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黄陵中学高新部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中高二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1.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特权B. 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 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 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需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孔子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和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故A事正确的;铁制农具、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以及各国的改革,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故BCD项不符合材料的要求。所以答案选A。考点:中国
2、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教育思想2. 道德经载:“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A. 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B. 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C. 主张统治者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D. 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道家思想,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读材料和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材料中“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这反映的
3、是老子的无为治国思想,这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C项正确;A项是儒家思想,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B项是法家思想,不符合材料,排除;材料是强调无为,不是表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D项错误。故选C。3. 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他的一些言论,对今天仍然有着很大影响。其中,我们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中获得的精神营养是 ( )A. 注重气节,健全人格B. 人性本善,舍生取义C. 先义后利,关注民生D. 仁爱友善,以德服人【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反映个人的气节,因此从中获取的精神营养是注重气节,健全人格,故A项正确;B项是关
4、于人性,排除;C项是关于民本,排除;D项是关于仁爱,排除。4. 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 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 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C. 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D. 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孔子强调“仁”,即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孟子强调“仁政”,即对统治者个人政治素养的要求;荀子的“仁义”则是指仁爱和正义,宽惠正直。三人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故A项正确。B项将早期儒家
5、思想与阶级对应起来显然是错误的;C项表述错误;D项则是西汉董仲舒的思想。考点:儒家思想点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试的重点。强调仁政、德治,反对统治者实行暴政。春秋时期创立,战国时期发展,但是尚未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汉以后成为主流,后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其它各家思想也需要掌握。5.墨家认为,儒家坚持厚葬,特别是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三年之丧,浪费民众财富和精力。这种思想的根源是A. 墨家主张节俭B. 墨家代表小生产者利益C. 儒家思想不符合时代要求D. 儒家思想代表统治阶级利益【答案】B【解析】材料表明墨家对儒家的铺张浪费持批评态度,主张节俭,这主要是因为其代表普通劳动
6、者的利益,是财富的创造者,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并不是根源;C选项错误,儒家和墨家各有其侧重;D选项错误,这一时期儒家思想还没有处于统治地位。6.战国时期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子嘲而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的做法与下列哪一思想相关A. 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D. 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这是孔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是说“我完完全全按
7、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代表儒家思想。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是孟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是说“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代表儒家思想。C“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是庄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是“说太阳出来了,我开始劳作;太阳落山了,我就去休息;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天地之间。我又何必治理天下呢?”代表道家思想。D“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是墨子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意思是说“给有德的人安排职位并尊重现贤能的人,即使身处农业与手工业、市集的人,如果有才能就选用他。”代表墨家思想。故答案选C。考点:
8、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庄子的思想【名师点睛】道家学派的主张:老子老子庄子地位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体系,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主要代表著作道德经庄子思想政治学说: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愚民政策哲学思想:提出道学,否定了“天命”的绝对权威提出辩证法思想,认为矛盾无处不在,矛盾双方可转化(通过“守静”实现)提出“齐物”的观点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天与人“不相胜”,人应必须顺应天评价道家学派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7.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毅然决然地抛弃了夫子之道,毫无保留地选择了法家之道。这主要是因为法
9、家之道在当时A. 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B. 强调君主应以法治国C. 迎合了大一统历史趋势D. 为君主提供治国之道【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统治者选择了法家,主要是因为法家主张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迎合了统一的趋势,故C项正确。法家思想形成系统理论不是统治者选择法家思想的主要原因,而是其思想迎合统治需要,排除A。B项是法家主张,不是统治者选择法家作为统治思想的原因,排除。除了法家,其他学派也为君主提供治国之道,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8.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
