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考向13 文言文阅读(一)(原卷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doc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56148 上传时间:2025-11-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8.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向13 文言文阅读(一)(原卷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考向13 文言文阅读(一)(原卷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考向13 文言文阅读(一)(原卷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考向13 文言文阅读(一)(原卷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考向13 文言文阅读(一)(原卷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考向13 文言文阅读(一)(原卷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考向13 文言文阅读(一)(原卷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考向13 文言文阅读(一)(原卷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向13 文言文阅读(一)考点解读2022年上海市初中语文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考点与分析】1.1能默写与运用规定范围内的文言诗文。1.2掌握重要的文学和文化常识。分析:对学生的要求可能更高,所谓重要的文学和文化常识就会包括一些与课内稍有一些联系的课外文学文化常识,要求学生平时要做有心人,注重日积月累。1.3能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分析:大方向不会变,但是有可能在题目设置的难度上会有所提升,可能会出现根据具体语境理解文言实词的语境义,简单的词类活用,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法分析意识等,知识点的考察往高中靠拢,更加利于初高中的衔接。1.4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1.5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1.6能概括文章的中心。1.7能理解和把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的感情倾向。重点考向【应对策略】1解释课外文言中的加点词,关键要学会从课内知识到课外的迁移。如“垄”曾在课内文言文中学过,见于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即使是课内没有学过的,也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义。2要能正确翻译文言课文的句、段、篇。翻译应该做好以下三点:(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词不离句,句不离篇;(2)努力做到“信”(忠于原文)、“达”(语意流畅)、“雅”(文辞优美);(3)注意翻译方法,概括起来五个字:“对”、“留”、“补”、“调”、“删”、“替”。“对”,文言文白话文古今对译;“留”,即凡属人名、地名、官名、书名、年号和

3、朝代等专用名词,保留原样,不必翻译;“补”,即补出原文的省略部分;“调”,即根据文言句式的特点,适当合理调整词序;“删”,有些虚词只起语法作用,并无实义,可删去;“替”,古今异义。文言中单音词较多,翻译时要尽量译成准确的双音词。3通假字不能用假借的这个字的意义去解释,去读音,而要按被代替的那个正字的今义去理解和读音。4古今词义的变化要注意以下规律:(1)词义的扩大。如“江”、“河”,古义专指长江、黄河,现代泛指较大的河流。现代所表示的意义比古代更广泛;(2)词义的缩小。如“金”,古代泛指金属或兵器,现代一般仅指金子;(3)词义的转移。如“牺牲”,古代指祭祖用的牲畜,现代指为正义的事业而死;(4

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地位低下,目光浅短,并非贬义。今义则指品行恶劣,十足的贬义。阅读文言文,要特别注意古今词义发生了比较明显变化的词。5文言句式是文言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结构与现代汉语基本相同。但也有一些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了解并掌握这些句式,有利于透彻理解文意。主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和被动句等。典例引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子奇年十六,齐君使治阿。既而君悔之,遣使追。追者还,曰:“子奇必能治阿。”齐君曰:“何以知之?”曰:“共载皆白首也。夫以老者之智,以少者决之,必能治阿矣!”子奇至阿,熔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廪以济贫穷,阿县大治。

5、魏闻童子治邑,库无兵,仓无粟,乃起兵击之。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遂败魏师。【注释】阿():地名,今山东东阿。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追者还( )(2)熔库兵以作耕器( )2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你为什么这么了解子奇呢?B你凭什么知道子奇能治阿?C你怎么知道谁能治理阿县?D你因为什么了解到这件事?3小小的阿县为何能打败魏国的军队?请结合相关内容,完成下表。内容原因(1)_老年人和年轻人各展所长熔库兵以作耕器,出仓康以济贫穷(2)_阿人父率子,兄率弟,以私兵战(3)_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强干县令蒋堂侍郎为淮南转运使时,冬至日,各县致贺书,皆投书即还。有一县令使人独不肯去

6、,须索回书,左右谕之皆不听,以至呵逐亦不去,曰:宁得罪,不得书,不敢回邑。” 时苏子美在坐,颇骇怪,曰:“皂隶如此野狠,其令可知。”蒋曰:“不然。令必健者,能使人不敢慢其命令如此。”乃为一简答之,方去。子美归吴中月余,得蒋书日:“县令果健者。”遂为之延誉,后卒为名臣。(沈括梦溪笔谈,有改动)【注释】蒋堂:人名。淮南转运使,官职。使人:使者。即下文的“皂隶(旧时指衙门中的听差)”。苏子美,即苏舜钦。延誉:为他人扩大声望。4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1)蒋堂初为淮南转运使( )(2)皆投书即还( )5下列对画线句理解正硕的一项是()A于是为了他回了一片答书,(使者)才离开。B于是写了一片纸作为答书

