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 题识字3 口耳目部编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课时学 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通过看图对照、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会写“口、目”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站、坐等行为规范。学习重难点1.借助图画,识记生字。会写4个字和3个笔画。2.联系生活了解站、坐等行为规范。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体,对于图画非常感兴趣。本课学习以图画建构识字情境,以图画贯穿识字教学过程,学生能够在轻松的识字活动中感知字形、字义,并产生学习汉字的愿望。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情境任务:汉字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城堡做客,我们第一次见到他,好神
2、奇呀!快看看他的样子吧!学习任务一 谜语导入,创设情境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猜猜看这是我们身体的哪些宝贝?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一座山,两个洞,会吹气来会吸气。(鼻子)东一片,西一片,到老不相见。(耳朵)师:我们刚刚猜出来是哪三样啦?(眼睛、鼻子和耳朵)2.板书课题:口耳目学习任务二 借助图画,识记生字1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2图中的小男孩在做什么?两个小女孩又分别在做什么?3.教师随机出示生字“口、耳、目、手、足”。在这些新朋友中,有没有你已经认识的?读给大家听一听。4.老师范读,学生倾听。5.指名学生朗读。6.学生采用各种形式朗读。7.教师拿出手、足、口
3、、耳、目的生字卡片,带领全班学生读生字卡片,并将生字卡片中的字与自己的身体器官相对应,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字音、字形、字义。8.我们的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9.出示手、足、口、耳、目的象形字,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象形字和插图中的哪个汉字相像。学习任务三 学习生字,指导书写1.复习田字格、执笔姿势、写字姿势等。2.认识新笔画,指导写生字。(1)指导写“耳”。 出示“耳”,说一说“耳”字是由什么笔画组成的,一共有几画? 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猜一猜“耳”字的笔顺。 观察“耳”字的占格,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写一写。注意执笔姿势及坐姿。 (2)认识笔画“横折”,指导写“口”。 出示
4、“口”,口字的第二笔 ,讲解笔画“横折”。教师范写“口”,边写边解说笔画和笔顺,学生书空。 学生先描后写。 (3)指导写“目”。 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目”,边说笔画名称边书空。教师范写“目”,边写边解说笔画和笔顺。 观察各笔画在田字格起笔和收笔的位置,说一说。 教师范写,学生先描后写。 (4)认识笔画“弯钩”,指导书写“手”。 出示“手”,学生齐读。观察“手”字,并说一说“手”写由哪些笔画组成?新笔画:撇(丿) 弯钩()教师讲解后范写:“手”字除了有笔画“横”、“ 撇 ”之外, 还出现了一个新笔画:弯钩。 观察“手”的笔顺及占格,在田字格中先描后写。 学习任务四 品读感悟,了解行为规范1.出示
5、教材第10页图片,引导观察:这两个是我国戏剧中的形象,女的叫花旦,男的叫老生。看一看,想一想:他们分别在做什么动作?做得怎么样?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字卡:站、坐,教师领读。 (3)学习俗语,了解意思。学生自由练习读准文中的两句俗语, 结合图片谈一谈对“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钟”的理解。 跟着这个俗语学习简单的动作“站”“坐”“行”“卧”。2.有节奏朗读课文。 自主作业:1.和爸爸妈妈一起拍手,有节奏地朗读课文。2.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口、耳、目、手”。3.找找与“手、足、口、耳、目”相关的生活用品,说出名称。板书:3.口耳目口目手他耳类文阅读:手足口耳目手足口耳目,人的五件宝。学习和劳动,天天离不了。人有两个宝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又用脑,才能有创造。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