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福建省南平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三第三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1533360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南平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三第三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南平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三第三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南平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三第三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南平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三第三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南平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三第三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福建省南平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三第三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福建省南平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三第三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福建省南平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三第三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福建省南平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三第三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福建省南平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三第三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福建省南平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三第三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南平高级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三年级第三次阶段考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48分)1.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认为变革在政治上表现为“贵族政治的衰落和君主权力的确立。”下列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 从宗法制到君主制的发展 B.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 C.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形成 D.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演变【答案】D考点:古代选官制度。贵族政治是依据的血缘关系获得政治地位,九品中正制是门第作为了选官的标准,唐宋时期实行的科举制,打破了血缘关系,依据考试成绩获得官职,君主的权力也得到加强,故选D。2唐朝时期长

2、安城“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1日人前七捌,击怔三百声,而众暖散”,而扬州城则“夜市千灯照碧云”(唐代王建夜看扬州城)。从两个城市的对比可以着出 A.唐朝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B.唐朝城市取消市坊制度 C.南方商业性城市的发展 D北方政治性城市的衰落【答案】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唐代的经济。唐代的时候,对市、坊有严格的时间、空间的限制。正如材料“日中击鼓三百响,而众以会1日人前七捌,击怔三百声,而众暖散”所描述的那样。但扬州则“夜市千灯照碧云”,反映了南方商品经济的发达和城市的繁荣。所以应选C。3.中国的地理学,从尚书禹贡、山海经开始,到汉书地理志,逐渐形成了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关塞、水利

3、、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这可以佐证()A传统地学的政治性 B古代科技的实用性C史地不分的综合性 D小农社会的狭隘性【答案】A考点:古代地理学的特征。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中的地理学“着重于记载山川、道路、关塞、水利、土质、物产、贡赋,特别是政治区划变置的传统”的信息,说明古代地理学的发展与国家政治有很大的关系。A符合题意。4.19世纪60年代末,某地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开始变为“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该地最有可能是()A厦门的租界 B杭州的断桥C北京的街头 D重庆的学堂【答案】A考点:北京条约。本题主要考查

4、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讲的是19世纪60年代末中国社会服饰的变化,也就是这个时候开放的通商口岸,即厦门。所以答案选A。5.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奏请通饬开办矿务,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这一举措( )A标志着清廷对民族工业政策的彻底改变B其意在支持商办企业与外商企业展开竞争C目的是模仿西方国家实行“工业立国”政策 D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战争赔款而调整【答案】D考点:晚清政府经济政策。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其中赔款达2亿两白银,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材料中的

5、描述就是出现在该条约签订后,清政府一定程度的准许民间设厂,其目的是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故选D。A项错误,材料只是说的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并未说彻底放宽;B项也无法体现与外国竞争的情况;C项错误,材料也未交待。6.当我们评价一次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的时候,可以用主观尺度进行评价,即观察这一革命是否完成了其领导者预先为之规定和设计的任务。以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为尺度衡量辛亥革命的成败,比较合理的结论是辛亥革命()A基本失败 B基本上取得了胜利C完全失败 D取得了完全的胜利【答案】B考点: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纲领是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和民生,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

6、了宪法,因此从三民主义的纲领来看,辛亥革命基本上取得了胜利,故选B。7.1897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的首次大型舞会。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人们基本上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C西方舞会娱乐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开明人士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答案】D 考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本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明显反映的是对西方舞会的认同态度。A项说法过于绝对;材料只是上海各家报纸评论,不能反映B项;中西方文化是可以相互交融的,

7、C项说法错误。所以答案选D。8学者陈旭麓认为:“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突出地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新的取代旧的,如戊戌维新运动,如民国取代清朝;一是新与新的递嬗,前一种新的褪色了,后一种新的跟上,辛亥之与戊戌是这样,五四之与辛亥是这样,戊戌之与洋务也有这种迹象。”推动这种“新陈代谢”的核心动力是A挽救民族危亡B发展资本主义C提倡民主科学D推动实业救国【答案】A考点:救亡图存。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近代中国社会的时代主题是救亡图存,因此它推动着先进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故A项正确;BD项不符合洋务运动,C项只符合新文化运动,故BCD项排除。9.1931年,国民政府针对性地