10、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A. 诸家思想日益趋同B. 儒学地位逐步提升C. 统一成为诸子共识D. 诸子认同民本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仁者无敌于天下”“一同天下”“一心定而王天下”“令行禁止于天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表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都主张统一,这反映出当时统一趋势正在形成,统一成为诸子共识。故答案为C项。A项,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各个学派的思想虽然相互影响,彼此批判、学习和吸收,但各个学派的区别还是明显的,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但材料不仅涉及儒家,还涉及墨家、道家、法家等多家思想
11、,不是强调儒家思想的地位,排除;D项,材料中各家论述的是统一问题,不是重农的民本思想,排除。9.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B. 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 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 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的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其目的是为了恢复经济、立国安邦;汉武帝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开始独尊儒术,其目的是为了加强专制皇权。由此可知,这一变化实际上
12、适应了现实的变化与需要,故B项正确;董仲舒新儒学取代黄老之学,反映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但这不是文化政策变化的实质,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道学理论的缺陷,故C项错误;D项同样不符合文化政策变化的实质,故错误。10.“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而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材料中朱熹认为历史发展动力的实质是A. 天理B. 儒家的伦理道德C. 宇宙D. 人本【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及与教材知识的联系能力。材料中朱熹强调的是“理”是万物的根本,“理”构成了儒家社会道德关系,即三纲
13、五常,朱熹提出了“理”是三纲五常形成的哲学基础。所以B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11.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认为良知人人具有,是人心固有的善性。以下关于“致良知”的评述准确的是A. 实现途径是格物致知B. 有利于培养人的道德情操C.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D. 是对二程理学的完全否定【答案】B【解析】材料中王阳明认为良知人人具有,这有利于人去不断的进步和培养,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王阳明是心学家,反对格物致知;C选项无法得到体现;D选项错在材料中没有针对理学提出相应的观点。12.宋代的儒学思想家在复兴儒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教义,使儒学理论更加平易近人,也因
14、此真正深入到日常事务和私人生活。材料旨在说明宋代儒学A. 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 吸收佛教道教思想C. 趋于世俗化大众化D. 具有思辨性哲理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平易近人、深入到日常事务和私人生活”等字眼一再强调宋代儒学已经趋于世俗化大众化,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学世俗化大众化而非正统地位受到冲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儒学世俗化大众化而非思辨性哲理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3.“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
15、靠的更近。”这里的“新的历史条件”是指()A. 封建王朝专制主义的腐败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蓬勃发展C. 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D. 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明清进步思潮。解答此题要注意题目的要求“新的历史条件”。依据所学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的进步思想正是这一现象在思想文化上的反映,故选D项;B中“蓬勃发展”不当,资本主义萌芽在当时发展缓慢,排除B项;AC明显是陈腐落后的方面,不属于“新的历史条件”排除AC项。14.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
16、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B. 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C. 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D. 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儒士大夫为首”、“社会文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结合所学可知,居于“士农工商”四民之首的儒士阶层引领了社会的观念,使社会普遍看重读书,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轻视科技工艺的发展,最终造成现代科技上的落后,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材料
17、是关于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原因的讨论,李约瑟认为问题不在思维方式上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儒士大夫引领的只重读书的社会文化。该项与材料意思相反。C选项错误,思想文化专制的禁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反映的是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儒家思想重人伦的问题。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15.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A. 汉字重意境的特征B. 各地文字完全一致C. 中国语言的多样性D. 中华文化的内聚性【答案】D【解析】题干强调的
18、是汉字的作用而不是特点,排除AC;B项“完全”说法太绝对;根据“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可知汉字促进了民族的团结,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内聚性,D正确。16.宋代以后,描绘民间风情的风俗画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下列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A. 官僚B. 市民C. 皇族D. 农民【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描绘民间风情的风俗画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适应了市民阶层产生和发展的需要,故B项正确;适应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艺术是文人画,故A项错误;适应皇族需要的艺术是宫廷画,故C项错误;古代农民生活水平较为低下,风俗画的出现并非是为满足农民阶
