福时光。6阅读下面一段话,概括文段的主要信息,30字以内。(4分)有人说,曹文轩被这个时代淘汰了,人人都在追逐时尚和潮流的时候,他却原地不动,一如既往地写他的儿童文学,这注定了他的作品没有市场。而曹文轩却喜欢这种状态,他说自己就是一个“逆行者”,“在随风飘逝和逆风飞扬这两种风采之间”,他愿做后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当前儿童文学不景气的大环境下,曹文轩依旧坚持着他的理念,这很难得。不过,至少在我看来,他是一个智者,因为他的坚持是对的

6、,这就像炒股一样,最后的大赢家都是那些意志坚定的人。答:解析:对于叙事类文段的压缩,一般采用“什么人(陈述对象)干了什么事取得了什么结果”的表述方式。在具体解答此题时,可采用先找关键词(曹文轩、儿童文学、理念等),再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答案:曹文轩坚持自己的理念,一如既往地写他的儿童文学。7把前方中的语句,由一长单句改为两个短句,可增删个别词语。(4分)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上路,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答:答案: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上路的故事,这故事里有一路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二、阅读提升(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安于途中

7、从起点到终点,其间的距离就是途中。感觉生命总是在途中。就像候鸟,总是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就像泉水,总是从溪水流入海;就像花草,总是从春长到夏,又从夏长到秋。自从离开起点以后,生命就总是在途中。在时间与空间的途中。而且我们不管情愿与不情愿,总是在日渐靠近某个可知的或未知的终点。有花开就有花谢,有日出总有日落,有起点当有终点,这很自然。每一个具体的生命也都难逃此劫。但对一些具体的生命而言,似乎出发就是为了抵达,似乎付出就要有结果,于是必经的过程成了漫长的等待,总是在途中成了生命最大的煎熬和无奈。然而抵达真的那么重要吗?终点真的那么美好吗?等待或许会是一种煎熬,然而生命总是在途中真的就只有无奈

8、吗?水汽抵达天空或许就成了彩虹,蛹到了生命的尽头或许就成了蝴蝶。但并不是所有的抵达和终点都具有终极辉煌。花朵的终点是凋谢,道路的终点是绝境,生命的终点通常就是死亡。即使水汽是因为对天空的抵达而成为彩虹,即使蛹是因为到了生命的尽头才成为蝴蝶,它们也是分别经历了一定的转化和蜕变过程,才各自化为虹和蝶的。是过程成就了它们最终的美。过程对于任何一个生命体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不可代替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说,过程就是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确实就是一个个过程的完整体现,或者说是无数生活细节的集结。而终点不过是生命的界限,主要用于寓示生命体的完结,它有可能构成生命的升华,却绝不会是生命的目的。但是生活,我们往

9、往是在度过,而将最美好的愿望寄予终极。仿佛最美好的风景只在彼岸,而此岸只是一种过渡,是一段抵达某处的旅途,我们对此处的风景因此常常忽视,并习惯于风景总是在别处。每一个至美的终极愿望当然都必须受到肯定,但是生活并不是只有这些,也不该只有这些。活着,也不能只是追求刹那的辉煌和完成某种使命,或是为了去某一个地方而赶一段路程。如果生是为了死,就像花朵是为了凋谢才盛开,这样的生命,存在的意义还有多大?生命不是一次简单的奔赴死亡之约,每一个高品质的生命,或者有高品质愿望的生命,都必须首先做到安于途中。因为生活并不总是在别处,生命也只有在生命的途中才称其为生命。就像候鸟,只有不停地从南飞到北,又从北飞到南,

10、才构成其一生的迁徙;就像花草,并不是非要到达哪个季节才算实现价值。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就像候鸟,不停地迁徙就是为了经历风雨;就像泉水,不息地流动就是为了经历交汇和起伏。尽管具体的经历总是显得那样琐碎、那样平凡、那样漫长,又是那样不胜其烦,但是,恰恰是它们构成了一个个真实的精彩的人生。这是生命最弥足珍贵的状态,每一个安于途中的生命都将尽享人生。8.写出“途中”在文中的含义。(4分)答: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全文是将人生的历程比喻成“途中”,理解“途中”的含义,是把握文章的基础。答案: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生命经历的过程。9作者为什么说“生命总是在途

11、中”?(5分)答:解析:概括文章第三、四段内容,即可回答此题。答案:因为生命自从离开起点以后,总是在日渐靠近生命的终点。10作者说“(终点)绝不会是生命的目的”,那么生命的目的又是什么呢?(5分)答: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重点语句的理解,答案即是文章的主旨。答案:生命的目的主要是经历,在经历的过程中尽享人生。11结合本文,谈谈你对“安于途中”的理解和体验。(6分)答:解析:此题是开放性试题,理解不能脱离文本。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生命只有在途中才能称其为生命,离开了“途中”,一味追求抵达终点,那么生命就不够精彩。“安于途中”是要求人们关注人生的过程,品味生活,展示生命的魅力。“安于途中”体现了“过程”与“目的”的关系。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