8、大幅提高日本进口商品的税率,其中,棉库绸的税率提高800,毛织品提高200,纸品提高8到20,人造丝、鱼类、烟草和煤的税率也有大幅提高。实施此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B以经济手段应对民族危机C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冲击 D增加财政收入以全力剿共【答案】B考点: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国民政府大幅度的提高对日本的关说税率,实际上是对日本的经济的制裁,是应对危机的经济手段之一,故选B。材料只是单纯的从对日本的关说税率来说,因此ACD项明显错误。10.图1是某同学的历史笔记片断,该片断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图1A国民革命时期的民主建设成就 B土地革命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C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

9、的影响 D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背景【答案】C考点:抗日战争。依据笔记中的“民主政治,两党合作,国民政府开放民主”可以判断为第二次国共合作,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政府的经济职能增强”表现为抗日战争期间官僚资本对国家经济的垄断;“废除旧的不平等条约”、“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体现了抗日战争期间美国在华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及全民族的团结抗战。故选C。11.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费孝通提出:“在人口这样众多的国家,多种多样的企业不应当都集中在少数都市里,而应尽可能分散到广大的农村里去。”下面史实,能够证明费孝通主张合理的是()A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B知识青年“上山下乡”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乡

10、镇企业兴起与发展【答案】D考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多种多样的企业不应当都集中在少数都市里,而应尽可能分散到广大的农村里去”的信息可以看出费孝通主张发展乡镇企业,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干信息“企业而应尽可能分散到广大的农村里去”不符,故排除。12.1953年,中国驻缅甸第一任大使姚仲明回国述职,周恩来对他说:“我们的对外关系中,有切身利害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华侨问题,一个是边界问题。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为“解决好这个问题”,中国政府()A倡导召开亚非国家会议B签订友好同盟互助

11、条约C积极融入社会主义阵营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答案】D考点:万隆会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史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的时间1953年以及材料中“驻缅甸”“我们同周边国家都有边界纠葛”等信息可知,新中国为了解决边界问题同周边国家搞好友好关系实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故答案选D。13.图2反映了19782008年间我国货物贸易占世界比重及位次变化情况。其中20002004年间的快速提升主要得益于() 图2A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B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C中国启动经济体制改革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答案】D考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从材料可以看出,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数额迅速的增加

12、,在国际上的地位迅速的提高,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故选D。14.亚里士多德说,在极端民主政体中,“平民领袖们把一切事情招揽到公民大会,于是用群众的决议发布命令以代替法律的权威。一旦群众代表了权力,他们就代表了群众意志;群众即被他们所摆布,他们就获得了左右国政的地位”。在亚里士多德看来()A极端民主背离民主精神 B法律应该体现群众意志C需要分化公民大会权力 D平民领袖成为民主威【答案】A考点:由“用群众的决议发布命令以代替法律的权威”“群众即被他们所摆布,他们就获得了左右国政的地位”可知,雅典的直接民主存在着“多数人的暴政”的局限性,A项正确;B、C、D三项从题

13、干的材料中无法得出,均排除15.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图3为15世纪中期圣母、圣婴和天使,图4为1500年朝拜圣婴。从中可以看出() A人物表情严肃、呆板 B以歌颂神为主要目的C浓烈的人文主义气息 D天主教对民众的束缚【答案】C考点:人文主义。从材料图片可以看出1500年前后的圣婴活泼可爱,孩子贪玩的个性得到鲜明的体现,反映了浓烈的人文主义的气息,故选C。16克里奥尔语是近代早期的帝国退遗留下来的废弃物,散布于世界各地。 图3 图4克里奥尔(Creole)一词原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这种语言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A.商业贸易的频繁 B.人

14、口迁移的加剧 C.西欧早期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的促进【答案】C考点:材料中没有体现人口迁移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显示奴隶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克里奥尔语是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说明是西方殖民扩张促进语言的交流和形成,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是殖民扩张以后的事件,故D项错误。17.有学者指出,培根(15611626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1727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A促进地圆学说的传播 B导致人文主义的兴起C

15、成为理性思想的来源 D产生了近代自然科学【答案】C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启蒙运动的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在新航路开辟之前,15世纪初地圆学说已经得到了广泛传播,地理大发现证实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1517 年德国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成为欧洲宗教改革的起点;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文学艺术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种文艺思潮和运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为理性主义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所以答案选C。启蒙运动的背景。18.马克思曾告诫巴黎工人,在敌人敲打城门的时候贸然进行武装起义,只能是绝望的蠢举。可是,巴黎工人在普鲁士军队围困,“国防政府”又以

