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随堂巩固1(2015浙江学考)古代中国某政治制度规定,凡遇军国大事,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该制度是()A三省制B科举制C行省制 D内阁制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中书省秉承皇帝旨意草拟意见,送门下省审议,由尚书省执行”可以判断是指唐朝的三省制,故A项正确;科举制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行省制是元朝在地方实行的制度,故C项错误;内阁是明朝在中央设置的机构,故D项错误。2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材料中的选官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
2、C察举制 D科举制解析:选C。据“汉书记载”“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说明是汉代开始实行的察举制。A项世卿世禄制是西周时期的选官制度;B项九品中正制是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的选官制度;D项科举制是隋唐开始实行的选官制度。3唐太宗曾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唐太宗旨意有利于()A将纳谏引入中央机构中B健全中央监察机制C解决中央机制上的弊端D减少中央决策失误解析:选D。根据关键信息“唐太宗曾下旨”“入阁议事”“谏官随之,有失辄谏”可知唐朝中央议政时有了谏官的监督,这里未出现中央机构的建制,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监察机制,故B项错误;由材料不能看出中央机制的弊端
3、得以解决,故C项错误;谏官的随时谏正,减少了决策的失误,故D项正确。4(2016北京海淀区高一期末考试)唐朝的中央机构为三省六部。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中书省草诏 B门下省执行C尚书省审议 D枢密院军事解析:选A。唐朝三省六部制规定中书省有决议权,可草拟诏令,故A项正确;门下省有审议权,故B项错误;尚书省有执行权,故C项错误;枢密院不是三省六部的机构,故D项错误。5“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科举取士,选拔人才D完善机构,皇权至上解析:选C。三省六部制下没有实现独立施政,故A
4、项错误;中央集权,地方分权是元朝行省制,故B项错误;科举考试是隋朝创立,唐朝完善,故C项正确;完善机构,皇权至上自秦朝就开始实行,故D项错误。6“盖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必在得人,方为称职,自非端劲特立之士,不当轻授。”由此可见此人主张()A制定行之有效的法规建立完整的监察体系B要侧重监察吏治腐败现象C把监察工作的重心放在打击经济犯罪上D提高监察机关官员的自身素养解析:选D。从材料“朝廷纪纲之地,为帝王耳目之司”可知,朝廷为了对官员进行有效的监督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监察制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监察吏治腐败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经济犯罪的问题,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必在得
5、人,方为称职”表明了作者的观点,即监察机关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必须提高监察机关官员的自身素养,故D项正确。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汉宣帝时,赵广汉出颍川太守,“又教吏为骺筒(注:形状像瓶子,口很小,可入不可出的器具),及得投书吏民相告讦,汉得以为耳目。”这一措施()A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B限制土地兼并,削弱豪强势力C官民相互揭发,败坏社会风气D利于反腐惩恶,稳定社会秩序解析:选D。题干材料并没有体现中央对地方的监督,而是强调吏民间相互监督,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土地问题,没有限制土地兼并的内容,故B项错误;官民相互揭发,形成官民的相互监督,减少了社会腐败,利于社会秩序稳定,故C项错误;依据
6、材料“吏民相告讦,汉得以为耳目”可知是加强了吏民之间的相互监督,可以减少社会腐败现象,利于社会秩序稳定,故D项正确。2阅读图片,判断下列有关该图反映的制度说法正确的是()A创立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B体现“分权与制衡原则”C相权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君权D加强了中央集权解析:选C。三省六部制创立于隋朝,故A项错误;三省之间体现权力的分散,并不是相互制衡,故B项错误;三省长官均是宰相,体现了对皇权的制约,故C项正确;三省六部制是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D项错误。3与汉代皇帝重用身边近臣以削弱相权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科学”指三省()A分散相权且保
7、证皇权独尊B各司其职且分工科学合理C职能明确且行政体系科学D三权分立且互相监督制约解析:选A。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散、削弱了相权,事实上起到了强化皇权的作用,故A项正确;三省虽然各司其职,但是在分工上有推诿扯皮的不合理性,故B项错误;三省基本职能明确,但因为在合作系统上存在不合理性,谈不上行政体系科学,故C项错误;三省的权力不是近现代资产阶级民主制下的三权分立,故D项错误。4宋朝中枢机构中“对持文武二柄,号为二府”的两个机构是()A中书门下和三司使B中书门下和枢密院C参知政事和枢密院D枢密院和三司使解析:选B。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宋代中央机构。结合宋朝相关史实回答,宋朝虽沿袭唐朝制度设中书
8、、门下、尚书三省,但其基本不参与政事,又另外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办公机构。设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凡军机大事,直接对皇帝负责,宰相无权过问。设三司行使财权。又设谏院,以弹劾大臣,使宰相难以在处理朝政中施展作为,故“对持文武二柄”的两个机构为“中书门下和枢密院”。5(2016湖南永州高一期末考试)“选举专重门第,不重才能,中正徇私舞弊,趋炎附势,贪图贿赂,定品不实,使得选举腐败,世风颓废。”材料中描述的制度是()A世袭制 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解析:选C。世袭制重视血缘、等级,与材料注重门第不符,故A项错误;察举制注重才德,与材料注重门第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选举专重门第”“中
9、正”可知此种制度注重门第,且由中正官评定人才等级,符合九品中正制的特征,故C项正确;科举制注重才能,与材料注重门第不符,故D项错误。6(2016四川眉山高一期末考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反映出()A该言论鼓励了社会暴力革命B科举制促进了社会知识进步C中国古代对政治学科的重视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解析:选D。社会暴力革命是对材料言论的错误理解,故A项错误;材料阐述的是社会制度对社会阶层的影响而非促进了社会知识进步,故B项错误;对政治学科的重视材料缺乏论据支持,故C项错误;材料“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体现了社会各阶层人员因社会制度的进
