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虞美人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6708 上传时间:2025-11-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虞美人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虞美人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虞美人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虞美人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虞美人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5_2016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虞美人同步练习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虞美人同步练习一、 基础知识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玉砌(q) 强劲(jn) 订正(dn) 择菜(zhi)B罗衾(qn) 似的(s) 刹那(ch) 挫折(cu)C一晌(shn) 蜕变(tu) 连累(li) 马匹(p)D崇拜(chn) 迫切(p) 编纂(zun) 模糊(m)2下列句子,按风格分类正确的一项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A/B/C/ D/3下列句中无语序倒装现象的一项是()A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B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2、发。C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D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4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接触的很多经销商有很好的品牌背景,但是却因为不会做区域市场计划,使得品牌得不到认可,真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吃”,感觉非常可惜。B李经理果然是商场高手,很快就和外商谈好了价格,签订了合同,完成了“中州公司”的第一笔一锤子买卖。C体制虽然变化了,但也保留了过去某些合理的做法,这种“旧瓶换新酒”的改革,有利于在继承中创新。D某领导在一娱乐场所玩乐时意外死亡,当地报纸在次日报道中却把他说成因公殉职。对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虚假报道,有关部门竟装聋作哑。二、文段理解阅读课文,回答58题。5有

3、人评价,李煜因为两个“东”字丢了性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_6请自选角度对这首词的艺术技巧加以鉴赏。_7(1)分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只是”的表达作用。_(2)“小楼昨夜又东风”的“又”字在表达上有何作用?_ (2)一“又”字惨甚。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一时尚不得遽了,国破家亡的苦痛未尽,却仍偷息人间,历尽折磨。8“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_三、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910题。浪淘沙 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

4、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9“别时容易见时难”化用了_的无题诗“_”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的双层含义是:_10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 (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112题。相见欢 李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11“胭脂泪,留人醉”一句中,“胭脂”本无泪,作者为何这样写?如何理解“留人醉”中的“醉”字?_12“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一句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感情?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三 峡(节选)余秋雨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

5、说一个。”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许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这个头开得真漂亮。对稍有文化的中国人来说,知道三峡也大多以白帝城开头的。李白那首名诗,在小学课本里就能读到。我读此诗不到10岁,上来第一句就误解。“朝辞白帝彩云间”,“白帝”当然是一个人,李白 一大清早与他告别。这位帝王着一身缟白的银袍,高高地站立在山石之上。他既然穿着白衣,年龄就不会很大,高个,瘦削,神情忧郁而安详,清晨的寒风舞弄着他的飘飘衣带,绚丽的朝霞烧红了天际,与他的银袍互相辉映,让人满眼都是光色流荡。他没有随从和侍卫,独个儿起了一个大早,诗人远行的小船即将解缆,他还在握着手细细叮咛。

6、他的声音也像纯银一般,在这寂静的山河间飘荡回响。但他的话语很难听得清楚,好像来自另一个世界。他就住在山头的小城里,管辖着这里的丛山和碧江。多少年后,我早已知道童年的误解是多么可笑,但当我真的坐船经过白帝城的时候,依然虔诚地抬着头,寻找着银袍与彩霞。船上的广播员正在吟诵着这首诗,口气激动地介绍几句,又放出了白帝托孤的乐曲。猛地,山水、历史、童年的幻想、生命的潜藏,全都涌成一团,把人震傻。白帝托孤是京剧,说的是战败的刘备退到白帝城郁闷而死,把儿子和政事全都托付给诸葛亮。抑扬有致的声腔飘浮在回旋的江面上,撞在湿漉漉的山岩间,悲忿而苍凉。纯银般的声音找不到了,一时也忘却了李白的轻捷与潇洒。我想,白帝城