19、层的需要,故D项错误。17.史记记载:“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这是对哪一文学成就的评价A. 诗经B. 楚辞C. 汉赋D. 唐诗【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中的“风”“小雅”“大雅”“颂”可知,这是对西周到春秋的诗经的评价,诗经句式以四言为主、现实感强,故A项正确;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歌体裁,句式灵活,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故B项错误;汉赋是汉代的诗歌体裁,辞藻华丽,故C项正确;唐诗是唐代的诗歌体裁,具有严格的格律,故D项错误。18. 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
20、出现这种由贵族文学向平民文学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A. 社会生活去掉了伦理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B. 商品经济趋向繁荣,促使市民阶层的壮大C. 印刷术等技术创新利于文化发展和彰显平民的审美诉求D. 古代文明发展和文明交流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趋势是平民化、通俗化,这与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有关,故B项是原因。C项是技术因素,D项说法正确。伦理纲常是封建统治的基础,尤其是宋代理学出现,强化了伦理纲常,故A项不是原因。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平民文学原因19.“京剧的形成
21、是清以来最为重要的文化现象。清代戏曲一方面是各种声腔纷纷兴起,互相争胜;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的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材料反映了A. 京剧已成为“百戏之祖”B. 京剧艺术经融合而推陈出新C. 京剧是古代戏曲的高峰D. 京剧标志着古代戏曲的成熟【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另一方面又彼此交流,实行新综合。没有新的综合,就不会有曲调丰富、艺术表现力强大的大型新剧种的出现”可以看出京剧经过融合后而推陈出新的,正确答案为B。百戏之祖是昆曲,A错误。材料没有反映C内容,排除。古代戏曲的成熟时的标志是元杂剧,D错误。【点睛】京剧的形成过程1、乾隆年
22、间,四大徽班进京。2、道光年间,又有湖北汉剧艺人进京,参加徽班的演出,形成“汉合流”的局面。经过广大徽汉艺人的表演实践,微剧与汉剧互相融合,兼收昆曲、秦腔以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3、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涌现出程长庚、谭鑫培等号称“同光十三绝”的著名艺人。4、清朝时期,京剧从北京走向全国,成为全国广泛流行的最大剧种。5、民国以来,又走向世界,进入世界戏剧之林。20.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这反映出()A. 社会主流价值观念
23、改变B. 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C. 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D. 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市镇和市民阶层兴起,商人地位提高,明朝文学作品第一次将作为被歌颂的对象,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据此,故D项正确。主流价值观仍是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故A项错误。题干并未涉及“社会生活”的变化,故B项错误。 明朝时期社会阶层相对固化,故C项错误。21.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城邦中出现了教授演讲、雄辩之术和政治知识的职业人群。这一“职业人群”A. 强调人价值B. 强调教育对美德的重要性C. 重视人的道德D. 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
24、识可知,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城邦中出现的教授演讲、雄辩之术和政治知识的职业人群是“智者”。智者学派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故A项正确;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强调教育对美德的重要性,故B项错误;智者学派忽视人的道德,追求实际功利,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故D项错误。22.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据此可知,苏格拉底主张A. “知识即美德”B. 拯救人类心灵C. 追求生命价值D. “认识你自己”【答案】D【解
25、析】【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返求于己,研究自我”等信息可以看出,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故答案为D项。“知识即美德”强调知识对于培养美德的重要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拯救人类心灵”,排除B项;材料阐述的是追求真理,不是追求生命价值,排除C项。【点睛】苏格拉底的思想主要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在哲学方面,他主张哲学研究的重点不是自然现象,而是人本身和社会,并强调“认识你自己”和“美德即知识”;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主张有知识的人统治国家,强调法律的权威及公民守法的重要性;在美学方面,他认为内在的美和心灵的美才是真正的美,而外在的美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在教育方面,他认为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美德、探
26、求知识以及增进健康。23. 由于智者学派的出现,古希腊产生了所谓的智者运动,则运动产生的因素可以有( )。希腊工商业的发展 公民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个人主义的成长 城邦制度的衰颓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智者学派产生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繁荣的时期,当时希腊工商业的发展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也因此公民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的热情很高,当时智者学派的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就是在个人主义成长基础上出现的,所以正确。与题干所述时间不符。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智者学派出现的原因。24. 安德烈夏斯特尔称“文化仿造的一件大事为了要重新发现古代,它创造了完全不同的东西”。
27、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同希腊古典文化的关系是A. 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B. 发展了古希腊、罗马文化C. 借助古典文化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D. 古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另一种形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再现历史知识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弘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新文化运动,是近代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而不是仅仅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故排除ABD,选C。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性质25. 某学者指出:从此,自然科学大踏步地前进,从哥白尼到牛顿,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上帝的立足之地日益缩小,人类