7、,(使者)才离开。C于是为了要回一书信回答,(使者)就去了。D于是就写了一片纸回答他,(使者)就去了。6(1)皂隶“如此野狠”的具体行为表现是_(用原文回答)(2)从上文可知,蒋堂是一位_的人。考点过关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刘随字仲豫,开封考城人。以进士及第,为永康军判官。军无城堞,每伐巨木为栅,坏辄以他木易之,颇用民力。随因令环植杨柳数十万株,使相连属,以为限界,民遂得不扰。属县令受赇鬻漱,转运使李士衡托令于随,不从。士衡愤怒,乃奏随苛刻,不堪从政,罢归,不得调。初,西南夷市马入官,苦吏诛索,随为绳按之。既罢,夷人数百诉于转运使曰:“吾父何在?”事闻,乃得调。【注】城堞:城上的矮墙。受赇(qi)

8、鬻漱:受贿枉法。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每伐巨木为栅( )(2)西南夷市马入官( )8下列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西南夷人)苦于官吏勒索,刘随用绳子捆绑住他们。B苦吏们勒索(西南夷人),刘随用绳子捆绑住他们。C(西南夷人)苦于官吏勒索,刘随制定法规抑制这种现象。D苦吏们勒索(西南夷人),刘随制定法规抑制这种现象。9刘随面对“军无城堞”的困境想到了_的方法(请用6个字概括),体现了他_、治理有方的特点;刘随面对转运使的“托令”选择“不从”,体现了他_特点。阅读下文,完成小题鲁人烧积泽鲁人烧积泽,天北风,火南倚,恐烧国,哀公惧,自将众趣救火。左右无人,尽逐兽而火不救,乃召问仲尼

9、。仲尼曰:“夫逐兽者乐而无罚,救火者苦而无赏,此火之所以无救也。”哀公曰:“善。”仲尼曰:“事急不及以赏。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哀公曰:“善。”于是仲尼乃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注释积泽:草木丛生的沼泽。倚:偏移。国:都城。亲自率领众人督促救火。趣:同“促”,督促。降北:投降败逃。入禁:进入禁区。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事急不及以赏( )(2)请徒行罚( )11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假如)救火的人都要给予赏赐,那么不值得把国家赏给他们。B(假如)救火的人都要给予赏赐,那么国库财产都不够用来赏赐他们。C

10、(假如)救火的人尽可能赏赐他们,然而不值得把国家赏赐给他们。D(假如)救火的人尽可能赏赐他们,然而国库财产不够用来赏赐他们。12文中鲁哀公两次说“善”,前一次说“善”是同意孔子对众人不救火的原因分析,后一次说“善”是_。文中“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的结局对当权者的启示是_。真题过关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李尚书景让少孤,母夫人性严明。居东都,诸子尚幼,家贫无资,训励诸子,言动以礼。时霖雨久,宅墙夜颓,僮仆修筑,忽见一船槽,实之以钱。婢仆等来告,夫人谓僮仆曰:“吾闻不勤而获,犹谓之灾;士君子所慎者,非常之得也。若天实以先君馀庆,悯及未亡人,当令诸孤学问成立,他日为俸钱入吾门,此未敢取。”乃令闭如故。其子

11、景温、景庄皆进士及第,并有重名,位至方镇”。景让最刚正,奏弹无所避。注船槽:船形的凹槽。馀y庆:指留给子孙后辈的德泽。方镇:掌握兵权、镇守一方的军事长官。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1)若天实以先君馀庆( )(2)并有重名( )14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士君子应该谨慎对待不是经常得到的东西。B士君子应该看重不是经常得到的东西。C士君子应该谨慎对待非分之得。D士君子应该看重非分之得。15(1)景让母亲教子有方,三个儿子皆成大器。面对意外钱财,景让母亲的愿望是“_”;她的做法是_。(2)下列不能反映景让母亲特点的一项是( )。A志行以礼B清正高洁C教子严格D宽宏大量阅读下文,完成下面

12、小题。上欲杖杀卫士上尝从复道中见卫士食毕,弃余食于窦中,怒,欲杖杀之;左右莫敢言。宪从容谏曰:“陛下从复道中窥人过而杀之,臣恐人人不自安。且陛下恶弃食于地者,为食可以养人也;今以余食杀人,无乃失其本乎!”上大悟,蹶然起曰:“微兄,几至滥刑。”遽释卫士。是日,上宴饮极欢,自解红玉带,并所乘马以赐宪。【注释】上:皇上。指唐玄宗。窦:坑洞。宪:宁王李宪。是唐玄宗同辈兄长。蹶然:匆忙的样子。16解释加点词意思。(1)窥人过 (2)遽释卫士1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今以余食杀人,无乃失其本乎!18“无乃失其本乎”中的“本”在文中指“_”。(用原文回答)19文中的唐玄宗是一个_的人。阅读下面两篇选文,

13、完成小题【甲】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乙】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20甲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_,乙文选自儒家经典_。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2以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都巧用典故,增强了文章说服力。B甲乙两文的标题都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C甲乙两文都集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类比的手法。23甲文通过写“陋室”不陋,抒发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乙文围绕着_的关系,论述了“_”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语文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