16、工人为首要敌人的情况下,忍无可忍,还是举行了起义。这反映了巴黎公社()A斗争具有自发性 B领导策略的失误C缺乏经验的借鉴 D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答案】A考点:巴黎公社。从材料可以看出,马克思并不赞同巴黎公社的起义,认为时机并不成熟,但是巴黎公社因为国内的阶级矛盾还是举行了起义,这反映了巴黎公社的起义具有偶然性,是自发的起义,故选A。BCD项材料并未体现。19.1930年3月美国通过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规定,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从40%升至48%。其他国家纷纷做出反应,全球贸易总量缩水达60%以上。针对这一现象,二战后国际社会采取的措施是成立()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C关税和贸易总协定D

17、北美自由贸易区【答案】C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材料中可知,1930年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挑高关税,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针对这种情况,二战后国际社会成立了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所以答案选C。20.所谓“雅尔塔体系(YALTA SYSTEM)”是指二战后期,美、英、苏、中等国对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及维护战后和平形成的一系列协议和谅解,由此确立了战后国际和平新秩序。观察图5的漫画,从中可以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美国掌控着开启“体系”的钥匙B和平秩序正受到军国主义的挑战C维护战后体系是各国的共同责任 D战后体系遏制

18、了军国主义的复活【答案】B考点:观察漫画,可以看出有人拿着钥匙想要开启被雅尔塔体系锁住的军国主义,这意味着雅尔塔体系确立的战后国际和平新秩序面临危机,故B项正确,D项错误;A、C项从漫画中无法得出,故A、C项错误。 21.2011年,德国和法国共同编撰的“讲述欧洲历史的教科书” 图5历时五年终于完成,创造了编撰共同历史教科书的德法模式,即“双方一直磨合到彼此就大部分争议问题达成共识,再开始共同撰写教科书。”这说明()A德国和法国之间矛盾消除 B德国和法国开始走向合作C德法已形成政治经济联盟 D欧洲一体化程度逐步加深【答案】D考点: 欧洲一体化进程。历史上法德曾经有着尖锐的矛盾,但是2011年,

19、法国和德国创造了共同编写历史教科书的模式,这反映了欧洲一体化进程进一步的加深。故选D。22.图6材料中的时间轴所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图6A工业文明进程中生产组织模式的发展变化 B人类社会由分散走向整体世界的过程C西方殖民扩张不断发展深入的历史进程 D全球化“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趋势【答案】D考点:全球化。从材料图示可以看出,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全球化 开始,到了工业革命后,特别是1900年前后,出现了垄断组织,二战后建立了一系列的国际经济组织,反映了世界经济逐渐向着有序的方向发展。故选D。23.1991年9月6日,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布法令:列宁格勒市恢复它的历史名称圣彼

20、得堡市。以下是对此举所表达的政治含义的议论,你认为最为确切的是A与苏联的历史相切割B否定列宁的历史功绩C继承俄罗斯民族文化D尊重本民族宗教信仰【答案】A考点:苏联解体。列宁格勒市是以苏联领导人列宁的名字来命名的。苏联解体前夕,俄罗斯将列宁格勒市恢复它的历史名称圣彼得堡市,目的是为了与苏联的历史相切割。故选A。24. “作画时,要忘掉你眼前是哪一种物体,想到的只是一小方蓝色、一小块长方形的粉红色、一丝黄色。创作中的注意力,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此画家属于的派别是()A古典主义 B现代主义C印象主义 D现实主义【答案】C 考点:印象

21、主义绘画。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不是集中于要表现的景物上,而是放到景物周围的空间环境、光线、烟雾、气流所产生的效果上”的信息可知该派别强调光与色的结合,这符合印象主义绘画的特点,故C项正确;ABC项绘画特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BC项错误。第卷(52分)25.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育振兴直接关系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振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京师同文馆1879年列出的课程计划 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 (1)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对中国教育的贡献(2分)材料二 1950年,新中国向苏联派出了第一批学生,这批学生来自北大、清华、燕京以及其他几所大学。同年9月中

22、旬,这25名幸运的留学生带着祖国殷切的嘱托,乘火车离开北京,经莫斯科分赴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五个国家此后,公派留学的速度加快了。这批学生进入了莫斯科机床工具学院、莫斯科铁路运输工程学院、莫斯科运输经济学院、列宁格勒铁道运输工程学院、萨拉托夫汽车公路学院等院校。据统计,从1950年开始到1966年,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其中向苏联派出8310人,占派出总数的78%。 苗丹国出国留学六十年(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国留学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材料三 自费出国留学政策在1981年放开。1985年,国家取消了“自费