28、开始向自然挑战,向神学挑战,向人类本身挑战。这主要表明( )A. 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 封建神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C. 近代科学首先从天文学领域开始D. 人文主义占据着思想界的主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由题干中的“从哥白尼到牛顿,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上帝的立足之地日益缩小”可知,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近代科学诞生,从而挑战封建神学。故答案为A项。B项不是题干材料强调的重点;CD两项无法从材料中得出。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的影响26.关于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人曾这样比喻:“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于是借助这个电
29、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自此之后,人人自带直拨上帝的热线了”。该材料A. 主张废除教阶制度与宗教仪式B. 否定信仰上帝C. 宣扬圣经至高无上D. 否定教会权威【答案】D【解析】【详解】宗教改革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的一次改革,是资产阶级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马丁路德、加尔文等人,以及发展出来的新教教派。选项A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宗教改革并不否认信仰上帝,选项B排除;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对圣经地位的强调,选项C排除;材料中反映了作为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的教会被否定了,实际上是否定教会和教皇对圣经的解释权,使教会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故D正确。【点睛】抓住材料的关键
30、词“接线员”“直拨”,可知作为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的教会被否定了,因信称义而不再是因行称义,挑战教皇的权威,否定了教皇的地位27. “一壶开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瓦特和爱迪生的突出贡献分别是A. 研制发电机提出进化论B. 改良蒸汽机提出进化论C. 研制发电机发明电灯D. 改良蒸汽机发明电灯【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科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材料中“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说明的是蒸汽机的历史作用,它曾推动了机械工业甚至社会的发展。材料中“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说明的是发明电灯。因此,该题的答案为D项。考点:近代科学技术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
31、用改良蒸汽机发明电灯28.“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孟德斯鸠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 君主立宪B. 人民主权C. 分权制衡D. 社会契约【答案】C【解析】据材料“要防止权力的滥用,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这句话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的思想,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君主立宪,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人民主权,故B项错误;社会契约思想属于卢梭,材料也未涉及,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金库材料关键信息“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学生再结合启蒙运动相关知识,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入手,即可排除干扰选项,得出正确答案。注意区分启蒙思想家的不同思想主
32、张。29.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他们的思考更侧重于:A. 由神和自然转向人类B. 批判神权统治C. 与上帝直接对话D. 追求人身自由和思想自由【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世纪的法国,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盲从统治者的说教,学会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启蒙运动,启蒙运动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他们猛烈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自由和民主,由此可以知道启蒙思想运动侧重于倡导理性和思想自由,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的智者运动将研究的对象由神
33、和自然转向人类,而不是启蒙运动,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侧重于批判神学统治,肯定人的价值和自然本性,而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启蒙运动,故B选项错误;与上帝直接对话的是宗教改革,而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启蒙运动,故C选项错误。30.启蒙主义者主张人的自由平等,并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和尊严,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剥夺的,包括皇帝。这一主张可概括为A. 天赋人权B. 人民主权C. 社会契约论D. 三权分立【答案】A【解析】【详解】人是自由平等的,“并认为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和尊严,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剥夺的,包括皇帝”指的是每个人都是自由平等,任何人都不能剥夺别人的权利和尊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主张是对天赋
34、人权的阐述,故A项正确;人民主权指的是政府或国王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如果政府危害人民的财产、自由和安全时,人民有权更换政府,故B项错误;社会契约论指的是国家是人民通过契约形式建立的,故C项错误;三权分立指的是行政、立法、司法三权之间互相制约,相互牵制,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31.宋明理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郁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系统)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了新儒学体系。他把大学中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理论根据,构建上自皇帝下至各个家庭的一整套周密的社会秩序。他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
35、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通过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比如,穿衣要颈紧、腰紧、脚紧。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 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他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因而打破了朱子“读书明理”之教在新儒家伦理和农工商贾之间所造成的隔阂。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摘编自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请回答:(1)据材料一分析朱熹学说形成的原因,概括朱
36、熹推广儒学的路径。(2)据材料二,比较王阳明学说与朱熹学说的不同点,归纳王阳明思想的社会意义。(3)据材料一、二,分析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主要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答案】(1)原因: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儒学家关注社会。 路径:著书立说,阐释儒家经典;将儒学教育渗透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 (2)不同点:传播对象:朱熹:士大夫阶层;王阳明:发展到普通民众。 认识论:朱熹:格物致知;王阳明:致良知(反省内心)。 社会意义:有利于思想解放;有利于提高民众的道德修养。 (3)主要趋势:世俗化、社会化。 认识:辩证继承,创新发展;面向大众,联系实际。【解析】(1)由材料“