10、步而急剧变动,故D项正确。7(2016江苏泰州高一期末考试)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写道:“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之不及,夫固无如之何。及科(科举),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材料体现出科举制的进步性有()以德行为选拔标准 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扩大了官员的来源 有利于提升官员素质A BC D解析:选B。以德行为选拔标准是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故错误;材料中“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说明正确;材料中“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之不及”说明官吏来源扩大,故正确;材料中“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说明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8(2016广东湛江高一期末调研考试)以
11、下是宋代确立的两条老规矩,这些老规矩所起的作用是()老规矩一:“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老规矩二: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A.开始建立古代监察制度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杜绝了官吏的横征暴敛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解析:选D。监察谏议制度开始于秦朝,由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故A项错误;两条老规矩不能说明宋代已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故B项错误;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员的横征暴敛,故C项错误;监察制度作为常设政治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官员行使权力起到
12、了约束作用,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摘编自汉书卷八十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又在丞相府内设置丞相司直,“掌佐丞相举不法”。征和四年(前89年)又设置司隶校尉一职,掌察京师百官和近畿七部。摘编自汉书武帝纪材料二明初朱元璋曾一度效仿元制在中央设御史台,掌监察。洪武十五年朱元璋撤销御史台,正式创设都察院。与此同时,朱元璋承袭宋元旧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给事中,六科给事中的威权与御史相近。在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司,同时设督抚,形
13、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一文根据明史列传等资料统计御史209人资格,其中,进士出身者180人,非进士者只29人。实际充任给事中之职者,一般都是“在各衙门办事进士,及历俸二年以上行人、博士并推官,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公元1439年,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对监督官的地位、职权、选用、监督对象及行使权力的方式和监察纪律作了详细的规定,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1)依据材料一列举汉朝中央监察制度的主要内容。并指出其与秦朝监察制度的关系。(2)依据材料二归纳概括明朝监察制度的特点。并指出其所反映的时代特征。(3)结合上述两则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解析:本题考查
14、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监察制度。(1)第一小问,由“置御史大夫”“设置丞相司直”“设置司隶校尉”可以得出,先后设置了御史大夫、丞相司直、司隶校尉等监察官职;第二小问,要注意和秦朝的三公九卿制相对照,可以得出汉朝的制度沿袭了秦朝制度。(2)第一小问,由“承袭宋元旧制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可以得出,机构众多,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完备的系统,由“于登明代监察制度概述知县三年考满到部者”可以得出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很严格,由“明政府正式颁布了宪纲条例成为明代有深远影响的监察法规”可以看出,有立法的保障;第二小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明代监察制度的极大发展反映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日益走向极端。(3)评价
15、一般都是从正反两面来总结归纳。答案:(1)内容:先后设置了御史大夫、丞相司直、司隶校尉监察百官。关系:承袭秦制。(2)特点:机构众多,从中央到地方形成完备的系统,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很严格(或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有立法的保障。时代特征: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制度日益走向极端。(3)积极:惩治贪官污吏,有利于维护君主专制,打击地方割据势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消极:机构冗多,容易形成人浮于事的局面。监察权力来自于皇权,当权力过大时,很容易造成滥用职权,加速吏治腐败。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自我测评 (教材P13)(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与演变说明了什么?为什么?提示:三省六部制的确立说明了中国古
16、代政治两个方面的趋势:一是明确行政分工,提高行政效率。二是分散相权,强化皇权。原因:三省之间相互牵制,三省分别体现了相权的一部分,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2.)科举选官制度与监察谏议制度在中国官僚制度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提示:科举选官制度有利于选拔高素质的人才参与国家政权。监察、谏议制度虽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低效,但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二、活动建议 (教材P13)认真阅读课文最后孙中山先生的主张,思考历史遗产与当代生活之间的联系。 提示:这个活动的目的在于揭示历史学习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历史遗产如何能被批判地继承,使学生明白学习历史并非与现实生活无关,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建设可以借鉴哪些历史遗产,又有哪些需要根据历史而不断发展、完善。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