23、出国留学资格审核”, “出国热”在全国迅速升温。 有关数据显示,2007年度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4.4万人,其中自费留学12.9万人。与1978年的860人相比,30年来,中国留学生的人数翻了167.44倍。从1978年到2007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121.17万人,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31.97万人苗丹国出国留学六十年(3)对比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留学教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留学教育的发展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4)综合上述材料,就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2分)【答案】(1)创办新式学堂,培养各种实用人才;留学教育,开近代教育先

24、河。(2分)(2)特点:以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留学的主要方向;公派留学;学习以工矿、交通为代表的先进技术为主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封锁;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与新中国外交关系的建立;新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新中国工业基础的薄弱;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需要。(3)变化:公派留学为主发展到公派留学和自费留学相结合;精英留学变成了全民留学、大众留学;留学规模不断扩大;由以苏联和东欧国家转向西方发达国家。成为建设国家的生力军;带回了国外先进的知识和技术;带来了先进的理念和国际化的视野。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4)教育的发展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科技进步,经济的发展又推动了教育水平的提高

25、考点:近代以来留学制度。(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洋务派才创办了京师同文馆,开设近代课程,同时又派遣幼童出国留学,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这些都是开创了近代教育的先河。(2)从材料“新中国向苏联派出了第一批学生”、“经莫斯科分赴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五个国家”、“公派留学的速度加快了”、“中国先后向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派遣了万余名留学生”分析20世纪50年代出国留学的特点。(3)从材料“出国热”在全国迅速升温”、“30年来,中国留学生的人数翻了167.44倍。”可以分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留学教育的特点。改革开放后我国留学教育自费出国的情况出现,自费与公派留学生制度相结合,学习

26、的方向逐渐的转向西方。数量不断地增多,规模大。(4)此题是开放性的题目,回答言之有理即可。26.社会是建立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之上的,生态和社会构成生态社会系统。生态对社会发生影响,社会也对生态发生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孟子曰:“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章句上孟子曰“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孟子梁惠王。(1)据材料一概括孟子有关生态环境问题的主张及其目的(4分)材料二 黄河的变迁有如下特点:河决地点先在今山东的巨野、郓具一带,后移至今河南的汲县、

27、阳武一带。从13世纪70年代至14世纪20年代,则移至今(河南)新乡、原武、荥泽一带。约在金大定十一年至二十年(1171年1180年)间主干河道已南移至今豫东开封和商丘一带。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下游河道分3股:主干道经延津、长垣、东明北,定陶、单县南和砀山北,经萧县至徐州入泗水、淮水;北面一支,即南宋建炎二年形成的河道;南支则约由今延津分出,经封丘、开封、商丘等地注入泗水。以上3股均注泗水由泗通入淮海。摘编自王育民中国历史地理学概论(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黄河古道变迁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河古道变迁的原因。(6分)材料三 (注:南泥湾的创作背景:1941年春天,为了解决抗

28、战中的生产资料和生存资料,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实行屯垦,开发出万亩良田,把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陕北的好江南”,成为大生产运动中的典范区。)(3)根据材料三南泥湾创作的背景,结合所学分析大生产运动的影响。谈谈你对南泥湾精神的认识。(4分)材料四 全球性的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是在世界性的经济体系形成以后逐渐出现,并变得越来越严重的。世界市场似乎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准备了条件,工业革命在大规模地消耗资源的同时,也使环境的污染规模化了。随着跨国资本的广泛流动,对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也达到了更加严重的程度,全球化与当今发展中国家面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存,不是偶然的巧合。全球生态环

29、境问题归根到底是资本全球扩张所造成的问题。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俞金尧资本主义与近代以来的全球生态环境(4)根据材料四归纳现代社会生态环境变化呈现的特点,你认为国际社会该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生存”问题?(6分)【答案】(1)(仁民爱物;禁止滥捕乱伐,保护生物资源和生态平衡;把滥捕乱伐的问题提高到王道政治的高度)目的:伸张仁爱思想;强调儒家仁学的道德诉求(2)黄河的变迁趋势:河决地点不断西移;主干河道逐渐南摆 原因:洪水量和泥沙量是造成黄河决徙改道的主要自然因素;历史上黄河流域地区开发早;农业经济占统治地位;土地的大量开辟和人口的迅速增加;战乱频繁,河政不修;土地兼并和苛政暴敛日益剧烈(3)影响:

30、减轻农民负担;密切军民关系,军政关系;激发了抗日军民的生产热情;为争取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证;为中国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和机关的工作效率;积累了的经验;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战胜种种困难。(4)环境恶化与工业化发展的程度成正比;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环境恶化程度不断加剧;全球化加剧了环境恶化问题;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问题严重。大力开展国际合作;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维护各国资源主权;应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的特殊情况和需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考点:环保问题。(1)从材料“爱之而弗仁”、

31、“仁民而爱物”、“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分析孟子的生态环境的认识。从中可以看出孟子已经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要做到生态平衡,反对过分的破坏自然。(2)从材料“河决地点先在今山东的巨野、郓具一带,后移至今河南的汲县、阳武一带”、“主干河道已南移至今豫东开封和商丘一带”分析黄河古道变迁的情况。黄河改道原因要从黄河流域的开发和人口的增长和气候环境的变化等角度分析。(3)南泥湾精神是一种创业的精神,南泥湾开荒不仅缓解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同时也密切了军民的关系,从而为抗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4)近来生态环境的破坏适合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分不

32、开的。环境的恶化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愈发严重,应该全球共同努力,加强环境的保护。27.选考部分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商君书记录了商鞅与其他法家的思想,其中去强一篇中说:欲 使国家富强,必须详细了解国内成年男女、年老和弱小者、官员和士兵、以游说谋生者 及从事工商业者等的数量。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变法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 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整顿:“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民有二男以 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摘编自游相录秦户籍制度探究 (1)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整顿户籍制度的目的的和措施。(8分)材料二 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

33、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鉏,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抱哺其子,与公并倨;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其慈子、耆利,不同禽兽者亡几耳。然并心而赴时犹曰蹶六国,兼天下。功成求得矣,终不知反廉愧之节,仁义之厚。信并兼之法,遂进取之业,天下大败,众掩寡,智欺愚,勇威怯,壮陵衰,其乱至矣,是以大贤起之,威震海内,德从天下。曩之为秦者,今转而为汉矣。 贾谊治安策(2)依据材料二,指出贾谊批评商鞅变法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8分)【答案】目的:强化统治,实现富国强兵。(4分)措施:清查户口,建立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成年男子必须分户。(4分)(2)遗弃礼义传统,废止仁德政策;导致社会风气

34、败坏,世情淡薄;引发人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考点:商鞅变法。(1)主要考查学生对商鞅变法内容的掌握。材料“欲使国家富强,必须详细了解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可知其目的是“强化统治,实现富国强兵”。结合材料“商鞅变法的重点内容之一就是对户籍制度进行了整顿: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归纳其措施。(2)归纳概括材料一的内容即可找出贾谊批评商鞅变法的主要理由有:遗弃礼义传统,废止仁德政策;导致社会风气败坏,世情淡薄;引发人民起义,推翻秦朝统治.C.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 克伦威尔的国内政策的一切主要原则都包括在他小小的对开本的法令手

35、册中,其中有极少数是关于延长已到期的法案,其他的是根据个人或地方的请求而制定的。但是护国公的国内政策中没有哪一条像修改法律、改良风俗和重建国教这三方面的法令制定得那样清楚明确。 英查尔斯弗思克伦威尔传(1)概述材料一中克伦威尔对内政策的集中体现。(8分)材料二 (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浪潮中国固然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没有真心实意地努力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 而只图填个人欲壑。无所不为, 丑态百出。终于导致了封建王朝的复辟。一一蒋孟引论克伦威尔(2)指出作者对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评价视角。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 为什么?8 分【答案】(1)修改法律、改良风俗和重建国教(或改善法律、扶

36、持文化教育、提倡宗教自由)。(2)视角: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评价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作用。(2分)在观点:不同意。克伦威尔的作为符合英国资产阶级利益;(3分)同意。克伦威尔否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3 分考点:克伦威尔。(1)从材料“护国公的国内政策中没有哪一条像修改法律、改良风俗和重建国教这三方面的法令制定得那样清楚明确”可以提取出来克伦威尔对内政策的内容是修改法律、改良风俗和重建国教。(2)本题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就本题而言,既可以同意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不同意观点,不管选择哪一种观点,论述时都要言之有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