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5.21桃花源记导学案3无答案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7502 上传时间:2025-11-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5.21桃花源记导学案3无答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5.21桃花源记导学案3无答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5.21桃花源记导学案3无答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5.21桃花源记导学案3无答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桃花源记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1.落实课文的朗读和古文字词理解。进行古文基本知识的积累。2.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及课文的背景知识,明确作品的解读离不开作者,环境和文化背景。3.要求复述课文基本内容,初步思考作品的含义。目标达成:1、进行古文基本知识的积累。2、初步思考作品的含义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1古今词义。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阡陌交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无论魏晋 今义;不管(连词

2、) 如此 古义:像这样 说如此 今义:这样 缘 古义:沿 缘溪行 今义:缘故,缘分 延 古义:请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延长延伸 津 古义:渡口这里问津指探访。 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 【创境激趣】活在东晋的著名诗人陶渊明,他的生活充满坎坷磨难,但他却把希望寄托在美好的撞憬之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桃花源记就表达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和渴望。 【自学导航】 1、阅读思考a“忽逢桃花林”,“忽”字表现了怎样的心情?(表明事出偶然,意料之外)b“渔人甚异之”中,“之”在文中指代什么?(“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c“欲穷其林”,“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因“甚异

3、之”所致,想探个究竟)d前文与“豁然开朗”相对应的语词是什么?(“初极狭,才通人。”)e为什么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表现桃源人对陌生人的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源与世隔绝已久)2、内容思考题:本文描写了桃花源怎样的社会状况?从哪些内容上可以看得出来?这与作者所处的时代有什么不同?结合作者的生平,谈谈本文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可引导学生采用小组讨论和课堂发言的形式合作探究。最好不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试着让学生综合述评,不全面的可以相互补充、完善。明确:社会状况可概括为: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从生活得安宁幸福等。具体表现的内容可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以加深理解,但不必对号入座。

4、文中所描绘的社会状况与作者所处的时代是相对的。作者所处的时代战争频仍、民不聊生。作者因不满当时的黑暗政治和社会现状,远离官场,隐居田园,一生安贫乐道,追求一种自由安宁生活。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正是作者的理想社会。合作探究】 1为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可启发学生进行更深层的探究,请同学们提出相关问题,教师集中归纳:“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乃”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推想一下,渔人对桃源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文章最后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目的是什么?提示:“乃”是“竟然”的意思。表现桃源人对外面改朝换代的时世感到吃惊。渔人向桃源人介绍了自秦以来的历

5、史。桃源人因世间社会动乱和百姓生活痛苦而叹惋。暗示桃花源是虚幻的,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叹惋之情。设置以上内容,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精神。教师可视情况加以取舍,结论也不求统一,大意正确即可。【展示提升】 典例分析 知识迁移【强化训练】 1、应当怎样评价文章所表现的社会理想?2、作方法和思想内容上,本文与天上的街市有什么异同?3、源自本文的成语、 1、答:构了这样一个故事,寄托了自己的社会理想,也是对现实社会的否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能是一种幻想。2、答:天上的街市在创作方法上,都运用了想像和幻想,

6、情节离奇,具有浪漫色彩。在思想内容上它们不仅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是作者思想倾向的体现。天上的街市表现得积极、豪迈、乐观,鼓舞人们奋起与黑暗现实抗争,而桃花源记则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有消极因素。3:桃源 豁然开朗 怡然自乐 与世隔绝 无人问津【归纳总结 】小结我们学习了一篇很好的文章,不仅学到了一些相关的语文知识,也进一步了解了封建社会的一些社会状况,了解了陶渊明其人。古人云:“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应当关注社会,关注历史,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板书设计】 课文从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源。 第二部分(第2、3段):写渔人在桃花源的见闻。 第三部分(第4、5段):写渔人离开、再寻桃花源的经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