37、朱熹集中了前人(特别是程颐系统)的儒学研究成果,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结合所学,宋明理学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儒学家关注社会。第二小问,由材料“编著四书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和“编撰童蒙须知等启蒙著作,对儿童的衣着、饮食等日常行为都作了道德规定”,可见朱熹传播理学的路径有:著书立说,阐释儒家经典;将儒学教育渗透于青少年的日常生活。(2) 由材料“程朱一派专在士阶层中求发展,终于成为新儒家的正统。直到王阳明出现后,陆王才真正能和程朱分庭抗礼。王阳明的“致良知”教以“简易直接”为特色,是和朱子“格物致知”的理论长期奋斗而获得的。”,可见,阳明学说与
38、朱熹学说的不同点可以从传播对象、社会论和社会意义归纳。(3)由材料“王阳明以来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新儒家伦理因阳明学的出现而走完了它的社会化的历程。”,可见宋明时期儒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世俗化、社会化。而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一般思路是一分为二,批判继承,开拓创新。可以答为:辩证继承,创新发展;面向大众,联系实际。32.著名汉学家埃狄纳巴拉兹说:“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征,到宋代已发育成熟;而近代中国的新因素,到宋代已显著呈现。”然而之后中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宋代)文学方面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
39、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内藤湖南宋代文化特征材料二 宋代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从普遍的教育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上一个1000年的中国,是世界超级大国,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乔纳森斯彭斯新闻周刊材料三 蒙古人的入侵形成了对于伟大的中华帝国的沉重打击,这个帝国在当时是全世界最富有和最先进的国家。在蒙古人入侵的前夜,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而由于此次入侵,它却在其历史中经受着彻底的破坏。谢和耐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1)根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宋代文学艺术领域的平民趣味。(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具体史实,指出宋代领
40、导地位形成的因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的原因。【答案】(1)文学: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宋代散曲等。艺术: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亮点。(2)因素:宋代科技发达,活字胶泥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等;教育普及,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出现了程朱理学等新的哲学流派。(3)原因:政治上仍然是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科技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理学思想后来日益走向僵化;蒙古的入侵打断了这一进程。【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的文学、艺术、音乐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壮大
41、,宋代文学、艺术呈现平民化趋势。如宋词、散曲更能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清明上河图等风俗画是当时画坛亮点。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在科技、教育、思想领域取得的成就。科技方面,如活字印刷术发明、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用于航海;教育方面,科举制进一步完善;思想方面,儒学融合佛道教义发展为新的哲学流派理学。第(3)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中华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处于它的辉煌顶峰,但宋代的历史发展“并没有顺利地走进近代社会”。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蒙古族入侵等方面分析原因。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虽说人文研究有别于神学研究,但并不意味着势不两立。新的世俗学问并非总与旧的神
42、学相对立,在文艺复兴时期,两者依旧是共存的。佛罗伦萨农作食品减价,制造需求增大,城市扩展,财富从依赖土地的社会阶层转移到了产品制造主手中,由此产生了一个日益强大的商人阶级,改变了欧洲社会、政治和文化的结构。新的富裕阶层热衷于赞助艺术、支持对古代世界和现代的新发现。新浪网艺术与人文主义革命材料二一个基督徒家庭妇女在家洗碗扫地,跟一个神父在教堂讲道一样可以并无区别,如果都是出于侍奉上帝的心志,会一样蒙上帝悦纳。信徒与神职人员的区别只是侍奉岗位与分工的不同,而不是属灵地位与身份的不同。既然救恩已经为上帝所预定,基督徒的商人或资本家就不再需要为他们个人的救恩而担心惧怕,只要财富是用正当手段获得,而又不
43、是被浪费挥霍掉,资本的积累就不再有道德上的困难。基句宗教改革思潮对历史文化的巨大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文艺复兴时期世俗学问与旧的神学二者“依旧是共存的”?(2)指出材料二的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观点出现的根本原因。(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思想上所起的共同作用。【答案】(1)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往往借助宗教(披着宗教外衣)来宣传自己的主张。(2)观点:只要信仰即可得救(或因信称义)。根本原因: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明显发展,但仍受到天主教会黑暗统治的束缚。(3)作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削弱了天主教的封建神学对人们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
44、的控制,正确分析了“人”“神”关系,解放了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解析】(1)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和艺术的成就大多是以宗教内容为题材的,这说明了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往往借助宗教(披着宗教外衣)来宣传自己的主张。(2)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观点:依据“一个基督徒家庭妇女在家洗碗扫地,跟一个神父在教堂讲道一样可以并无区别,如果都是出于侍奉上帝的心志,会一样蒙上帝悦纳”可概括出材料的核心观点是只要信仰即可得救(或因信称义)。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发生的根源是经济的原因,依据时代背景可归纳出其根源是16世纪,西欧资本主义明显发展,但仍受到天主教会黑暗统治的束缚。(3)本小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对两者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者在对宗教的冲击、对人们思想的解放、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都产生的共同的作用。依据史实可概括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削弱了天主教的封建神学对人们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控制,正确分析了“人”“神”关系,解放了思想,使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