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题23梅兰芳蓄须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学习目标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2.运用提取关键词语的方法概括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多个事件,并串联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3.感受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危险和困难中展现的民族气节,激发学生对梅兰芳的尊敬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习重难点1运用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的方法,说课文主要内容。2.通过梅兰芳经历的困难和危险,体会梅兰芳的爱国情怀学情分析学生对梅兰芳先生比较陌生,所以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故事、音乐等,让梅兰芳这个人物形象走入学生心中,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文意,教学辅助PPT教学过程一、导入
2、(3分钟)视频中的男子在干什么?(学生回答)成年男子蓄养胡须,刮胡须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为什么我们本节课的主人公梅兰芳蓄胡须却与众不同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教师活动】播放男子剃胡须的视频,通过当下简单的日常情节,引导学生思考课程标题“梅兰芳蓄须”。二、词语理解(12分钟)1.有些词和战争有关,学生没经历过,所以不太理解:沦陷、侵略者、汉奸、日伪2.有些词和戏剧有关,我们不太关注,所以不太理解:优伶、旦角3.有些词比较生僻,我们没接触过,所以不太理解:(1)日本侵略者打着“中日亲善”的幌子,找到了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2)然而,日本人并未善罢甘休,他们又“邀请”梅兰芳登台演出。(3)
3、只要梅兰芳答应登台演戏,一切奢华的生活都唾手可得。(4)但面对这样一位世界级的文化名人,这样一位同样受日本人民爱戴的艺术家,他着实有些无奈。然而,“蓄须”也不是一劳永逸的。(5)梅兰芳的良苦用心,终于击碎了日伪的痴心妄想。【教师活动】将本课的生字词分成几类,有针对性的纠正读音、含义。与此同时对于课文所涉及到的历史背景在这一环节加以补充讲解,既能让学生深入理解词语,也能为理解课文内容做铺垫,同时缓解了单一讲解字词的乏味。三、初读文章,提出问题(10)除了词语难以理解,文章中一些人和事也让人难以理解。阅读课文后,你的脑海中闪现过一些问题?例如:1.日本人为什么几次三番邀请梅兰芳演戏?2.梅兰芳这么
4、喜欢演戏,为什么要拒绝日本人邀请?3.为日本人演戏为什么就是“失去民族气节”?4.日本人已经看出梅兰芳在找借口,为什么不逮捕杀害他?5.你心里还闪现过什么问题,提出来小组讨论。(选出重点问题全班讨论)【教师活动】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提出阅读过程中自己产生的疑问(如果学生主动性较差,老师可以课件出示以上问题,让大家带着疑问阅读课文)。四、再度文章,解答疑问(10分钟)1.文章重点在梅兰芳拒演,为了拒演他找了哪些借口?(避难香港、蓄须、注射三针伤寒疫苗)【教师活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答。2.梅兰芳拒演意味着失去很多东西,失去什么呢?失去体面的形象,失去安定奢华的生活,失去登台演出的机会,甚至是失去生命。【教师活动】引导学生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讨论,然后根据提示,补充答案。3.这么多失去,你们觉得对梅兰芳来说,哪一种“失去”最痛苦?(对于一个视艺术为生命的人来说,失去舞台不能演出非常痛苦。)【教师活动】对于学生给出的不同答案,教师要加以评价,指正,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得出正确答案。五、课堂小结丰子恺所说过:“茫茫青史,为了爱国而摔破饭碗的优伶,有几人欤?”我们在了解梅兰芳上面这些“失去”后,才真正对这位艺术家的民族气节深深折服。六、板书设计民族气节七、作业布置(见分层作业)5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