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册第三册语文版语文版第第14 14 课课 滕王阁序滕王阁序1记:夯实基础,了解作者及相关文体知识。2读:理解典故的作用,感悟语言。3写:运用多种手法进行景物描写。4练:学习用概括评价法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u 学习重点王勃(650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祖父是隋朝著名学者王通。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同功等职。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乾封初年(666),王勃被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上元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
2、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的诗今存8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和绝句,其中离别怀乡之作较为著名,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王勃的赋、序、表、碑、颂等文,今存90多篇,多为骈体,其中亦不乏佳作,滕王阁序在唐代即已脍炙人口。课前阅读识记了解文学常识1.字正音准(1)字音识记zhnchn tnd minchuntx ynhunzhqmnjinchun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jliquynmnwmisuylohnzn hcn fi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2)辨形组词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2.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1)通假字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2)一词多义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课前阅
3、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3)虚词归纳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课前阅读识记夯实基础知识速读课文,从叙述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哪几部分?答案第一部分(第1段):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第二部分(第2段):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第三部分(35段):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第四部分(第6段):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滕王阁序朗诵课前阅读识记速读感知课文1古今异义县令。同情。课堂读写探究词句梳理远。量词,个。课堂读写探究词句梳理掌管文学撰述的官。迎接。课堂读写探究词句梳理高高的道路。困厄,处境
4、艰难。狂放,不拘礼法。课堂读写探究词句梳理2词类活用均为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均为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星一样 形容词用作名词,俊杰名词用作动词,放下 均为使动用法,使腾,使起 课堂读写探究词句梳理名词作状语,向下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极尽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惊异 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指美好的事物,难得的课堂读写探究词句梳理事物3说出文言句式类型(1)访风景于崇阿:_(2)童子何知:_(3)响穷彭蠡之滨/声断衡阳之浦:_(4)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_(5)纤歌凝而白云遏:_为介词结构后置句,介词结构“于崇阿”后置;为宾语前置句,“何知”即“知何”;均为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即
5、“响穷(于)彭蠡之滨/声断(于)衡阳之浦”;均为介词结构后置句,介词结构“于百龄”“于万里”的正常语序应分别放在动词“舍”“奉”之前;为被动句,“遏”,阻止,这里是被动意,即被歌声阻止。课堂读写探究词句梳理4翻译文句(1)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译文:_(2)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译文:_以三江为襟,以五湖为带,控制着楚地和越地。天高地远,感到宇宙的无边无际;兴致已尽,悲伤随之而来,知道事物的兴衰成败是有定数的。课堂读写探究词句梳理(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译文:_(4)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译文:_老了应当更有壮志,哪能在白
6、发苍苍的老年改变心志?处境艰难而意志越发坚定,不放弃远大崇高的志向。自己(宁愿)舍弃一生的功名,到万里以外去朝夕侍奉父亲。课堂读写探究词句梳理5作者是如何写洪州的地理风貌的?突出了什么特点?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答案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历史久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界域辽阔。“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地势宏伟。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6文章35段是由眼前的宴饮娱乐引发的人生感慨。而在写作上最大的特色是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
7、通读课文,找出文章引用的典故并思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答案“长安”“帝阍”“宣室”报国无门,济世无路。“杨意”“凌云”/“钟期”“流水”感慨怀才难用、知己难遇。“班超”“宗悫”表明投笔从戎、乘风破浪的志向。“终军”表示请缨无路。“孟尝”/“阮籍”反衬自己坚定意志(正用/反用)。“北海”“东隅”不甘沉沦。“贪泉”“涸辙”身处逆境,犹乐观开怀(暗用)。“马援”(穷老)不因年华易逝、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冯唐”“李广”/“贾谊”“梁鸿”慨年时易往,功业难成,流露出嗟卑叹老的伤感和见机知命的消极心理(明用)。课堂读写探究重点突破7本文题目是“滕王阁序”,但文章开始不写楼台,不写宴会,而先写地势与
8、人物,这样写有何好处?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答案 文章使用铺陈的手法,历叙界域之大,地势之雄,物产丰富,人才俊美,既渲染了和乐的氛围、宴会的高雅,同时也紧扣照应了题目。课堂读写探究疑点探究8本文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法描写山水,体现了一定的美学特征。请以“月光”为主题,进行景物描写。(150字左右)答案(示例)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是蟋蟀凄切的叫声,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张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眼睛所看到的都是罩上这个柔软的网的东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像在白天里那样的现实了,它们都有着模糊、空幻的色彩,每样东西都隐藏了它的细致之处,都保守着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课堂读写探究随堂写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