7、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它高高地矗立在群山之上,它脚下,是为这两个主题日夜争辩着的滔滔江流。华夏河山,可以是尸横遍野的疆场,也可以是车来船往的乐土;可以一任封建权势者们把生命之火燃亮和熄灭,也可以庇佑诗人们的生命伟力纵横驰骋。可怜的白帝城多么劳累,清晨,刚刚送走了李白们的轻舟,夜晚,还得迎接刘备们的马蹄。只是,时间一长,这片山河对诗人们的庇佑力日渐减弱,他们的船楫时时搁浅,他们的衣带经常熏焦,他们由高迈走向苦吟,由苦吟走向无声。中国,还留下几个诗人?幸好还留存了一些诗句,留存了一些记忆。幸好有那么多中国人还记得,有

8、那么一个早晨,有那么一位诗人,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也说不清有多大的事由,也没有举行过欢送仪式,却终于被记住千年,而且还要被记下去,直至地老天荒。这里透露了一个民族的饥渴:他们本来应该拥有更多这样平静的早晨。(节选自文化苦旅)13“顺长江而下,三峡的起点是白帝城”,作者为什么说“这个头开得真漂亮”?(4分)答: 14作者用一段文字写童年时对“朝辞白帝彩云间”诗句的误解,这样写有何作用?(4分)答:(1)(2)15李白“在白帝城下悄然登舟”的那个早晨很平凡,“说不清有多大的事由,也没有举行过欢送仪式”,但为什么会“被记住千年,而且还要被记下去”?根据文意,简要回答。(4分)答:16余秋雨先生善于将

9、自然景物、历史人物和历史感叹融入他的游记散文中,试简要分析出这篇散文的主题。(6分)答:参考答案1D【解析】A“劲”读jn,“订”读dn;B.“似”读sh;C.“累”读li。2B【解析】属于婉约派风格。属于豪放派风格。3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把握语序的能力。 正确语序应为:A.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B.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D.自古多情伤离别。4A【解析】A“捧着金饭碗要饭吃”比喻拥有良好的客观条件却不能解决生产、生活问题;B.“一锤子买卖”指一次性交易,多指不法商贩的行为,含贬义;C.“旧瓶换新酒”指用旧形式表现新内容,常含贬义;D.“挂羊头卖狗肉”比喻用好的东西作幌子来推销

10、劣等货色。5同意。两个“东”字集中体现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的美好生活,是胜利者所不能容忍的,自然会招来杀身之祸。6【解析】可以从虚实、对比、比喻、化抽象为形象等多个角度鉴赏。7(1)“只是”二字的叹惋口气,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感。8这两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词人既深且重、难以遏止的愁绪。以春水来喻愁绪,既巧妙地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了,既写出了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了愁绪的连绵不绝、无尽无休。9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 水流花落春归;比喻自身面临的厄运。10作者以景起笔,由景及情,将梦与现实、欢乐与忧思结合在一起,抒发了

11、亡国后悲哀与无奈的思想感情。11胭脂本无泪,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将其人格化。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醉”非陶醉,而是指凄惘悲伤而心迷醉。写出了如醉如痴、眷恋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12“人生长恨”不仅仅是抒发一己的失意情怀,而且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会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身体验的浩叹。13因为白帝城有自然山水,有人文历史,有童年的幻想(或童年的误解),有生命的潜藏。(答到两点即得全部分) 要点“山水”、“历史”、“童年的幻想”、“生命的潜藏” 各1分。意思答对即可。只答“有李白诗句”的,给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14(1)童年对诗的误解美好神奇,映衬了李白的“轻捷与潇洒”,反衬了历史的沉郁苍凉。(2)同下文的“民族的饥渴”遥相呼应。意思答对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分。15这是因为李白诗歌描绘的那个早晨和平而安宁,饱经战乱的民族渴望拥有更多这样和平安宁的日子。意思答对即可。语句不通顺,扣1分。16(意思对即可)(1)这篇散文自然地表达了作者发自肺腑的对三峡的热爱之情。(2)也表达了对安宁和平生活的渴望。(3)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白帝城的主题是刘备、战火、沉郁和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还揭示了“封建权势者们”争权夺利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